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炎夏日,扶风县段家镇大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洋溢着沁人心脾的学习清风。近日,一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暑期英语公益课堂在此火热进行。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老师循循善诱,提问与抢答此起彼伏,台上台下同频共振,浓厚的学习氛围驱散了夏日的暑热。
本报讯(通讯员 辛航)炎炎夏日,扶风县段家镇大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洋溢着沁人心脾的学习清风。近日,一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暑期英语公益课堂在此火热进行。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老师循循善诱,提问与抢答此起彼伏,台上台下同频共振,浓厚的学习氛围驱散了夏日的暑热。
作为承载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大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对接村民需求,精心组织了本次教学活动。活动由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懿哲担任老师,53名学子(初中生35名、高中生18名)在此汇聚。张老师实施分级分类教学,精心打造语法精讲、英文名著导读和“英文视角看世界”三大课程模块,系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国际视野。这一举措,有效守牢了学生暑期安全底线,切实减轻了家长看护负担,是实践站服务“一小”、赋能成长的生动体现。课后,学生权晨阳由衷赞叹:“张老师虽年轻,却用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深深吸引了我们。”
大同村党支部书记孙岳奇介绍,自2021年起,大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成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关爱未成年人的主阵地。村“两委”依托此平台,持续护航“一小”成长。坚持每年“六一”为困难家庭及留守儿童发放文具,累计约40份;设立升学激励机制,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元,目前累计发放132人次、总计39600元;同时,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放映寓教于乐的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等,将宣传文化阵地向群众身边延伸,有效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本次暑期英语课堂,正是大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深化服务的创新实践。它成功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不仅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成长的渴望,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为乡村暑期生活注入了知识活力与人文关怀,生动诠释了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使命担当,是乡村文明建设画卷上温暖而亮丽的一笔。
来源:西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