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白内障患者已超过一亿人,65岁以上人群中,几乎每两个老人就有一个正在被它悄悄“偷走视力”。这不是个小数字,而是摆在我们每个家庭面前的健康警钟。
眼睛看不清楚,不是老了,是病了。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白内障患者已超过一亿人,65岁以上人群中,几乎每两个老人就有一个正在被它悄悄“偷走视力”。这不是个小数字,而是摆在我们每个家庭面前的健康警钟。
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以为只是老花眼?出门阳光下总觉得刺眼,以为是太阳太毒?到了晚上开车总是眼花缭乱,以为是年纪大反应慢?这些“以为”,很可能就是白内障的前奏。
很多人直到视力严重下降,才慌慌张张跑去医院。一查才知道,眼睛里的晶状体已经浑浊得像一层水泥糊住窗户,光根本穿不进来。白内障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在你不经意间,一点点蚕食视力的“慢刀子”。
可怕的是,这把“刀”来得太慢,慢到你以为它是正常的衰老。
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工人,十年前还能给孙子缝衣服,现在连饭桌上的菜都看不清了。他不是不想看清,而是眼睛真的“看不了了”。起初他觉得是眼花,买了几副老花镜,换了一副又一副,后来才发现,眼镜再厚,也挡不住眼里那层白雾。
医生告诉他:你这不是眼花,是白内障,而且已经到了影响生活的程度。很多人以为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必经之路”,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被延缓,甚至在早期被控制住。
白内障的发生,跟年龄有关,但更跟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
阳光下不戴帽子、不戴墨镜,紫外线直射眼睛;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好,血管问题影响眼部营养;还有不少人年过六十还沉迷熬夜看剧、打麻将,眼睛一累,晶状体就更容易老化。
眼睛不是铁打的,它是全身最娇气的器官之一,一旦“老了”,很难再回来。
有人问,白内障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就是眼睛中央的“水晶球”——晶状体,原本清澈透明,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刺激,会逐渐变浑浊,像窗户上积满灰尘,光透不进去,看东西自然模糊。
最早的表现往往是:看灯光发散、有重影、夜间视力下降、颜色分辨变差、换眼镜也没用。但因为这些症状来得慢,不少人误以为是正常老化,结果一拖就是几年。
中国的白内障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拖出来”的,等到严重影响生活才肯就医。更有不少老人,因为怕手术、怕麻烦、怕花钱,宁愿视力差到走路撞墙,也不肯治疗。
现代医学对白内障的治疗已经非常成熟,手术安全率高达九成以上,术后恢复快,视力改善显著。但问题是,要到这一步,很多人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医生不是神仙,不能把一副“用坏了”的眼睛变回十八岁。真正的保养,是从没出问题的时候就开始做起。
白内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与忽视。很多人连它是怎么来的都搞不清楚,更别提怎么预防了。
长期暴露在强光下工作的人,比如户外建筑工、农民,白内障发生率明显偏高。一项研究显示,常年户外劳作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比办公室职员高出近三倍。
光线,饮食也有影响。高脂饮食、过量糖分,会加速体内自由基生成,伤害眼部组织。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血糖不稳,白内障会“提前报到”。
睡眠不足、长期用眼过度,也会让眼睛提前“报废”。你以为只是眼干,其实晶状体已经开始“老化”。
有人说65岁以后,眼睛看不清是“命”,可真相是,很多“命运”都是自己造的。
在临床上,医生见过太多“后悔”的眼神。有老人做完白内障手术,激动得流泪,说十年来第一次看清孙子的脸。也有人因为拖延太久,眼底退化严重,即便做了手术也无力回天。
这不是个例,这是每天都在各地医院上演的现实。
眼睛,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命根子”。能不能看清楚,决定了能不能独立生活,能不能出门散步,甚至能不能下楼买菜。
失去视力,不只是看不见,更是生活的“塌方”。
到了这个年纪,这几件事,真的得格外上心。
第一,别让紫外线“钻空子”。出门戴帽子、戴墨镜,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护眼。
第二,血压血糖要稳住。控制不好,不只是心脑血管出问题,眼睛也跟着遭殃。
第三,别熬夜,尤其是别让晚上变成“白天”。人体的生物钟对眼睛的修复至关重要,夜里不睡,眼睛就得不到修复时间。
第四,饮食清淡少油腻,蔬果得吃够,维生素C和E对延缓晶状体老化有好处。
第五,定期检查,不觉得有问题也要查一查。特别是家里有白内障病史的老人,更要提早预防。
第六,别迷信“护眼药水”或“保健品”。白内障不是靠滴眼液能治的,更不是吃几颗“明目丸”就能逆转的。
有些老人舍不得吃穿,却舍得在电视广告上买几千块的“护眼神器”,结果钱花了,眼还是花的。科学预防,才是真的保值。
眼睛这件事,别等看不见了,才想起要保护。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不是因为老了才看不见,而是因为看不见,才显得更老了。
65岁以后,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在变慢变老,但眼睛,是最敏感的信号器。
它会“提前告状”,告诉你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告诉你身体机能在走下坡路。
别把这些信号当成“正常老化”,也别把“看不清”当成“命该如此”。
白内障不是宿命,是提醒,是警钟,是选择题。
你可以选择忽视,也可以选择提前改变。
你可以选择拖延,也可以选择从今天开始,保护自己的“窗户”。
眼睛,是你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世界看你的方式。
别让它在你不经意间,慢慢关上。
参考文献:
[1]王宁.中国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24,60(4):289-293.
[2]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眼健康白皮书(2023版)[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陈昕,杨建军.老年白内障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25,43(02):115-119.
来源:小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