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他汀如何护肝保肌肉?4招让你避开副作用,90%人不知道

B站影视 2025-02-22 23:5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提起他汀,很多人心里就犯嘀咕:降脂效果是不错,可听说副作用也不少,尤其是伤肝伤肌肉——到底该不该吃?能不能吃一辈子?怎么吃才能降低副作用?这篇文章就给你掰扯清楚,别让自己白白担心,也别稀里糊涂吃药。

很多人一听到“他汀”就联想到“肝损伤、肌肉酸痛”,然后自己吓自己,甚至直接停药。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降胆固醇‘王牌选手’,不仅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多重益处。换句话说,它不仅仅是降脂药,更是“护血管药”

但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他汀的确可能影响肝功能、导致肌肉不适,但这些副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

真正因为他汀导致严重肝损伤的情况极其罕见,而肌肉相关的不适通常是轻微的,停药后可恢复。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服用,让它的好处最大化,坏处最小化。

吃他汀是不是真的伤肝?答案是:大多数人不会。

他汀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确实可能会让肝酶(ALT、AST)稍微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肝脏受损。统计数据显示,服用他汀的人中,肝酶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概率不到1%,而且停药后通常能恢复。

他汀不仅不会“毒害”肝脏,反而对脂肪肝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他汀能减少肝脏脂肪堆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进展风险有脂肪肝的人别自己停药,反而应该遵医嘱继续服用。

如果本身有严重肝病,比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就要谨慎使用,定期监测肝功能。

有些人吃他汀后,确实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甚至抽筋的情况。这是不是意味着他汀一定在“毁掉”肌肉?

真正因为他汀导致严重肌肉损伤的比例非常低(不到0.1%)。大多数人的肌肉不适只是轻微的,一旦停药或换成其他类型的他汀,症状通常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肌肉疼?这跟多个因素有关,比如年龄大、肾功能不好、使用大剂量他汀、同时服用影响他汀代谢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等。基因也可能起作用——有些人天生对他汀更敏感,容易出现肌肉相关的副作用。

如果你吃他汀后总觉得肌肉不舒服,不要硬扛,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换一种他汀——不同类型的他汀对肌肉的影响不同,比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肌肉副作用较常见,而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相对温和。

调整剂量或改为间歇服用——有些人改为隔天服用,肌肉不适就会改善,同时还能保持降脂效果。

补充辅酶Q10——有研究认为,他汀可能影响辅酶Q10的合成,而辅酶Q10对肌肉健康至关重要。适当补充可能有助于缓解肌肉不适,尤其是老年人。

多运动,但别过度——适量运动能增强肌肉耐受性,但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肌肉不适。

很多人吃他汀,盯着血脂指标,觉得数字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降脂只是表象,真正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比如心梗、脑梗、猝死。

研究发现,即便胆固醇水平“正常”,高危人群服用他汀,依然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会给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开他汀,哪怕他们的胆固醇水平看起来并不高。

不要盯着化验单的数值,而要关注整体健康风险。如果医生建议你长期服用他汀,别只因为“我感觉挺好”“我不想吃药”就擅自停药。

想让他汀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这4点一定要记住:

定期检查,别凭感觉——吃他汀后,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和肌酸激酶(CK),尤其是刚开始服用的前三个月。

搭配健康饮食,减少药物依赖——地中海饮食、少油少糖的饮食方式能协同降低胆固醇,让你不必依赖大剂量他汀来控脂。

避免“药物打架”——某些药物可能影响他汀代谢,比如红霉素、克拉霉素、伏立康唑等,服用前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吃的所有药物。

别喝葡萄柚汁!——葡萄柚会抑制一种肝酶(CYP3A4),导致血液中的他汀浓度升高,增加副作用风险。

他汀不是“毒药”,也不是“万能药”,关键在于合理使用。长期服用他汀并不可怕,只要科学管理,就能让它发挥最大的好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不要盲目恐惧,也不要随意停药,遵医嘱、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护心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版)》

来源:栗子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