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最羞辱的话之一,就是说他 “掉链子” 了。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中,“掉链子” 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在激烈的体育赛事,还是在重要的考试、演讲场合,人们都可能在压力之下,无法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
你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最羞辱的话之一,就是说他 “掉链子” 了。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中,“掉链子” 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在激烈的体育赛事,还是在重要的考试、演讲场合,人们都可能在压力之下,无法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
希恩从小到大一直热衷于运动,尤其热爱踢足球,并且担任守门员的角色。守门员这个位置,可谓是球场上最好也是最糟的位置。身着特制队服,在扑出精彩一球时,能尽享荣耀时刻;可一旦让球进了门,便会饱受指责。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压力也随之而来。
清晰记得高中时的一场比赛,当时希恩效力于加州州队,这是奥运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原本在这场比赛中,她表现出色,发挥稳定。
然而当她发现国家队教练就站在身后时,一切都改变了。仅仅几秒钟,她的表现从巅峰瞬间跌至谷底。仅仅因为知道自己正在被评估,她的状态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永远改变了她对心理因素影响表现的看法。
那一刻,球的飞行仿佛变成了慢动作,她开始死死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下一个射来的球,她没接住,好在球没进门。但再下一个球,她没那么幸运了,竟然把球拨进了自家球门。
最终,球队输了,国家队教练转身离开。在那些审视目光的压力下,希恩 “掉链子” 了。
其实,几乎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 “掉链子”。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参加考试、做演讲、向客户推销产品,或者那种特殊形式的折磨 —— 面试。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在压力下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呢?
对于花大量时间进行体能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这尤其令人困惑,因为他们的心理训练往往没有那么多。赛场之外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准备充分、状态绝佳,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却表现得一塌糊涂。
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少在实际会面临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练习。结果当所有人都盯着我们时,我们有时就会搞砸。
希恩在赛场上以及生活中其他重要方面的经历,促使她投身于认知科学领域。她想知道如何才能发挥出无限的潜力,想了解如何利用对心智和大脑的认知,想出能帮助发挥最佳水平的心理方法。经过研究发现,当压力来袭,人们在紧张的情况下会担忧局势、后果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常常会给自己使绊子,恰恰是因为担忧促使我们过度专注。当我们一心想要表现出色时,就会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关注过度,试图去控制那些最好由潜意识自动处理的行为,结果反而搞砸了。
就像希恩和她的研究团队做的一项研究,让大学足球运动员带球,并关注他们平时不会留意的一个动作细节,即注意用脚的哪一侧触球。
结果显示,当引导运动员关注自己动作的一步步细节时,他们的表现变得更慢,也更容易出错。在篮球界,“无意识状态” 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百发百中的射手。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球星蒂姆・邓肯就说过,当你停下来思考时,就是你搞砸的时候。
在舞蹈领域,伟大的编舞家乔治・巴兰钦过去常常敦促他的舞者:“别思考,直接做。” 当压力来临时,我们常常以一种导致表现更糟的方式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既然知道了 “掉链子” 的原因,那么该如何应对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前额皮质有关,它通常以积极的方式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但也常常会纠结于错误的事情。摆脱这种状况,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比如唱首歌,或者像传闻职业高尔夫球手杰克・威廉姆・尼克劳斯那样,关注自己的小脚趾,这样简单的事情就能帮助我们不再纠结于那些恼人的细节。在实际会面临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练习,缩小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差距,也能帮助我们适应众人注视的感觉。
赛场之外同样如此,无论是准备考试还是准备一场可能有点压力的重要演讲,适应将会面临的那种场景真的很重要。考试时,合上书本,在限时的情况下练习从记忆中提取答案;演讲时,在他人面前练习。如果找不到愿意听演讲的人,就在摄像机甚至镜子前练习。能够适应那种感觉,可能会决定我们是 “掉链子” 还是超常发挥。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摆脱在紧张情况下容易滋生的恼人担忧和自我怀疑。研究人员发现,在紧张事件发生前,简单地把想法和担忧写下来,有助于将它们从脑海中 “卸载”,减少它们在关键时刻突然冒出来的可能性。
就像半夜醒来,担心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把要完成的事写下来,之后就能接着睡了。写日记或者把那些想法写在纸上,能降低它们突然冒出来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最终在最重要的时候发挥出最佳水平。
要知道,不仅我们自己会设限,表现不佳,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我们是 “掉链子” 还是超常发挥。以数学为例,很多人承认自己在做数学题时会 “掉链子” 或者感到焦虑,无论是参加数学考试,还是计算晚餐账单上的小费。在美国,这种情况在女孩和女性中比在男孩和男性中更普遍。
希恩和她的研究团队试图弄清楚这种对数学的恐惧从何而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窥视了那些担心数学的人的大脑。
发现数学恐惧症与一种具体的、发自内心的感觉,比如疼痛,存在关联。当那些担心数学的人只是准备参加数学考试时,大脑中与神经疼痛反应相关的区域就活跃起来了。而这种数学焦虑是会传染的。
当成年人担心数学时,他们身边的孩子也开始担心。早在一年级,当孩子们在课堂上遇到对自己数学能力感到焦虑的老师时,这些孩子一学年学到的数学知识就会更少,而且在这么小的年纪,这种情况在女孩中比在男孩中更普遍,因为孩子们往往会模仿同性别的成年人。
此外,社交媒体也起到了不良作用,比如曾经的 “少女谈话芭比娃娃” 会说 “数学课好难啊”,还有一些零售商向年轻女孩推销印有不当话语的T恤。家长的态度同样影响巨大,当家长担心自己的数学能力,并且经常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孩子一学年学到的数学知识会更少。
不过,也有积极的应对方式。当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有趣的数学活动,比如 “睡前数学”,不仅孩子们对数学的态度会改善,他们一学年的数学成绩也会提高。从教室到家庭,再到媒体,我们所处的环境很重要,它真的能决定我们是 “掉链子” 还是超常发挥。
从高中的足球比赛快进到大学一年级。希恩选了理科生的化学课程,却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尽管为第一次期中考试认真复习了,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但还是考砸了,在400名学生的班级里成绩垫底。她当时坚信自己不会再选理科专业了,甚至可能要从大学退学。但后来她改变了学习方法。
她不再独自学习,而是开始和一群朋友一起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她们会合上书本,比赛谁能更快得出正确答案。她们学会了在压力下练习。
当她走进期末考试的考场时,内心很平静,最后考了全班最高分之一。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问题,更是学会在最重要的时候克服自身局限的问题。我们脑海中发生的事情真的很重要。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学会如何让自己和他人为成功做好准备,不仅仅是在赛场上,在会议室和教室里同样如此。
【文本来源@TED中文站的视频内容】
来源:中医者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