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各承办单位要在‘办得好’上下功夫,推动建议办理由‘解释型’‘答复型’向‘解决型’‘落实型’转变。市人大常委会要在‘督得实’上见真章,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近期,甘肃省兰州市人大代表建
让“民意愿景”变成“幸福图景”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纪实
“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各承办单位要在‘办得好’上下功夫,推动建议办理由‘解释型’‘答复型’向‘解决型’‘落实型’转变。市人大常委会要在‘督得实’上见真章,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近期,甘肃省兰州市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协调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出席并强调。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规范程序步骤为基础,以健全工作机制为关键,以强化组织保障为支撑,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兰州实践,让“民意愿景”变成“幸福图景”。特别是2025年2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的意见》出台,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审核、交办、办理、督办、运用等各环节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沟通协调、预研审核、处理反馈、督办跟踪、激励约束“五项机制”,将实践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为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和“办理高质量”提供了制度支撑。
01
调查研究+预研审核:
筑牢“内容高质量”根基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的重要渠道,实行“调研—提炼—打磨”的闭环模式,推动代表建议从“数量积累”迈向“质量飞跃”。具体工作中坚持以“聚焦中心大局、聚焦民生关切”为主线,组织和引导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专题视察调研、定期走访选民等方式,以“小切口”的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掌握实际情况。
兰州市人大代表俞金香深有感触地说,“脚沾泥土才能道出实情,调研越细、了解越多,提出的建议才越有分量。”基于充分调研,俞金香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引进社会资本填补农村养老机构缺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才体系,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扶持,让社会机构在微利基础上长期服务农村老人。”
2024年5月,关晓惠、陈妍等代表关注到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反差问题,但因缺乏政策数据支撑难以形成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得知后,立即协调人社、教育、工商联等单位,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调研,推动构建就业协同机制,为留住人才、减少流失建言献策。这种经验来自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行的“会前征集、预研把关、修改完善、会中提交”预研审核模式。每年人代会前30天,提前征集代表建议进行联合审核。选举单位负责具体落实,对代表意见建议整理研究、逐件把关。代表工作部门协调相关专工委,组织有关部门对代表建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协助代表完善建议内容,提升建议内容质量。
本届以来,代表提出的1130件建议中,87%源于扎扎实实的调研,较上届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75%的建议内容可直接转化为操作措施;在预研审核作用发挥下,因重复、案由不清等问题被退回重提的建议连续4年均在建议总数的2%以内。
02
领衔督办+重点督办+融媒督办:
提升“办理高质量”质效
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不仅需要代表高质量“出题”,还需要政府实打实“作答”、人大严要求“监考”。
督办代表建议是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的制度性安排。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市委领导领衔督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重点督办、专门工作委员会牵头督办、专业代表小组参与督办、媒体问政跟进督办、代表工作部门协调督办”的重点建议“大督办”工作机制,全力推动人大代表的“睿智之言”转化为兰州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实招”。
今年3月,市委印发《市级领导领衔督办代表重点建议工作方案》,11名市委领导挂帅,分别领衔督办1件(类)代表建议,这在兰州市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历史上尚属首次。此次市委书记领衔督办优化营商环境类15条建议,更是开启了兰州市“顶格”督办代表建议的先河。
在城关区渭源路十字和广武门十字,原本被树枝遮挡或安装不当的交通标志经过系统整改后焕然一新。西津东路兰州农商银行七里河支行门前私自划定的停车场已被取缔……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是“大督办”机制的印记,也是融媒体监督成果的体现。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工作组和人大代表实地追踪呈现督办进展。整个督办环节,通过《兰州日报》“民生问政·督办直通车”和兰州电视台“代表重点建议跟踪进行时”专栏,以及观澜新闻App、爱兰州App、爱兰州手机台等新媒体矩阵进行全系列文图、短视频、新闻报道推送,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能够直观感受到人大和政府为民解忧的力度与温度。
“市委领导领衔督办+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媒体问政跟进督办”的立体督办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顶层协调的权威性,为建议办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借助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倒逼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办理工作。
03
数字赋能 培训提能:
强化“两个高质量”保障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数字赋能、强化培训作为推进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的关键,为代表建议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在城关区酒泉路街道,一面“二维码墙”格外引人驻足。这不仅是“智慧人大”系统的便捷入口,更是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心贴心的“神经末梢”。今年6月,作为全省首批网上代表家站试点,酒泉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靠着这小小的“代表履职二维码”,搭起了“码上提、码上办、码上督”的互动快车道——群众扫码就能一眼看清代表信息,手指轻点就能写下急难愁盼;代表们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一键接单”,办理进度实时“晾晒”,让诉求从提出到反馈全程“透明”。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通过这面“二维码墙”共收到45条群众意见,其中65%化作了代表建议的源头活水。面对居民念叨的雨污水管网并网改造难题,城关区人大代表、市政工程专家赵培根发挥专业特长,仅用3天就把零散诉求打磨成具体建议。酒泉路街道接诉即办,火速组织专业团队勘察设计,在赵培根的盯办和多方协同下,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不仅疏通了堵塞多年的排水“毛细血管”,更让辖区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施工期间,街道利用“线上播报+线下公示”同步晒进度,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纷纷点赞:“扫码提诉求真能解难题。”这一幕幕,正是代表架起“连心桥”、街民共画“同心圆”的生动写照。
高质量的建议建立在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如何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常委会会议+专题讲座”“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每年固定开展3期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辅导代表法、监督法等专业法律知识,帮助代表熟练掌握提出建议的要求、方法、程序等,了解掌握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市中心工作,组织优秀人大代表分享“如何把建议写进政策里”。市人大代表杨媛参加培训后,提出的《关于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办理建议,她坦言:“培训让我明白,好建议既要接地气,也要合政策。”
万里黄河,亘古奔流。在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从制度创新到监督深化,从数字赋能到实践探索,兰州人大正以务实举措推动民声落地,让民主可触可感、真实有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陶正茂表示,“高质量提出、办理代表建议,是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通过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把代表的‘金点子’变成推动工作的‘金钥匙’,确保建议真落地、代表真满意、群众真受益,在金城大地上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篇章。”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