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进程中,北京日报社始终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通过技
本文原载于《北京对台工作》
2025年第3期
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强大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
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进程中,北京日报社始终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通过技术赋能策、采、编、发、审全流程,为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强大支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北京日报社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和思考。
新技术赋能新闻策、采、编、发、审全流程
以“有AI工作室”为牵引,推动新闻与技术融合。改变过往技术与采编分割的被动,通过成立跨部门合作平台“有AI工作室”,加速技术与采编深度融合。利用AI技术,结合新闻节点和热点事件,不断推出创意新颖、呈现精美、互动丰富的融媒产品,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73年报库资源活化利用。结合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技术,以报社73年历史报库和客户端成品库为依托,推出AI小助手,实现“政策智搜”等特色功能,以AI自然语言交互能力赋能党报核心功能,提升政策信息用户友好度,加强党报端口用户黏性。
利用新技术新应用让40余年品牌活动得以延续。北京日报社联合百度公司,创新推出长城智能体“长小城”,打造主流媒体首个以长城为主题的AI智能体,兼具权威性、大众性和网络亲和力,实现长城主题专业答问和精准交互,拓展了北京日报“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大型主题报道和社会倡议的传播效果。
打造一体化采编系统赋能媒体融合改革。在纸媒和新媒体融合路径上打破多年新旧断层,实现报纸单元、新媒体单元在内的报社采编生产全面融合。为报社形成“横向集约、纵向扁平、前端统合、后端分立、融合生产、分态传播”的新型融媒体组织体系、激发全媒体生产效能提供了必要支撑。
以大数据技术重构新媒体考核机制。北京日报社新媒体以传播力指数和成长性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辅之以全媒体之星、总编辑奖、融合精品奖进行激励。其中传播力指数考核作为日常性考核,以全网抓取数据为基础生成新媒体产品传播力指数,确定单篇稿件的绩效薪酬,体现了破解传播力的鲜明导向。
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开发新形态新赛道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着天然的科创基因。北京日报社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应用,通过技术赋能不断开发新形态新赛道。
加强新技术人才储备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关键在人才。我们利用灵活的机制,积极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加盟,同时更加注重“新闻+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系统性变革奠定扎实基础。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市情语料库平台。整合报社73年数据资源,与地方志、统计局、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权威市情语料库,并打造智能化、高价值的市情数据应用服务。
基于自研基础力争在技术输出上有所突破。以自主开发的“京华妙笔”系统为基础,进一步优化AI功能和用户体验,为社会公众和专业用户提供AI审校、公文写作、智能监测等功能,逐步实现从技术购买到技术整合、再到技术输出。
结语
十余年来,北京日报社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打造了“1+3+4+N”传播矩阵,以北京日报客户端为龙头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粉丝超过4个亿,每天全网阅读量超过2个亿,形成了长安街知事、艺绽、胡同里的北京等多个新媒体品牌。
目前北京日报社正按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求,以大端大号建设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恳请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北京日报社的发展,为我们的系统性变革多多建言献策。
来源:京彩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