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内障人数超上亿人?眼科医生叮嘱:60岁后,这5件事多留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20:39 1

摘要:坐在公交车上,一个阿姨拎着菜篮子,一边揉眼睛一边嘟囔:“这天儿怎么越来越糊?是不是眼镜该换了?”旁边的大爷听见了,头都不抬一句:“不是眼镜,是你眼睛该修了。”隔壁座的年轻人偷偷笑出声,可谁又能想到,这样的“糊涂视界”,背后藏着一个被无数人忽略的健康雷区。

坐在公交车上,一个阿姨拎着菜篮子,一边揉眼睛一边嘟囔:“这天儿怎么越来越糊?是不是眼镜该换了?”旁边的大爷听见了,头都不抬一句:“不是眼镜,是你眼睛该修了。”隔壁座的年轻人偷偷笑出声,可谁又能想到,这样的“糊涂视界”,背后藏着一个被无数人忽略的健康雷区。

数据显示,我国白内障患者总人数已超过1亿人,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把看不清当成“老花”,把眼前发白当成“天阴”,等到真出问题了,才知道不是岁月无情,而是自己太“眼拙”。

白内障不是老年人的“标配”,而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眼病。

可惜的是,很多人从60岁开始,眼睛走下坡路,却连最基本的“保养说明书”都没看过。

有些事60岁前可以忽略,60岁后就容不得半点马虎。眼睛这东西,年轻时再好用,也禁不起岁月的“沙子在眼里蹦迪”。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宁愿买几千块的老花镜,也不愿意去医院瞧瞧眼底;宁愿每天滴“祖传秘方”的眼药水,也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白内障、青光眼还是干眼症。

你是不是也觉得,眼睛模糊、怕光、视力下降,都是“正常老化”?那你可真得多留心了。

白内障不是一夜之间“白”的,它是眼睛慢慢“上霜”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里,有5件事,做对了,也许你晚10年都不用动刀。

第一件事:别小瞧太阳,防晒不止是防皮肤癌,也防眼睛“晒糊”

别以为太阳镜是年轻人的时尚单品,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副“眼镜雨衣”。紫外线是促使白内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高原、海边、户外工作者,白内障发病率更高。

研究发现,紫外线长期照射,会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浑浊,眼睛就像一块玻璃被太阳烤糊了,能不模糊吗?

60岁以后,出门戴帽子、撑伞、戴太阳镜,不是讲究,是讲理。你舍不得几十块钱的太阳镜,老天爷就让你花几千块换晶体。

第二件事:血糖血压不稳,眼睛先遭殃

眼睛是个娇气的器官,最怕“糖水泡”和“高压冲”。高血压、高血糖,不只是伤心伤肾,它们也在悄悄“腐蚀”眼底血管,影响晶状体代谢,加速白内障发展。

很多人控制血糖血压只看心脑肾,却忽略了眼睛。等到看不清了,一查才发现,眼底早就“风景不再”。

从60岁开始,每年查一次眼底,像查血压一样重要。别等到眼前一片雾霾,才后悔没早做“体检版擦玻璃”。

第三件事:别乱点眼药水,它不是“万能滴眼液”

很多人眼一干、眼一涩,就开始“滴滴答答”,家里眼药水堆得比调料瓶还齐全。可你知道吗,一些眼药水含有激素或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引起眼压升高,甚至诱发白内障。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滴了十几年“清凉型”的眼药水,滴得眼睛越来越模糊。

眼睛不舒服,不是眼药水先上,而是先找医生问明白。60岁以后,眼睛像老年人一样,脾气越来越大,耐受越来越低,乱用药就是“火上浇油”。

第四件事:别觉得老花镜谁都得戴,有时候是白内障在“作妖”

有些人换了三副老花镜,还觉得“度数老不对”,其实问题可能压根不在镜片,而在眼睛本身。

白内障早期的视力波动,常被误以为老花眼度数增加。

但不同的是,老花眼看远清楚、看近模糊,而白内障是整体模糊,甚至怕光、重影、色觉变暗。

别总把眼前模糊当“该换眼镜了”,是眼睛该“年检”了。白内障就是这么“扮猪吃老虎”,悄悄让你误判自己。

第五件事:熬夜、抽烟、吃太油,眼睛也“中年发福”

别以为眼睛不吃不喝就没得养,它可是全身最挑剔的“高能耗部件”。熬夜会让眼睛长期缺氧,抽烟会让眼底血管狭窄,油腻饮食则增加晶状体氧化压力。

你以为你在熬夜刷手机,其实是在用电钻磨眼球;你以为你在大口吸烟,其实是给眼睛灌毒气;你以为吃得香,其实是吃掉了视力。

养眼,从不熬夜、少抽烟、清淡饮食开始。别指望眼睛撑到八十岁,还能像二十岁那样“随便造”。

有人说白内障不过是个“小毛病”,做个手术就行。但你知道吗,即使是成熟的白内障手术,也存在并发症风险,术后视力也不一定“回到从前”。

更何况,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手术,有些高龄、合并多病的老人,手术风险不容小觑。

真正聪明的做法不是“出了问题再治”,而是“未病先防、缓病不发”。

就像家里的老电视,屏幕还能亮,就别让灰尘把它“糊掉”;眼睛还能看,就别等它“白了头”。

60岁不是健康的终点,而是保养的起点。很多人老得不糊涂,偏偏输在看不清。不是人生模糊了,而是眼睛先“打码”了。

别再说“老了就该糊涂”,要糊也别让眼睛先糊。

别再说“人人都有白内障”,你不保养,它就提前来敲门。

别再相信“看不清是老花”,你不体检,它就让你看不见。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可惜太多人把它当成“旧窗帘”,任凭风吹日晒,最后只能“整窗换掉”。

60岁后,做对这5件事,不为别的,就为以后还能清楚地看到孙子的笑脸、老伴的白发、窗外的晚霞。

看得清,才活得明;护好眼,人生才不糊。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张云鹏,王海燕,等.中国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预防策略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2024,60(05):345-349.

[2]王建国,赵一鸣.紫外线对眼部疾病的影响及防护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23,41(02):98-102.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