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各地陆续收尾,在这充满期待与忐忑的等待期里,今年高考的几大 “之最” 数据格外引人注目。
河南计划招生37.08万,实际招生29.94万,有7.14万人不想在河南读本科啊。
2025 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各地陆续收尾,在这充满期待与忐忑的等待期里,今年高考的几大 “之最” 数据格外引人注目。
从招生计划的 “巨无霸” 省份,到本科录取率逆袭的黑马地区,再到让人咋舌的天价学费专业,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各地高考的真实生态,更藏着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升学密码。
今天就来一一拆解这三个 “之最”,看看背后都藏着哪些升学真相。
一、招生计划最多的省份:河南以 37 万领跑,背后是 “人口大省” 的升学压力
2025 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 “头把交椅” 毫无悬念地被河南拿下,37 万的本科招生名额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是青海(2.18 万)的 17 倍之多。
单看数字,37 万似乎是个让人安心的庞大数字,但结合河南的高考人数来看,这份 “最多” 背后其实藏着不小的升学压力。
但实际招生数量,河南29.94万。
计划37.08万,实际29.94万,有7.14万人不想在河南读本科啊。
作为高考大省,河南每年的考生人数都在百万级别,2025 年也不例外。
37 万的本科计划看似充足,但分摊到每位考生身上,竞争激烈程度依然远超很多省份。
更关键的是,这 37 万计划中,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的占比超过 40%,公办本科尤其是优质公办本科的名额依然紧张。
这也是为什么河南考生常说 “分数够线容易,想上公办难”。
庞大的招生计划背后,是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容。
近年来,河南不断推动高校扩建和新校区建设,多所本科院校新增了招生专业和名额。
但与考生规模相比,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缺口依然存在,这也导致很多河南考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省外高校,形成了独特的 “向外输送” 升学现象。
对河南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更需要精准定位,在 “冲稳保” 的梯度设置上多下功夫,才能在庞大的招生计划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会。
二、上本科最容易的省份:吉林以 72.73% 录取率逆袭,打破 “京津沪神话”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北京、上海、天津是高考最 “轻松” 的地区,本科录取率常年居高不下。
但 2025 年的高考数据却爆出冷门:吉林以 72.73% 的本科录取率超越京津沪,成为今年上本科最容易的省份,这一数据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吉林的高本科录取率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考生规模相对稳定,近年来吉林高考人数维持在十几万,远低于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招生压力相对较小。
其次是本地高校资源较为丰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每年都投放大量本科计划,加上省内多所公办本科院校的扩招,为考生提供了充足的升学通道。
更重要的是,吉林的本科录取率计算方式包含了所有本科层次院校,既包括公办本科,也涵盖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
这意味着 72.73% 的背后,依然存在 “上公办难、上民办易” 的情况。但即便如此,能有超过七成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处于上游水平。
对吉林考生来说,这样的录取率意味着更多的升学选择,但也需要警惕 “盲目追求本科头衔” 的陷阱,在公办专科和民办本科之间做好权衡,优先选择教学质量高、就业有保障的院校和专业。
三、学费最贵的专业:英语专业年缴 15 万,中外合作办学五年近七十万
2025 年高考的 “天价学费” 榜单再次刷新认知。
在普通类专业中,上海兴伟学院的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以 15 万元 / 年的学费位居榜首,这所学校仅开设这两个专业,主打 “国际化精英教育”,承诺提供环球研学机会和包分配就业服务。
排名第二的北京师范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一年学费 11 万,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
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学费更是高得惊人。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药学专业成为 “最贵专业” 代表,国内就读期间学费 2.8 万元 / 年,英国就读期间学费高达 3 万英镑(约 29 万元)/ 年,五年学下来光学费就接近七十万元。
此外,学费排名前十的专业多集中在医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领域,国外就读期间每年学费均不低于 20 万元。
这些高价专业的 “贵” 在哪里?从宣传来看,主要体现在国际化教学资源、海外研学机会和所谓的 “就业保障” 上。
全英文授课、外籍师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成为吸引部分考生的亮点。
但高昂的学费背后,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五年近七十万的投入,相当于很多家庭十年以上的积蓄。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高价专业需要理性评估 “投入产出比”。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且考生有明确的出国规划或在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这类专业或许能提供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对普通家庭来说,盲目追求 “国际化” 而背负沉重经济负担,就得不偿失了。
事实上,很多公办院校的同类专业也能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且学费仅为高价专业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性价比更高。
四、从 “之最” 看高考趋势:选择比分数更重要
这三个 “之最” 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当前高考的三大趋势。
一是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依然不均,河南的庞大招生计划与考生规模的矛盾,反映了人口大省的升学困境;
二是本科录取率的区域差异,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升学规划时可以适当关注录取率较高的地区,但也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三是高等教育的 “分层化” 加剧,高价专业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但也拉大了教育资源的差距。
对考生来说,这些数据带来的启示是:高考不仅要考得好,更要报得好。
在招生计划多的省份,要把握好公办本科的竞争机会;在录取率高的地区,要珍惜升学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层次;面对高价专业,要冷静评估家庭经济实力和专业前景,避免盲目跟风。
希望这些 “之最” 数据能为大家提供参考,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升学路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你对今年高考的这三个 “之最” 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狐狸先森讲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