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气越来越热,老李在广州探亲,回家后却连续高烧三天,全身酸痛得连床都下不了。他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被确诊为基孔肯雅热。医生说,这种病痛起来像骨头断裂,不少人“疼到不能走路”。
天气越来越热,老李在广州探亲,回家后却连续高烧三天,全身酸痛得连床都下不了。他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被确诊为基孔肯雅热。医生说,这种病痛起来像骨头断裂,不少人“疼到不能走路”。
这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我们从没听说过,却已经悄悄靠近身边?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男性,是否更容易中招?身体本来就有慢病的群体,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种高发期传染病?专家建议,做好这5件事,关键时刻能保命。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出国,就不会得这种“热带病”。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蚊媒传播范围扩大,基孔肯雅热已在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本地病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体力下降、免疫力变弱,加上慢性病缠身,一旦感染,恢复慢、痛感强,极易出现并发症。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临床上真实存在的现象。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是突然高烧、剧烈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有些人甚至因疼痛无法正常行走。
最让人困扰的,是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而且在老年人群体中更容易留下“后遗症”,如慢性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很多人会问:“我以前也被蚊子咬过,怎么从没得过?”是否感染取决于当时蚊子的携带病毒情况,还有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弱。而50岁以上的人,往往存在免疫功能减退,更容易中招。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的群体,一旦感染,体内应激反应更强,炎症反应更明显,恢复期更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比如退烧、止痛、补液。预防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那怎么预防?
最根本的,是防蚊灭蚊。尤其在蚊虫活跃的夏季,家中应清除积水,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和驱蚊产品。晚饭后散步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暴露皮肤。
其次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这不是一句空话。每天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饮食均衡,都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础。特别是老年人,要重视营养摄入,避免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虚弱。
很多中老年朋友常误以为“自己身体还硬朗”,忽略了慢性病叠加对免疫系统的隐形消耗。比如血糖控制不良,会使身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大打折扣。
如果身边亲朋出现发热伴关节剧痛,尤其近期有南方或东南亚等地旅行史,应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可能的感染风险,以便及时检测。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还有人问:“感染过一次是不是就不会再得?”确实,目前研究表明,感染后一般会获得持久免疫,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蚊媒病毒种类繁多,像登革热、寨卡病毒等也具有类似传播方式,症状相似,防蚊依然是底线。
在恢复期,很多人会感到体力差、情绪低落,尤其是关节痛反复不止。这时更需要科学调养,不要盲目进补,也不建议过度依赖止痛药。
建议多进行温和拉伸、热敷等物理疗法,帮助关节活动恢复。饮食上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保持心情平稳,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统逐步恢复。
不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感到焦虑,担心是否会留下残疾。其实绝大多数人可在三个月内逐步恢复,但这期间不要剧烈运动,也不能大意外出,以免二次感染或诱发其他病变。
如果你已经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等基础关节疾病,感染后疼痛可能更严重,恢复时间也会更长。这类人群更应注意日常防护,定期体检,并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家人应对老年人的症状保持敏感,不要以为只是“老毛病又犯了”,而忽略了可能的新发感染。特别是高烧合并剧痛,应第一时间送医。
很多南方城市已经加强了对基孔肯雅热的监测和防控,但个人防护仍是首要屏障。日常生活中,若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身体、注意饮食均衡,便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可真正做到“防患未然”,才是对健康最大的尊重。尤其是50岁以后,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有“容错率”,一次病毒感染,可能就是一次系统性打击。
如果你有户外活动习惯,或生活在蚊虫活跃的地区,更应提高警惕。家中常备体温计、解热镇痛药物和驱蚊用品,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
到了这个年纪,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基孔肯雅热或许对年轻人来说只是“小病一场”,但对中老年人,却可能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等生病才开始在意健康,也别等疼痛来袭才想起预防。从今天开始,和家人一起,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认真生活,认真防蚊,才是真正的“未病防病”。
你是否也曾在某个夏天,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和剧痛,体验过健康的脆弱?或许你正在经历,或许你正在旁观,但愿这篇文章,能让你提前做好准备,少走弯路。
你有什么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习惯或困惑?欢迎留言分享,一起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参考文献:
[1]岳静,王柳.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23,23(2):95-98.
[2]郑贺文,赵莹.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8):511-5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黄芪健康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