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孔肯雅热!家庭防蚊全攻略在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1:25 1

摘要: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出现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引起公众高度关注。这种疾病传播的主要“元凶”就是身上带有黑白花纹的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基孔肯雅热来袭,蚊子是“罪魁祸首”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出现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引起公众高度关注。这种疾病传播的主要“元凶”就是身上带有黑白花纹的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经过2至10天的外潜伏期,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出去,导致更多人感染。

图源:腾讯医典

患者感染后,会出现突发高热、严重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等小关节,疼痛异常剧烈)、皮疹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虽然多数患者为轻症,但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心肌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图源:央视网

家庭防蚊第一步:

断水源,让蚊子“无家可归”

要想从根源上防蚊,清理积水是关键中的关键!只要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温床”,就能大大减少蚊子的数量。

1.室内积水大排查

仔细检查花盆托盘,及时倾倒积水,避免托盘成为蚊子幼虫的栖息地。

水培植物(如富贵竹、绿萝等)每周要彻底更换一次水,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防止蚊卵附着。

定期清理空调冷凝水托盘、饮水机托盘的积水,这些地方常常被忽视,但却是蚊子喜欢产卵的地方,注意及时换水或清理。

2.室外积水一扫光

翻盆倒罐,将闲置的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容器倒扣放置,避免积水。

可以用沙土等材料填平院子里的小水坑、墙角的凹陷处,让蚊子无处产卵。

对于无法清理的积水,如地下室集水井,可以投放灭蚊幼剂,杀死蚊子幼虫。

定期清理屋顶的排水槽,确保排水通畅,防止雨水淤积。

图源:健康南京

家庭防蚊第二步:

灭成虫,物理化学双管齐下

如果家里已经有蚊子“嗡嗡”乱飞,别着急,这就教你如何高效灭蚊,把它们一网打尽!

1.物理防蚊,安全可靠

电蚊拍:这可是灭蚊的“利器”,睡前在房间的墙角、窗台、衣柜等蚊子容易藏身的地方“巡逻”一番,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就知道蚊子被消灭啦。

蚊帐:对于宝宝、孕妇和敏感人群来说,蚊帐是最安全的防蚊选择。在床边撑起一顶蚊帐,就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无蚊空间”,让你安心入睡。

纱窗、纱门:在门窗处安装细密的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这是一道简单却有效的防线,能大大减少室内蚊子的数量。

2.化学灭蚊,快速有效

杀虫气雾剂:关闭门窗后,在房间里蚊虫隐藏的角落均匀喷雾,如墙角、床底、沙发背后等。喷雾后,人暂时离开房间,半小时后通风换气,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使用时要注意避开食物、餐具和宠物,确保安全。

电热蚊香液/蚊香片:关闭门窗后,将电热蚊香液/蚊香片插入插座,通电1小时后通风换气,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家庭防蚊第三步:

防叮咬,个人防护要做好

除了消灭蚊子,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子叮咬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夏天外出或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更要格外注意。

1.穿着有讲究:

外出时,尽量选择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蚊子通常更容易被深色吸引,而且长袖长裤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蚊子的叮咬。

2.涂抹驱蚊剂:

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涂抹驱蚊剂,能有效驱赶蚊子。市面上常见的驱蚊剂成分有DEET(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等,根据不同产品的说明,每隔2-4小时补涂一次。

3.避开蚊子活跃时段和区域:

清晨和傍晚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也要尽量避开草丛、树荫、水边等蚊子密集的地方。

图源:见水印

旅行防蚊,

警惕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出国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一定要格外警惕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这些地区是基孔肯雅热的高发区,伊蚊密度高。

1.出发前准备:

了解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提前做好防蚊准备。可以携带一些轻便的防蚊用品,如便携式蚊帐、驱避剂等。

2.旅行途中防护:

在旅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防蚊意识。住宿选择有空调、纱窗的酒店或民宿,睡觉时使用蚊帐。白天外出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尽量避免前往蚊子多的地方。

3.回国后健康监测:

从流行地区回国后,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在12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蚊子虽小,危害却大。在这个蚊子肆虐的季节,尤其是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威胁,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做好家庭防蚊工作。

从清理积水到个人防护,

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让我们把这份家庭防蚊全攻略

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

一起携手打造一个无蚊的健康生活环境,

远离疾病困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侵删。

来源:洋浦政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