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控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先进、精准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3C、机器人、包装、纺织、物流、激光
让机器“一点就通”
工人能轻松操作和控制设备
把设备连上网
远程监控数据、预测故障
让工厂更“聪明”
……
从传统控制器到融合AI技术
这些背后都藏着
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隐形智慧”
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控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先进、精准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3C、机器人、包装、纺织、物流、激光、CNC等领域。
7月14日,显控科技
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汕湾智能制造集聚区
投资建设的智能工厂
正式投产
标志着显控科技
结束了长期租赁厂房的历史
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今天让我们走进
显控科技的四位工程师的故事
了解显控科技如何
实现跨越式发展
怎么让冰冷的工业设备
“听懂人话”“预测故障”
甚至像老工人一样“经验丰富”
新时代青年,新质生产力。青年以其前沿的思维、无限的创意和不懈的奋斗,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追梦,勇于担当,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青春的华章。“青年×新质生产力”栏目将聚焦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展现他们的风采与力量,激励广大青年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挺膺担当。
许禄枝:
用代码给生产线装上“大脑”
“您看,这串代码就像神经元。”在显控科技深汕基地的实验室里,PLC底层固件工程师许禄枝轻点鼠标,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瞬间化作工业设备的“生命体征图”。
PLC底层固件工程师就像是给智能设备打造“神经系统”和“感知器官”。通讯模块让设备能“对话”,模拟量模块让设备能“感知”真实世界的温度、压力、流量。
“而深汕就像一张白纸,能让我们从头搭建最先进的‘神经中枢’。”许禄枝回忆道。在显控的三年,他经历了两次“技术攻坚战”。
第一次是多协议兼容的通讯“硬仗”。公司一款新型PLC需要同时完美支持多种通讯协议(Ethernet/IP、Modbus TCP/RTU、CANopen以及高速USB)通讯,底层固件的协议栈兼容性和稳定性是巨大挑战。那段时间,他和团队几乎泡在实验室,反复调试底层驱动、优化中断处理逻辑、编写极端压力测试用例,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第二次是高精度模拟量采集的“毫厘之争”,需要攻克信号漂移、噪声干扰导致数据波动的问题,他与硬件工程师紧密协作重新设计了滤波算法,优化了ADC(模数转换器)的参考源和采样时序,将采集精度和稳定性提升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许禄枝领奖(右3)
而最让许禄枝自豪的,是参与公司首条全自动化PLC产线投产,负责测试工站PLC的底层固件适配和通讯联调工作。“看着自己编写的代码控制着精密设备,流畅地完成一块块PLC主板的自动化测试,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笑着说。
“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参与感’。”他说,“因为,在这里可以亲眼见证马路变宽、厂房建高、技术落地——这种成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黄榕:我是一个“码农”
“老师,我想我应该更多地去实践一下。”
“我这正好有一个机会。”
2023年11月,一个实习机会将黄榕带到了显控科技。这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将会成为他职业梦想起航的地方。
初到深汕时,黄榕对这里的印象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最让他头疼的是:“中午吃什么?”周边连家像样的餐馆都难找。但很快,他就被这里蓬勃的朝气感染:“身边是专注工作的同事,耳边是键盘敲击声,让人不自觉地想投入战斗。”
如今,他笑着细数变化:“砂锅粥、湘菜馆、海鲜排档这些餐饮店也开了很多,公司自建的生产基地已巍然矗立,连当初门前的工地都迎来了新主人。”
2024年,一次新产线调试成为黄榕的“成人礼”。从零搭建研发到生产全链条,团队常为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这样会增加额外的成本!”“贴合应用场景,方便使用才可以赢得用户!”
而这种“较真”结出了硕果:当新产线正式投产时,这个曾自嘲“工业小白”的年轻人,已能娴熟地讲解设计规范。
“我是一个‘码农’,自在我的沃土上耕耘。当我们的技术让机器更高效地服务用户,那种价值感无可替代。”黄榕说。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他与显控科技共成长,静待属于自己的“拔节声”。
陈龙:跨界也能出彩
“抓到了!就是这个参数!”陈龙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眼里闪着光。
2022年,他离开熟悉的机械设计岗位,选择加入显控科技,成为电气工程师,曾被同事打趣“从拧螺丝转行敲键盘”。但他心里清楚,机械与电气的融合才是未来。“第一次接触PLC编程时,我连‘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都分不清。”他笑着回忆。
真正的考验来自实战。他接手为谷物烘干机开发现场温控PID算法项目时,面对生物质燃烧炉温度波动大、温升滞后严重、传统控制能耗高的难题能把人逼疯。
“那时候我直接住在车间,反复调试修改算法增加参数,总算将控温精度稳定在±1℃,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陈龙说。
▲陈龙在调试机器
如果说谷物烘干机项目是“随堂测试”,那么伺服压机程序的从零开发就是一场“期末大考”。
“时间紧、任务重,但机会更难得。”陈龙带着团队画流程图、写代码、模拟测试……六天里,他白天调试伺服电机,晚上啃控制理论,咖啡杯在办公桌上排成队列,终于完成了支持位置控制与动态压力调节的双模式系统,不仅性能优于市场同类产品,还将成本压缩至50%。
▲来源:深汕发布
从机械设计到电气控制,他的跨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公司敢把环保水质检测、伺服压机开发项目交给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正是因为深圳这片土地对人才的包容。”陈龙说。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深汕,陈龙会选“加速度”。“深汕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但最打动我的是人与城的‘共生共长’,我们建设深汕,深汕也成就了我们。”
王呈瑞:
8年敲下100万行代码
“深汕让我看见更远的未来。”
时间回到2017年,山东小伙王呈瑞通过一次网络投递简历与深汕结缘。
“第二天就收到面试邀请,被幸运砸中了头!”他笑着说,尽管家乡济南发展也不错,但显控科技的嵌入式开发深深吸引了他,而且这里都是有活力、有激情的青年,和大家一起共处、成长,收获肯定更多。
“我最骄傲的,就是这8年敲下的100万行代码。”王呈瑞的电脑里,密密麻麻的代码记录着一个个攻坚克难的日夜。
“一开始,我们做高性能产品编译型的PLC,优化PLC的实时运行速度。”他参与开发的编译型PLC项目,当时国内鲜有企业涉足,团队每天泡在学术论文里头脑风暴,突破了技术壁垒。
▲王呈瑞在敲代码
紧接着,他又投入到工业控制程序向程序汇编码的直接转换以及逆向转换项目中。“为了节省硬件的存储成本,我研究了arm指令集,设计了比gcc编译器更优化的编译生成方案。而且因为可以逆向,不用存储原程序的数据,总共节省了大约40%的存储空间。”
在做CNC免编程钻铣方案时,王呈瑞同样面临巨大挑战。“这个方案要能通过设计图纸直接生成代码,无需人力编程。我查阅了好多CAM相关的知识,还有数学甚至深度学习相关的资料,才攻克了这一难关。”
▲来源:深汕发布
2025年7月14日,公司乔迁深汕新厂房的日子让他格外感慨:“看着设备一车车运进来,我知道,我们的新篇章和深汕的未来一样充满可能。”
问及对深汕的印象,王呈瑞用了“刚柔并济”四个字。“这里有科技创新的‘刚需’,又有人文关怀的温柔微风。”正如他的工作,既需要严谨的代码逻辑,也离不开团队协作的温度。
站在深圳就很年轻。深圳是一座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的青春之城,也是全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众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组成精彩“鹏友圈”。
深圳正以足够的耐心与服务,静待青年人才茁壮成长。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