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北京北大纵横办公楼四楼,流淌着另一种更汹涌的黄河——水孩儿老师笔下那支"生命之舟"划破时空的风暴,将包头黄河畔三十年的生死营救,化作文字的长浪拍打着每位聆听者的心岸。当《黄河好人》中那些质朴如黄河泥沙的句子被一一诵读,我突然明白:这条孕育华夏文明的大河,至
一一观看《作者面对面一一水孩儿<黄河好人>专场》断想
蒋经韬
2025年8月4日夏夜。
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时刻。
中央气象台将北京暴雨预警提升到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而在北京北大纵横办公楼四楼,流淌着另一种更汹涌的黄河——水孩儿老师笔下那支"生命之舟"划破时空的风暴,将包头黄河畔三十年的生死营救,化作文字的长浪拍打着每位聆听者的心岸。当《黄河好人》中那些质朴如黄河泥沙的句子被一一诵读,我突然明白:这条孕育华夏文明的大河,至今仍在以最原始的方式,冲刷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河床。
王三黄河水上救援队的故事,恰似黄河本身——表面浑浊平静,内里汹涌激荡。三十载春秋,数百条生命,这些数字背后是渔民们与死神展开的无声拉锯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被河水浸泡得发皱的双手;不求闻达于世,却在每一个浊浪排空的危急时刻,将生命的天平倾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种近乎本能的善,比任何精心雕琢的德行更为珍贵,它如同黄河改道般不可阻挡,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冲刷出一条令人敬畏的精神河道。
水孩儿老师的创作本身就是一场灵魂的泅渡。她摒弃文学技巧的浮华,像救援队员潜入冰冷的河水一般,潜入这些平凡英雄的生命肌理。那些平实如黄河岸边粗粝砂石的文字,恰恰构成了抵御精神荒漠化的坚固堤坝。当她把话筒递给那些不善言辞的渔民,让他们的生命经验自然流淌时,我们听见的不仅是个人叙事,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激流中如何守护人性本真的集体寓言。
这场分享会最震撼人心的启示在于:真正的伟大往往华丽高贵的外衣。那些被商业社会视为"无用之美"的品质——不计回报的付出、对生命的敬畏、对承诺的坚守,恰如黄河水中的金沙,需要时间的淘洗才能显现其价值。《黄河好人》记录的不仅是救援事迹,更是一部关于时间如何检验真诚的哲学文本。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些黄河儿女用三十年光阴证明:生命的重量不在于获取多少,而在于给予几何。
黄河奔涌五千年,见证过无数王朝更迭与文明兴衰。王三救援队的渔民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在永恒的时间长河面前,唯有将个体生命融入对他人生命的守护,才能超越有限的物理存在。他们的每一次下水,都是对"人为何为人"这一终极命题的朴素回答。当水孩儿老师说到某个队员在寒冬跃入冰河救人的细节时,我忽然泪目——原来英雄主义从未远去,它只是卸下了史诗的外壳,化作了黄河岸边最普通的笑脸。
两小时三十六分钟的分享会虽然结束了,但水孩儿却为我这个在武汉的长江边收看直播的文友心中点亮起一盏黄河渔火——那是水孩儿老师用文字点燃的,是王三救援队用生命守护的。在这个似乎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容易迷失的时代,我们需要《黄河好人》这样的作品,就象我们的生命里需要北斗一样!它警醒我们,无论黄河如何改道,有些东西应该像河床下的岩石般岿然不动!
感谢这场文字与思想,情感与智慧的相遇,让我看见浊浪里的澄明,听见沉默中的雷鸣,触摸到了这个民族血脉深处那永不干涸的善良基因!
来源:佳园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