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不过是午饭后打了个盹,空调温度调到了二十四度,想着“凉快点舒服”,结果这一觉,竟成了永别。
他不过是午饭后打了个盹,空调温度调到了二十四度,想着“凉快点舒服”,结果这一觉,竟成了永别。
谁能想到,夏天最离不开的空调,竟然成了“隐形杀手”?不是中暑,不是感冒,是猝死。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并非个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因猝死死亡的人数达到五十四万,其中夏季高发,占比近四成。而在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死因都和“空调”脱不了干系。
你是不是也觉得难以置信?
空调不就是降降温,怎么就能致命?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习惯:空调一开,门窗紧闭,温度调得低低的,窝在床上不动弹,醒来一身酸痛?
很多人都把空调当成了“续命神器”,却从未意识到,它也可能是“夺命工具”。
最讽刺的是,出事的人往往不是空调坏了,而是空调开得太好了。
别只盯着中暑了没,有些危险,是“悄无声息”的。
空调吹得不对,轻则落枕感冒,重则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心源性猝死。
很多人以为,天气热就该猛吹空调,越凉越舒服。实际上,人类的身体是“热带动物”,不是“冷库生物”,对寒冷的抵抗远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强大。
特别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神经调节能力变弱,空调一开猛了,身体就像被“瞬间冻住”,血压骤变,心率紊乱,心脏一旦受不了,随时可能罢工。
夏天医院的急诊科,不是中暑多,而是猝死多?
这不是危言耸听。
一项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夏季高温环境下,猝死发生率显著上升,而空调房内“冷热交替”的刺激,是诱因之一。
空调,这东西呀,不能不吹,但也不能乱吹。
关键是怎么吹。
空调这个“好东西”,用得好,是避暑神器;用得不好,就是“隐形刀子”。
医生总结了“空调六大原则”,专治“空调杀手症”。不看不是命大,是命悬一线。
第一条:空调温度不是越低越好,建议控制在二十六度左右。
别以为低温就清凉,人的最适宜体感温度就是二十六到二十八度。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大,进出之间,血管收缩扩张频繁,血压容易波动,心脑血管“受不了”。
尤其是老年人,突然进空调房,容易出现头晕、胸闷、血压飙升等症状,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心梗或者脑梗。
第二条:空调别直吹,尤其是头、脖子、腹部、脚底。
这些部位是“人体命门”。
直吹容易导致肌肉僵硬、神经受损,轻则落枕、腰酸背痛,重则诱发面瘫、心律失常。
特别是晚上睡觉时,空调风口如果对着人吹,一觉醒来,可能就是“嘴歪眼斜”。你以为是睡姿问题,其实是风吹的。
第三条:空调房别久坐,记得每小时站起来活动五分钟。
长时间吹空调不动弹,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有“三高”基础病的人,简直是“静待炸弹”。
别说你年轻,近年来“过劳猝死”的案例,大多数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坐在电脑前,空调房里一坐就是一天,结果突然倒下,来不及抢救。
第四条:空调房要定期通风,别“密不透风”。
有人怕热,一开空调就门窗紧闭,恨不得把冷气锁死。结果,二氧化碳浓度飙升,空气不流通,轻则头晕乏力,重则诱发缺氧昏迷。
研究表明,室内空气质量差,会让人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甚至影响免疫力。每天开窗通风三次,每次十分钟,能大大降低空调病的发生率。
第五条:空调滤网要定期清洗,别让“杀手”藏在风里。
空调内部积灰、滋生细菌,时间一长,吹出来的不是冷气,而是“毒气”。
有研究发现,未清洗滤网的空调,细菌含量是洗净后的一百倍,其中不乏军团菌、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杀手”。
一开空调就鼻塞、咳嗽、打喷嚏?别以为是过敏,很可能是你在“吸毒”。
第六条:睡前定时,别整夜开空调。
整夜吹空调,人体在低温环境下代谢减缓,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容易引发感冒、关节炎、肠胃不适。
聪明的人都设置定时功能,让空调在入睡两小时后自动关闭,再配合电风扇摆动,既凉快又不伤身。
你以为吹空调是“享受”,但身体却在偷偷“抗议”。
你一边喊“热得不行”,身体却一边在默默撑着,直到撑不住。
这不是夸张,这是现实。
医生常常说,空调不是不能吹,但要有度、有法、有心。
别等到出了事,才后悔“原来这样就能避免”。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请把这六条原则贴在空调遥控器上;如果你自己也经常“空调不离身”,那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别把舒服当成了习惯,把风险当成了运气。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习惯”。
吹空调本身没错,错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
真正的健康,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对了什么”。
一个温柔的空调,也需要你“温柔地使用”。
别让舒适成了伪装后的陷阱,别让清凉背后藏着致命的杀机。
好好吹空调,才是夏天最大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刘红,刘春玲. 空调使用不当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4,34(03):351-354.
[2]王伟,田晓. 夏季猝死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08):909-912.
[3]张志强,陈静. 空调室内空气质量与呼吸道健康关系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24,40(10):1255-1258.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