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内蒙古,科技创新正引领着产业迈向新高度。乳铁蛋白,这一被誉为“奶黄金”的珍贵成分,过去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现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研发“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根本性扭转。
在内蒙古,科技创新正引领着产业迈向新高度。乳铁蛋白,这一被誉为“奶黄金”的珍贵成分,过去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现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研发“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根本性扭转。
该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10%提高至90%以上,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率先打破关键技术壁垒,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乳业的全球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
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在打开我国乳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载体,国家级创新平台是打破壁垒,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巴彦淖尔农高区智慧牧场,羊群正享受着高科技“机器人保姆”的细心呵护:一个个巡检机器人身上摄像头、传感器全副武装,唱着欢快的小曲在养殖场各圈舍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巡逻,像为牧场保驾护航的“警卫员”。这些机器人不仅负责喂食和清洁,还能实时监测羊群的健康状况,让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羊群的最新动态。
“1台饲喂机器人加1台清扫机器人,就可减少15个工人、生产管理成本约150万元。”牧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是内蒙古在农牧业科技创新领域打造的“塔尖重器”。成功试车国内首套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华蒙肉羊新品种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24年,在多项高新技术加持下,农高区有力助力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创新平台作为科创事业的主要阵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迈入动能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内蒙古科学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找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着力点,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回顾2024年,内蒙古紧紧围绕五大任务,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区域创新平台载体提质行动,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在做优做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突破“高自由度可变形无人平台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混合稀土精矿酸碱浆化分解关键技术”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参与科技“突围”工程攻关,12条示范线快速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头雁”效应凸显,整体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同时,内蒙古深入实施高新区“提质进位”“促优培育”行动,推动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积极融入接轨国家体系。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全面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转化应用—生产运营”链条,实现实体化运行。
“我们研发的沙地种子包应用后可使修复区植被盖度提升35%,多年生植物占比提升40%,草原固碳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减少水土流失、补充饲草种类,提高固沙稳定和地上生产力等效果。”1月17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企咖啡厅”首场活动上,正在筹建中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首发了“三北”工程沙地种子包创新产品。
“中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担任主任,目前已进入实体化运行,正在加紧建设3.67万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建成后可同时容纳500名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同步推进‘建平台’与‘强功能’,研发的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目前已经在‘三北’防沙治沙工程中实现应用示范。中心将凝聚全国优势力量,攻克草业领域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和变革性关键技术,助力我国建设草业强国。”
近年来,面向产业需求,内蒙古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印发《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将重大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首。自治区科技厅围绕乳业、草业、稀土、能源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持,2024年支持资金共8.96亿元。
如今的内蒙古,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三级实验室体系初步形成,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聚集效能进一步彰显,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澎湃“合”力。在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加持下,一批让行业兴奋、让地区振奋的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助力内蒙古在现代农牧业、乳业、草业、稀土、能源等领域实现多点“突围”。(记者 白莲)
来源:郑州一科重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