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位是一位体制内的资深领导,过去在单位里拥有绝对的权威。退休后,他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旅行,享受不一样的风景。随着旅游热情的消退,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许多,早晚在公园散步,偶尔料理家务。久而久之,他感到生活节奏放缓,内心有些空虚,有点不适应这种突然的冷清。
我身边有三位退休人士,他们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各异,令人深思。
第一位是一位体制内的资深领导,过去在单位里拥有绝对的权威。退休后,他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旅行,享受不一样的风景。随着旅游热情的消退,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许多,早晚在公园散步,偶尔料理家务。久而久之,他感到生活节奏放缓,内心有些空虚,有点不适应这种突然的冷清。
第二位则是一名私企的高管,工作能力出众,他的退休当日,单位甚至不舍得让他离开,选择返聘,继续发放退休金和更高的薪水。他每天忙碌如常,见到熟人总是说,如果身体允许,他希望一直工作下去。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他显得满怀热情和活力,仿佛退休并不代表着结束,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第三位是一位副主任医生,刚退休三个月就被一家私立医院高价挖走,电话咨询不断,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得计划好。他退休后的生活似乎更加充实和紧张,证明了自己的专业价值依然无法忽视。
这三种不同的退休状态让人感到耐人寻味。体制内的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退休时往往会面临目标感缺失和生活节奏改变的挑战,许多在职场上忙碌的人,退下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没有太多可以用来填补空虚的才能。反观私企高管和医生,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即使退休,也常常仍有市场对其需求,赚取的收入可能还比之前更多。
当下,随着许多地方的延迟退休政策出台,退休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重要。体制内的许多人依赖于稳定的职位,退休后往往失去资源和人脉,面临“空窗期”的恐惧。在公园里,常常能看到老同事们聚会,谈论着过去的工作趣事,以此来维系自己的存在感。而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原本稳固的生活方式在退休后遭遇挑战,有人形象地形容体制内的退休就像是突然断电,失去了节奏,显得手足无措。
私企、高管和医生这类职业的人,虽然在退休后能继续参与职场,甚至能够实现资源和平台的转变。很多人趁机转换环境,兼职或者做顾问,只要能为他人解决问题,年纪有时反而是其优势。像那位医生,虽然退休时感到疲惫,但实际上却无法停下脚步,朋友们戏称她“手术刀比手机还熟悉”。有些人退休后甚至忙得比上班时还要辛苦,一边赚钱,一边体会着不被社会抛弃的充实感,令人羡慕。
归根结底,决定退休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技能。社会变革如此迅速,以往那种“熬资历”的状态,已无法支撑一个舒适的晚年。如今,AI、互联网等新领域层出不穷,即便是年轻人也要不断学习,退休人士更是如此。有的人选择学习舞蹈、书法,也有人尝试开直播、做自媒体。最根本上,都是希望自己不被边缘化,希望在这个时代有些可以依赖的技能。
当然,这一切也并非简单。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重新规划人生。体制内的退休人员习惯了被安排,突然需要自己找乐趣,有时会感到困惑。有的人虽然经济条件不差,但却感受到被社会“下线”的无力感;而体制外的高管和医生虽然继续在职场中奋斗,可身体的限制也可能随时影响他们的能力。此时,以前那些平淡的公园散步、老友相聚,变得尤其珍贵。
总而言之,退休生活是人生的新阶段,有的人将其视为结束,而有的人却把它视为新的开始。真正能够让人感到安慰的,是那种被需要和被认可的能力。钱固然重要,但在心里更害怕的,是没有人理你、没有人来找你。最近,我在小区遇见一位邻居,尽管年事已高,却依然认真学习外语,看到他的专注,我不禁感叹,人生的旅程中,拥有小目标,才能使这趟旅程不虚此行。
退休生活究竟如何选择,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正如小区的榕树,微风拂过,叶子沙沙作响,岁月虽然走得慢,但生活依旧美好。
来源:文博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