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他用文字“复活”老岳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1:25 1

摘要:郑建茂行走在岳阳的大街小巷,也为大街小巷而奔走。从警察职业退休,变成文化人,桑榆之年,他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正儿八经成了一名诗词曲赋文的全能手。他能做出这些事儿,全凭骨子里对岳阳的爱恋。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冰洁

打牌、旅游、含饴弄孙等等,是一些人安享晚年的方式。但也有一些人选择“文化养老”,用文字来转型或者延续写作。

郑建茂行走在岳阳的大街小巷,也为大街小巷而奔走。从警察职业退休,变成文化人,桑榆之年,他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正儿八经成了一名诗词曲赋文的全能手。他能做出这些事儿,全凭骨子里对岳阳的爱恋。

从警营到文苑,老岳阳成心头执念

“岳州老土”是郑建茂多年的网名。他祖籍长沙望城,出生一百天便随父母来了岳阳,之后近七十年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

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警察,保护岳阳的安宁,岳阳的大街小巷都留有他的足迹。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仗剑行走”,加深着他小时候的幸福回忆,同时,城市的变迁也让他的回忆变得陌生。

他欣喜这座城市的变化,也知道变化意味着消失,越古老的越会远去。为了能找到那些回忆,为了让回忆永恒在乡愁记忆里,他萌生了定格老岳阳的念想。

退休时,他选择“文化养老”,随后进入老年大学,全面学习文学,诗词曲赋文相继开花。

岳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亦是文人墨客的吟诵之地。当下的岳阳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写它的今生来世的作者不乏其人,更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文化行业。而郑建茂学的是法律,从业的是警察。他知道,写书应该是文人墨客的事,但这颗心却忍不住蠢蠢欲动。

幼年时,他出家门就到观音阁,十字路口处右边就是老邮电局,出城就是太子庙;南正街贯穿东南西北的麻石,市民闲暇时总爱在岳舞台看大戏的茶巷子,总爱去打玻璃珠子的三教坊,周日喜欢爬的金鹗山……那些镌刻着他欢快的儿时岁月的地儿,总是那么鲜亮地呼唤他——写自己最熟悉的点就好。

他开始了静静地描摹,不带丝毫世俗的名和利,只为那份纯净的乡愁,和对岳阳老街巷的热爱。

七年磨一剑,《老岳阳》藏尽街巷春秋

《老岳阳》付梓了。

七年的时间,他撇开众人谈论的两千多年历史的岳阳文化,而只写了从鲁肃建阅兵楼开始的老岳阳。《老岳阳》的时间节点止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书写的地理位置主要是那时的岳阳城。南到贮木场,北达北门五厂,东不过梅溪桥涵洞(京广线铁路),西临洞庭湖,这时的居民一半聚居在洞庭湖畔。

《老岳阳》近40万字,包罗57条老街古巷、90篇巴陵故事。此书因记载了岳阳老街几代人的生活,是他们家园的永久留存,故而备受喜欢。

它受欢迎,还因为郑建茂对诗词擅长,每篇文章都用诗词联曲作结,全书190首,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郑建茂的初心,本是为了心中的一份情愫,他向当地博物馆捐赠了几本书,然后分发给向他索书的人,也赠送给朋友。

七年的时间,光是埋头写作是不行的,内容得有多方面的调查核实。这些文字一旦公之于世,必须经得起历史、时间的推敲和考察,记录在册的内容必须严谨和真实。

于是,他找资料,也找人。老人、街坊、同学、权威人士等,不放过任何机会。幸运的是,得知他要写老岳阳,熟悉他的人都想办法给他提供帮助,《老岳阳》得到了200余位知情者的素材提供,确保了记录的真实可靠性。

对一方的书写,势必会掀开一些沉寂下来的事物,而掀开之时总有悲欢的记忆。

在写岳阳宾馆时,他请来一批曾在此工作过的人,想听听宾馆的详细内容和他们的故事。他没想到,故地重游时,不少人掉了眼泪。

原来,岳阳宾馆在当时红极一时。因为是好单位,姑娘们大多都找了内部的男职工成家。可1999年,宾馆突然宣布,除留守人员外,一律发300元生活费待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一些年轻的夫妻选择让丈夫外出创业,妻子在家带孩子。聚少离多,加之外面世界的精彩,好些家庭最终破裂。

感受他人的伤痛,分享他人的欢喜。郑建茂一边撰稿一边经历多重生活和情感,他与老岳阳一同体验悲欢离合。他越发意识到记录老岳阳的重要性。

写岳阳的老,是为了不遗忘,是为了记忆有处安放。而那些托举着岳阳今日繁盛的新力量,同样该被深深铭记。

作为岳阳最大的军需品生产基地三五一七,为工业与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对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功不可没的贮木场;还有四化建,在重点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生态治理项目、产业投资合作中勇挑重担。它们共同推动城市发展,全方位为岳阳的繁华持续注入蓬勃不息的活水。

诗评扬巴陵,以笔墨聚文人目光

退休已近十年,郑建茂的诗词已达一定水准,因此很多诗词爱好者喜欢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请他评析。

他和一群高手在同一个群里,有文人相轻互不买账的情况,暗地的较量不可避免。

一次,他发现一个高手发在群里的诗,结构较好,是一首写岳阳的好题材,可写得不咋地。他把诗调整和修改了一下,私发给对方。对方二话没说,把自己好朋友的诗作发给他,请他修改,并向熟悉的人推荐他。

不打不成交,成交先得让人信服。

旅发大会在岳阳举行后,眼见岳阳的文旅日益向好,他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宣扬岳阳:出一本诗词点评赏析的书,里面记录他人创作的岳阳原创诗词。

“纵观历史,写岳阳的墨宝无数。历代文人为岳阳楼留下的诗词曲赋有据可查的有近500篇,创作者有300多人。历史名人诸如颜延之、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范仲淹等就留下不朽诗篇。”郑建茂洋洋洒洒地列举着,看来心中早有丘壑,“我将把一些古名篇也进行再度赏析,放进新书里。”吸引更多人关注岳阳,这正是他的初心所在。

“还是很有压力的。不仅是资金方面,学术上压力也蛮大的。”他说,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他可以对诗句不尽如人意但题材好的诗进行调整修改,再赏析,但他担心自己对名家的作品赏析不能尽得其妙。

郑建茂以退休后的执着,让老街巷在文字里重生,让新故事随诗词传扬。这份“文化养老”,是他留给巴陵大地的厚重礼物。

来源:岳阳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