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沪苏通铁路的列车过长江时,我正捏着张老照片。照片是 1949 年的,黑白色,一群穿着粗布衣的人站在铁轨旁,举着 "护路迎解放" 的木牌,背景是座破旧的铁桥,钢梁上锈迹斑斑。
沪苏通铁路的列车过长江时,我正捏着张老照片。照片是 1949 年的,黑白色,一群穿着粗布衣的人站在铁轨旁,举着 "护路迎解放" 的木牌,背景是座破旧的铁桥,钢梁上锈迹斑斑。
"那是老天生港桥," 邻座的老人指着窗外,"现在早换成新的了,你看 ——" 我抬头,跨江大桥的钢索在阳光下闪着银亮,列车驶过的震动很轻,轻得像风吹过麦田。老人说他是南通人,年轻时跑船,过长江要摇一天橹,现在坐高铁,四十分钟就到上海了。
这次走长三角红色线路,第一站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的青砖墙上,爬山虎绿得发亮,展厅里有份 1921 年的交通记录,字迹娟秀:"赴嘉兴,乘早班轮船,票价三角。" 讲解员说,当年代表们就是沿水路分批走的,怕引人注意。现在从上海到嘉兴,高铁二十分钟,站台电子屏滚动着 "红色旅游专线" 的字样,穿校服的学生举着队旗,叽叽喳喳地说要去看红船—— 当年要藏着的路,如今成了孩子们笑着走过的路。
从嘉兴坐大巴去苏州,路过乌镇。车停在游客中心时,我看见河上飘着乌篷船,船头挂着小红旗。导游说乌镇西栅有处 "战时电报站" 旧址,是抗战时地下党传情报的地方。旧址藏在巷子里,木门上的铜环磨得发亮,屋里摆着台旧发报机,按键上的漆掉了大半。"以前发报得躲在夜里," 管理员是位老街坊,指着窗外的电线,"现在好了,光纤直接铺到巷口,全世界的消息都能秒到。" 他手机响了,是杭州的亲戚打来的,说周末要过来看红船展览 —— 当年要加密的话,如今成了亲戚间随口的邀约。
在苏州,我去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青砖墙爬满了藤蔓,展厅里有张 1985 年的老报纸,头版是 "沪苏浙共建铁路网" 的新闻,照片上的工人正扛着钢轨,汗湿了脊梁。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现在的铁路图,红线织成一张网,把上海、南京、杭州都连在一块儿。讲解员说,当年支部的同志靠步行传递文件,现在长三角的党员开视频会议,讨论的是 "红色文旅一体化"—— 当年要走几天的路,如今在屏幕里就能碰头。
最后一站是南通,去看大生纱厂旧址。厂房的红砖墙上,还留着 "实业救国" 的刻字,展厅里有件旧工装,袖口磨破了,是当年工人护厂时穿的。"以前纱厂的机器靠进口," 讲解员指着窗外的现代工厂,"现在长三角的纺织企业联合搞研发,自己造的机器比进口的还好用。" 我走到厂区的铁路旁,看见一列货运列车驶过,车厢上印着 "沪苏通联运",车头的红旗在风里飘 —— 当年工人护着的铁轨,如今正载着货,往更远的地方去。
离开南通那天,我又看了看那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人站在锈迹斑斑的铁轨旁,眼神却亮得很。而现在,新的铁轨铺在阳光下,高铁驶过的影子落在老厂房的墙上,新旧叠在一块儿,像时光在握手。手机弹出新闻:"长三角红色旅游专列明日首发",配图是红船模型和高铁的合影,底下有行字:"从水路到铁轨,从星火到星河"。
列车开动时,长江在窗外流,铁轨在底下延伸。我忽然明白,当年那些护路、传报、建厂的人,盼的不就是这样吗?盼着路不再难走,盼着话能随便说,盼着一群人的念想,能变成一整片的光亮。而现在,长三角的风正顺着铁轨吹,把红船的故事、纱厂的故事、电报站的故事,都吹成了连在一起的日子 —— 那日子里,有过去的星火,更有现在的热闹,像极了这列车,往前开,一路都亮。
来源:江南梦笔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