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以“古今双向穿越”为创作导向,通过讲述唐宋八大家精彩纷呈的艺术人生,呈现唐诗宋词和文风革新的壮阔历史。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受《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的
展览海报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以“古今双向穿越”为创作导向,通过讲述唐宋八大家精彩纷呈的艺术人生,呈现唐诗宋词和文风革新的壮阔历史。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受《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的启发和影响,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对唐宋八大家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了此次“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丰碑,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页。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革新勇气,柳宗元寄情山水、心系苍生的深沉情怀,欧阳修引领文坛的大家风范,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卓绝才情与旷达胸襟,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锐意革新,曾巩文章的严谨朴实,共同熔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精神风骨。这份风骨,穿越千年时空,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自信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正如刘万鸣院长在发言中所说的,举办这次展览,就是希望通过书画等艺术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宋八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题,邀请全国美术名家参展,既是对《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的回应,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一次致敬。
苏轼对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有过这样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千年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诗歌和绘画互动发展,成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艺术双璧。同样的主题,从电视荧屏转向书画作品,恰好体现了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展览策划中,我们邀请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围绕着“唐宋八大家”的主题进行创作,经过评审,共展出179件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和雕塑作品。作品围绕着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和他们的散文、诗歌创作,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唐宋八大家的风骨和文章、诗意和境界。三代艺术家作品在形式语言、图式章法上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老一辈艺术家以高超的笔墨技巧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年一代艺术家体现出传统中寻求发展的雄心;青年艺术家则表现出探索新的艺术形式的活力。他们共同以诗、书、画、印和雕塑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空间。
在展厅的空间叙事上,我们依据创作主题和艺术门类进行布置,既照顾到艺术风格和语言的差异与互补,同时也注意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对比、组合,突出作品本身的个性。另外,以电视的艺术形式呈现《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精彩片段,用视觉的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用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实现了美术创作与影像艺术的呼应和互动。在布展过程中,策展团队克服了作品种类众多、尺寸多样带来的难题,经过反复权衡、比较、调整,终于完成了展线的布置。此次展览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导的关心,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的大力支持,得到中国国家画院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展览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坚持传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文以化人,艺以载道。中国国家画院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提倡“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近期举办的系列美术创作展和收藏展,注重学术性和引领性,在社会和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具有“经典性”“引领性”和高品格的展览,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鲜活的案例,并以此为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部分展出作品
刘万鸣 《柳宗元诗意图》 中国画 370cm×215cm 2025年
卢禹舜 《苏轼—超然物外》 中国画 350cm×200cm 2025年
潘鲁生 《苏轼咏梅》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李翔 《宋四家诗意》 中国画 136cm×34cm×4 2016年
林蓝 《清朗十页》 中国画 147cm×35cm×4 2015年
许钦松 《云霞冠秋顶》 中国画 180cm×96cm 2024年
赵卫 《永州愚溪》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曾来德 《王安石》 书法 180cm×96cm 2024年
张江舟 《文墨千载》 中国画 180cm×150cm 2025年
纪连彬 《独钓寒江雪》 中国画 180cm×96cm 2024年
田黎明 《醉翁亭记·水清而石出者》 中国画 46cm×46cm 2016年
何加林 《候馆梅残图》 中国画 124cm×240cm 2025年
高云 《东坡赤壁赋》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李宝林 《水墨疆山图》 中国画 248cmx124cm 2024年
张立辰 《苏轼诗意》 中国画 180cm×47cm 2024年
姜宝林 《2020·43号》 中国画 196cm×126cm 2020年
赵建成 《百代文宗·韩愈》 中国画 180cm×97cm 2024年
周顺恺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杨飞云 《静观》 油画 200cm×155cm 2019年
孔紫 《小石潭记》 中国画 240cm×200cm 2024年
夏荷生 《青芝岫》 中国画 124cm×248cm 2024年
张捷 《赤壁夜泊》 中国画 180cm×385cm 2018年
董雷 《平芜尽处是春山》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袁学军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中国画 240cm×176cm 2025年
李晓柱 《浓妆淡抹总相宜》 中国画 235cm×125cm 2025年
方向 《独钓寒江雪》 中国画 248cm×124cm 2024年
邓柯 《一樽还酹江月》 雕塑 38cm×85cm×53cm 2025年
谢小铨 《南丰先生墨池记》 书法 248cm×124cm 2025年
卢志强 《文章钜公——唐宋八大家画赞》 中国画 70cm×360cm 2024年
王小燕 《桂林景色》 中国画 120cm×70cm 2025年
常朝晖 《题苏辙词句》 中国画 200cm×160cm 2024年
刘明波 《江山风月》 中国画 138cm×68cm 2025年
黄华三 《三苏出眉州》 中国画 183cm×120cm 2024年
方放 《小石潭记》 书法 180cm×96cm 2024年
石峰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中国画 245cm×145cm 2024年
党震 《唐宋八大家》 中国画 80cm×60cm×8 2024年
孙震生 《早春》 中国画 180cm×90cm 2024年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