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从托管班到文化书院 社区治理创新的“破圈”之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1:14 1

摘要:这个夏天,山东滨州阳信县劳店镇的湖畔嘉苑社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青春变形记”。当公益托管班里的童声欢笑“撞上”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身影,当书香沙龙的思想火花点亮社区角落,这个普通的居民区悄然完成从“居住空间”到“成长生态圈”的华丽转身。这场充满创意的社会实践,正为

这个夏天,山东滨州阳信县劳店镇的湖畔嘉苑社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青春变形记”。当公益托管班里的童声欢笑“撞上”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身影,当书香沙龙的思想火花点亮社区角落,这个普通的居民区悄然完成从“居住空间”到“成长生态圈”的华丽转身。这场充满创意的社会实践,正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破解“暑期难题”的共治样本

非遗手工与科普课堂的“双轨制”设计,既解了双职工家长的燃眉之急,更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在童心中。这种“教育+实践”的模式证明,基层服务完全可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造。当孩子们举着自制的非遗作品绽放笑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托管服务,更是一个微型素质教育基地的雏形。

青春能量的“双向奔赴”

20余名返乡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人力支援,更是激活社区的“青春因子”。从文明宣传到社情调查,这些年轻人用专业学识重构了志愿服务的价值链条。正如李同学所言,这种实践实现了“用所学服务家乡”的初心,让“洄游青年”的社会价值得到精准释放。更可贵的是,这种机制形成了良性循环:社区成为青年认识社会的窗口,青年成长为社区更新的引擎。

书香社区的“涟漪效应”

文化书院的创新实践尤其值得品味。当21本带着手写笔记的图书在邻里间漂流,知识共享便升华为情感共鸣。退休教师与文艺青年的思想碰撞,打破了传统社区活动的年龄壁垒。这种“图书漂流角+沙龙研讨”的复合模式,让文化传播从单向灌输变为多维互动,悄然重塑着社区的精神肌理。

基层治理的活水源头,在于精准对接需求与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当公益托管升级为成长陪伴,当志愿服务进化为能力输出,当读书活动深化为思想交融,社区就真正成为有机生命体。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