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今天很多人拿毛主席时代和现在做对比,实在是常有的事。光鲜与土气、富足与清贫、饮食娱乐的差异来回翻挂。有人理直气壮,说那时候经济一塌糊涂。也有人半带嘲讽,说都是“吃草时代”的笑柄。可这对比要真放在桌面上,说穿了,多少会让人有点糊涂?为什么呢!
说今天很多人拿毛主席时代和现在做对比,实在是常有的事。光鲜与土气、富足与清贫、饮食娱乐的差异来回翻挂。有人理直气壮,说那时候经济一塌糊涂。也有人半带嘲讽,说都是“吃草时代”的笑柄。可这对比要真放在桌面上,说穿了,多少会让人有点糊涂?为什么呢!
谁都明白,一个人的出生点是多少分,靠自己的天分、努力和环境加起来,各有千秋。可你要说今天的成就是从别的星球掉下来的,不是从前人在贫瘠地上一点点刨出来的,这就有点瞎了。历史这事,说到底是接力,不是独角戏。你细品,现在的基础设施、工业、交通水利、科教文卫,究竟从什么起头的,不用太多遮掩。
比如还有不少人一见毛主席时代就倒吸一口气,说穷得叮当响,经济眼看崩溃。可经济怎么崩溃的,说白了到现在没见谁真能讲出个道道来。就像是有人用着父亲手里的积蓄吃喝玩乐,一脸不屑地数落父亲留下太少,说为什么不是亿万家产?这和历史比对,怀旧也好,批评也罢,一到细节就容易跑偏。
提80年代,印象深刻的“打仗小大哥”在各大视频里被炒得神乎其神。反正他说他曾参加过援越战争。那场仗——中国出动新坦克集团军,战略物资消耗之巨,光1984年4月8日这一天炮弹投入就高到3400吨。你想象下,以当时的国力,持续的时间,军事开支飙到什么程度!
可这些,不正是当年不少人说“穷得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完成的吗?现实就是那么拧巴。一边说国家啥都没有,日子苦;一边冷不防地,打出气派十足的战争成绩。可能用想象,对那年代老百姓的苦日子很容易理解,可当你碰到具体数据就说不出话了。
盯一盯技术积累。水库是不是免费?今天有人冲着家乡的水库开始收水费而大发牢骚。问题是,这些水库又是谁建的?浙江千岛湖,年收入轻松上百亿。它的另一个名字新安江水库,恰好是毛主席时期开工成型的。1950年前后,那片地洪水连年不休,水灾成了家常便饭。解放初,百万人遭殃。一场暴雨,蛇和老百姓一块往树上爬。连人命都保不住,哪来的安居乐业?
正因如此,毛主席读到灾情报告后眼泪落了下来,马上安排周恩来助力主持专项改造。于是几十万民工投工投劳,几年时间让新安江水库跃然成景。建的时候没人相信可以大有作为,结果今天成了百亿生态旅游热地。这难道全赖风水?
这年代的数据,数字一大就容易麻木。毛主席主政期间,全国共修建八万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利与水渠工程,覆盖面前所未有。你要琢磨这些工程的土方量,折合成万里长城1800条,折成三峡工程1300个。任何一个能值多少钱不说,直接拿大账本叠一叠——1980-1993年全国GDP总和,全搭进去都不够。
三峡工程的造价,根据权威资料,是2500多亿元人民币。可假设修1300个三峡呢?那是多少天文数字?有权威数据撑底儿,这种账让人口干。
这些水利工程,一部分归功于毛主席年代,一部分属于后继者继续投入的成果。但无论怎么剪辑和归类,起码的作业基础在那里,不是凭空蹦出来,也不是随便花钱堆砌。要知道,毛主席时代还死磕过军工、重工业,包括基地、铁路、兵工厂,有的投入没有当时就回报。当然,剿匪、收复被占领的失地、抗美援朝等大事,花的钱还没算进去。
再加上农村教育、医疗、基本设施,数字对比肯定没有那么精准。怎么算都算不全,数据自己说话。那段时间究竟穷不穷,有眼就看得明。可偏偏就是有人半真半假,嘴一张就说“那就是个穷得什么也没搞好的烂摊子”,这话要搁老一辈人耳朵里,憋不住气。
老实讲,有些历史争议,争起来也没啥意思。时人有苦衷,后人有想法。过去太贫穷了,但没有过去的苦,哪来的今天的甜?有人说毛主席把全国折腾得更穷,不如消停搞农业,等着吃饱饭。可一想,又矛盾了,如果不建工业、不修水利、不给老百姓搭底线,今天能有啥?
有时倒觉得,如果说毛主席做的决定全是对的也有问题,他也有不少地方整得不合适。可起码在国家基础建设上,毛时代是基石。否则你拿什么说自己富了?有本事站在路灯下拍段视频吐槽就是幸福。
更多时候,那个年代的苦和难,是摆出来的,不是后人瞎编。有人说,成天煮玉米糊糊,穿补丁衣服,只盼灶台冒烟。可那些啥都没有的岁月,石油、钢铁、铁路、化工、机械,全铺开了。农业出产了,没饿死人就是能力?这事想不明白。
但谁都清楚,毛时代不是无懈可击。某些政策粗放、对个人生活关照也不细致。有人一生都没有吃过糖,家家都白菜萝卜。到头来现在好了,水泥路铺到村里头,学校、医院、公交车,样样有。
有些人动不动就怀念毛主席那个时代的安定,觉得人心淳朴,没有大贪污。可也有人怀念今天的便利,小马扎、外卖、手机直播,比什么都方便。这算不算矛盾?说“以前太差劲”,又有人喊“那时候才有底气”。到底谁对?
人民的生活一天天改善,是历史的必然。前人苦作舟,后人快意行路。这仿佛跟“你爸穷是你穷的理由”不是一回事,偏偏绕不开。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一张新崭的床单,是偶然还是必然?
谁也没法事事都公平。如果说今天我们用舒适的生活环境、顶级的医疗、迅速的物流来定义“富裕”,那毛主席时代自然显得太穷。可是,把现在的成就全甩给今人,那也不全对。
今天有今天的难题。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社会分配,也烦得很。只不过矛盾从“活命”转变成了“怎么活好”。但总有人帮忙把旧账翻出来,说前人不如自己会过日子。看着有趣,也自相矛盾。
谁都不会否认,这一代“痛苦指数”低了许多。可幸福感高和低,未必完全靠钱包说话。就像在大雪天围坐炉边啃干馒头,和夏日广场上吃自助火锅,体验各不同。让上一代人选择,谁知道他们是真愿意穷还是没法选?
总之今天和毛主席那个年代,是两段不同的路。对比无非就是赛跑后看看起点和终点的差距。谁都不傻,也没人真把几十年前的苦日子当成现在的标杆。毕竟,有些问题永远说不透。旧事往下翻,数字都在那里,谁高谁低,拎得清的人心里自然明白。
怎么讲,这话说到一半又觉得,反正历史是自己的,盖不住也遮不住。讲多了只剩一句:日子都是闯出来的,自己心里最明白。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