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谷”的孩子看过来:“谷子”背后也是人文地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0:50 1

摘要:这里的“谷子”,源于日语中的“グッズ”(goods的音译),意为“周边商品”或“商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吃。

现在的年轻人,吃的“谷子”已经变成了艺术玩具、手办、卡牌等潮玩。

这里的“谷子”,源于日语中的“グッズ”(goods的音译),意为“周边商品”或“商品”。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酵以及文艺作品的助推,“吃谷”现象也越来越低龄化。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谷”停不下来,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谷”影响心理健康。

怎么帮孩子“吃谷”吃得放心、吃个明白?

最新一期的《少年行》,深入走访了中国潮玩之都——东莞,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解构了谷子经济的“七经八脉”……

01

从“物有所值”到“心有所属”

“真喜欢”还是“被洗脑”

《驯龙高手》中的没牙仔、蓝色外星生物史迪奇、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的哪吒、拍卖出 108 万元高价的初代 Labubu……

为什么全世界正在爱上这种凶凶的“叛逆萌”?难道,真的是叛逆有理?审丑为美?

在东莞的繁华商场——民盈国贸城,有很多潮玩店。在东莞的繁华商场——民盈国贸城,有很多潮玩店。人潮汹涌的商店里,有人赞美,也有人吐槽!

《少年行》通过富有现场感的描述,引导孩子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喜欢潮玩?

原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多数人认同某种审美时,大脑便会选择跟从多数,认同这种审美。

而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认为,审美其实是一种权力关系,标准常由权力中心“说了算”。权力中心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话语权的人,可能是明星、艺术家或者网红。

想一想,你购买Labubu的时候,是因为喜欢它,还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呢?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审美,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少年行》这篇文章,很巧妙地告诉孩子,可以喜欢这些“谷子”,但应该知道为什么喜欢,而不是盲目喜欢。

接下来,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思考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为什么买潮玩上瘾?

是单纯因为喜欢吗?

简单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不同于购买大多数商品,“吃谷”是一种情绪消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情感代偿”的方式。简单说就是转移注意力来缓解心情。比如,被老师批评了,回家揉一揉 Labubu 的小脸蛋,来缓解坏心情,就是情感代偿。

潮玩作为情感代偿的一种,就像吃止痛药。偶尔吃没问题,但长期依赖会掩盖真正的情绪问题。如果真做错事,无论怎样转移注意力,也只能暂时安抚心情,却不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不逃避,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锻炼一颗“大心脏”。

《少年行》没有告诫孩子不要沉迷于潮玩,而是告诉他们,“吃谷”的确可以缓解情绪,但治标不治本,关键是自己要认识到问题所在。

02

“吃谷”的正确姿势

有必要弄清楚它是怎样制作的

引导孩子正确地“吃谷”,就绕不开潮玩背后的商业运营规律。

《少年行》这篇文章,带领孩子们深度打卡了东莞各大潮玩地标。

从汇一城到民盈国贸城,三步一排扭蛋机,五步一家潮玩店,琳琅满目的潮玩,让人看得眼都花了。

接下来,有趣的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是东莞?

Labubu、Molly、Hello Kitty、哆啦A梦……全国近 85%的潮玩,为什么在东莞生产?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年,一些港商来到这儿,创办了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与地缘优势,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的“世界工厂”。现在,这里的玩具厂就有1500多家。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应有尽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对东莞的潮玩产业有了宏观的了解,我们再去具体的车间瞧瞧:

潮玩原来是这样生产的:

在玩具厂里,主笔见到了盲盒公仔的生产过程,有的小公仔不到10厘米,却要用到上百个零件。

这些零件大部分是塑料,需要脱模、打磨、上色、装配、质检等若干道程序、上百个步骤,才能制成最后的成品。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可能要数印染了。

潮玩企业先在钢板上刻出图案凹槽(类似印章的凹面),然后在图案凹槽处刷油墨。将多余油墨抹去后,机械臂操作柔软的硅胶头,蘸取图案凹槽里的油墨,“吸”起图案,将硅胶头压到潮玩上,图案就印好了。

这种移印技术,俗称“万能印刷”,在轻工业中很常见。

但即便是“万能印刷”,在潮玩身上也没那么万能。一对公仔的眼睛,有时需要印十来次,才能体现出水汪汪的效果。

03

潮玩的内核是文化

每个孩子都可以创造自己的IP

了解完潮玩的诞生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可能还有点意犹未尽。

别着急,更有价值的内容还在后头!

我们要与孩子们探讨一个更有深度又有趣味的问题:

潮玩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常常把潮玩看作一种IP形象。

“IP”,即 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英文缩写,最初直译为 “知识产权”,侧重于对原创知识成果的法律保护范畴。

但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它逐渐引申为成名文创作品(如文学、影视、游戏等)的版权或商业价值,通过 “文创产品”实现商业变现。

可以说,潮玩的核心价值是文化。

比如,对东莞来说,除了给国外知名IP代工,现在的它更想“做自己”。

东莞不少传统玩具厂商,正在转型做潮玩,其中,最难的一步,就是打造IP形象。

黄鹤楼、滕王阁等建筑模型被拆解成数百甚至上千片平面金属片;醒狮、苗银、点翠在 0.2 毫米厚的金属片翻折中得到复原……这些东莞潮玩的另类,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潮玩相结合的尝试。

这些尝试,对孩子们来说,都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怎么制作属于自己的IP:

首先,要想清楚“它是谁”……

确定好“它是谁”,就要给它“造角色”,年龄、性格都要考虑……

接下来,就是“讲故事”环节了,要给它编个身世……

最后,动漫IP最好要有神奇的兵器……

甚至,怎么用AI工具,我们都给孩子们想到了,只要将这句“咒语”输入AI工具,就会生成一个动漫IP。

我们通过孩子对于“潮玩”的好奇心,引导孩子重新认识潮玩,思考自己为什么买潮玩,潮玩背后的运营规律是什么,潮玩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潮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让孩子提升对于自己兴趣的认知。

更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解读潮玩,激发孩子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为他们选择以后的人生道路多一点点选择空间。

这些,才是主笔想表达的,也恰恰是《少年行》的价值。

来源:育儿专业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