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光,1961年生,湖南师大附中1978届毕业生,经济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现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荣获连瀛洲纪念奖
人物简介
夏光,1961年生,湖南师大附中1978届毕业生,经济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现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荣获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中国学者、环境保护部科技奖等荣誉。
人物素描
身为资深的环境保护专家,他用专业与智慧,为祖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他以拳拳之心,情系家乡,为绿色湖南发展献计献策。始终秉承“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环保之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夏光,这位从长沙走出去的“环保老兵”,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作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他眼中的美丽湖南,是绿色屋顶与清水古村交织的诗意栖居。
心怀家国,致力美丽中国建设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批学生,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北京,采访组见到了湖南师大附中1978届杰出校友、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回忆起自己在长沙的求学经历,他直言自己是幸运的。
1977年冬天,高考的大门重新打开,让无数青年看到了希望,夏光便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非常低,竞争格外激烈,师大附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带着我们这一批学生开启了高强度的备考。正是这段紧张又充实的时光,锻炼了我较强的抗压能力,也让我有机会走进高校的殿堂。”1978年,夏光进入武汉大学化学专业深造,毕业后选择了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
“那个年代的附中人,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感,选择发展方向上,很少考虑个人收入,一心想的是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夏光至今还记得,中学的李允恭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背诵《岳阳楼记》的场景。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就像一粒种子,在少年夏光的心里生根发芽。
大学毕业后,夏光成为湖南省环境保护学校的一名教师。“很欣慰,带过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很多都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也算是我为家乡环保事业贡献的第一份力量。”
美丽湖南不只山清水秀,更有人文审美
走上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岗位之后,夏光先后出版了《环境政策创新》等7部著作,发表《论环境权益的市场化代理制度》等300多篇论文,主持《修改(环保法)框架研究》等项目50多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定居北京之后,家乡湖南的发展也一直牵动着这位湖湘学者的心。他多次参加湖南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评议工作,也曾以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身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治理不遗余力。“如今绿水青山的家乡湖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遇到不少环保问题。比如湘江,曾因为沿岸工业企业而饱受污染困扰,但经过湘江综合治理工作,现在的母亲河越来越清澈,长沙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长株潭环境保护区域联防联治在全国走在前列……”说起湖南的环境变化,他如数家珍。
“美丽湖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60多岁的夏光仍然为美丽湖南建设发挥着力量。“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是发展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2024年底湖南湘江新区举行的“湘江逐新 ‘质’此青绿”环保产业发展大会,夏光受邀作“美丽中国建设‘战阵图’”的主旨宣讲,并与环保产业名企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助力环保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湘江新区乃至湖南环保产业如何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机转型升级献言献策。
闲暇时间,夏光喜欢拿起镜头,拍下家乡的点滴变化,在“美丽中国梦”朋友圈传播。在他的镜头下,清澈的湘江水、城市的绿色产业都是这幅美丽湖南画卷的生动体现。他还有个诗意的愿望:让更多建筑和环境美学的专业人员走进湖南乡村大地,让美丽湖南不但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更有人文审美的建设成就。“如果湖南有需要,我愿意为家乡的环保事业赋能作贡献。”
对话校友
绿色湖南专注生态经济融合与制度创新
记者:近年来“绿色湖南”建设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您认为当前湖南在绿色转型中取得了哪些关键进展?又面临哪些挑战?
夏光:湖南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尤其在生态经济融合与制度创新上表现突出。例如,长沙作为核心引擎,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结合,如工程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的绿色化升级,带动全省单位产值能耗持续下降。但挑战依然存在,比如传统工业污染治理压力等问题仍需突破。此外,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还需进一步激活生态产品价值,例如通过碳汇交易机制实现生态效益的经济变现。
记者:长沙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夏光:长沙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样板。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例如超级计算机、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突破,直接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另一方面,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是关键。比如长沙可以关注产业链的“链式数字化转型”,通过龙头企业搭建平台、中小企业协同的模式,实现资源效率提升和环保指标优化。
记者:您对青少年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有何期待?
夏光:青少年是绿色未来的缔造者。希望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从日常节水节电到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将绿色理念融入生活,成为绿色传播的桥梁。同时能关注科技赋能环保,比如学习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未来用创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