摘要:近日,南昌地铁内一起因劝阻吸烟引发的冲突事件引发关注。一名女子在地铁站内制止他人吸烟时遭掌掴,警方到场调解后建议双方互相道歉,这一处理结果引发当事人及部分网友争议。
近日,南昌地铁内一起因劝阻吸烟引发的冲突事件引发关注。一名女子在地铁站内制止他人吸烟时遭掌掴,警方到场调解后建议双方互相道歉,这一处理结果引发当事人及部分网友争议。
事件经过:劝阻吸烟后发生肢体冲突
据当事女子王女士的回忆,8月3日她在南昌某地铁站台候车时,闻到明显烟味,发现两名男子正在站台内吸烟。“地铁站内到处都有‘禁止吸烟’的标识,他们抽烟时周围还有老人和小孩,我觉得不太合适。”王女士说,她当即上前轻声提醒对方“这里不能吸烟,麻烦熄灭一下”。
王女士称,其中一名男子听到提醒后情绪较为激动,当即反问“关你什么事”,双方随后发生口角。争执中,该男子突然抬手打了她一巴掌,“当时脸上一下子就麻了,整个人都懵了”。现场其他乘客见状上前劝阻,王女士随后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调解:建议双方互相道歉引当事人不解
辖区民警到场后,对涉事双方及现场情况进行了了解。据王女士介绍,警方现场调解时提出,因双方在争执中有言语冲突,建议她和打人男子互相道歉。“我只是正常劝阻违规行为,为什么要我道歉?”王女士表示无法接受这一建议,她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维护公共秩序,打人行为才是过错方。
记者注意到,该地铁站台及通道内确实张贴有“禁止吸烟”标识,根据《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在轨道交通设施内吸烟属于禁止行为,违反者可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而动手打人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各方反应:网友热议“劝阻成本”
事件经王女士讲述后在网络传播,引发网友讨论。部分网友支持王女士的行为:“公共场所吸烟本就不对,劝阻是公民责任,打人更不应该”“维护公共利益还被打,调解结果让人费解”。也有网友提到劝阻方式的问题:“虽然打人不对,但争执中是否存在言语激化矛盾的情况,需要更全面的信息”
截至发稿前,涉事男子未公开回应事件经过,当地警方也未发布正式通报说明调解细节及后续处理进展。王女士表示,她已就调解结果向警方提出异议,希望能得到更合理的处理。
律师观点:劝阻行为合法,打人者应承担责任
针对此事,律师表示,公民对公共场所的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劝阻属于合法行使权利,受法律保护。而动手打人的行为,无论起因如何,都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若造成轻微伤,公安机关可对打人者处以拘留或罚款;若构成轻伤及以上,则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对于警方调解建议,律师解释,治安案件中调解需遵循双方自愿原则,若当事人对调解结果不满,可拒绝调解并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这起事件也再次引发公众对“公共场所违规行为劝阻成本”的讨论:如何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相关部门如何更清晰地界定责任、保障正义,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来源:星辰大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