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在很多人心里,铁饭碗是进体制,是公务员,是医生老师,是那种旱涝保收、稳稳当当、不用看人脸色、领着固定工资的工作。
不太有人会把“销售”这两个字,和“铁饭碗”放一块儿说。
毕竟,在很多人心里,铁饭碗是进体制,是公务员,是医生老师,是那种旱涝保收、稳稳当当、不用看人脸色、领着固定工资的工作。
销售?听起来就太不靠谱了。提成制、看脸吃饭、风吹雨打、收入忽高忽低,换谁都得打退堂鼓。
可怪就怪在一件事上——人们嘴上嫌弃销售,眼睛却盯着带货主播、炒鞋达人、微商顶流,越看越着迷,越看越羡慕。
真奇怪,难道这不是另一种“销售”吗?那问题来了:销售,到底是脏活累活,还是一条真正的出路?
也许啊,这个社会早就换了剧本,只是有些人,还没翻到那一页。
谁掌握了“推销力”,谁就掌握了生存主动权
古时候有句话,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意思听着挺拽,但骨子里就是一句话——不管你多有本事,得有人要你,你得能把自己“卖”出去。
李白才华横溢,不也是给韩荆州写信、递作品、低声下气地推荐自己?白居易那年初到长安,诗拿给顾况看,小心翼翼地等一句夸赞,等得心发凉。
他们推销的不是产品,是自己,是能力,是“我值得被看见”的证明。
再看现在,考公、面试、搞科研、找对象,本质上是不是一回事?
一封简历,就是一份商品说明书。你在卖自己,说“我懂这个、会那个、能干活、能吃苦”。
能不能被录用,能不能拿高薪,能不能进好单位,差别往往就在于这场“销售”谈判谁赢了。
销售,不只是门技术,它更像是一种能力底层的“骨架”——你不一定卖产品,但一定要能“说服”,能打动人,能让人相信你、信任你、愿意把资源往你身上砸。
谁没有这本事,谁就只能等机会;有了这本事的人,往往自己就是机会。
体制,是一份饭碗,但销售,是一种生存能力
问题来了,那些年我们追着考编、考研、考公,是不是就不需要销售能力了?
答案恐怕不太让人舒服。
你看那些进体制的年轻人,想升职、调岗、竞聘上岗,要不要写材料、比演讲、拉票、搞协调?
那也要“销售”啊,销售自己的政绩,销售自己的方案,甚至销售自己“情商高、人脉广、协调能力强”的标签。
真正吃不开的人,不是没学历,而是不会推销自己。不知道怎么在对的场合说对的话,不知道该怎样让人觉得“他能干事,也能成事”。
销售的能力,从来不是销售专属,它更像一种社会适应力。
能适应环境、能听懂暗示、能察觉机会、能让人舒服,这不是铁饭碗的基础保障吗?
那些坐办公室一成不变的岗位,说是稳,其实是被淘汰的慢。真正能站稳脚跟的,是能在一场又一场竞争中,赢下来的那批人。
越不确定的年代,越需要确定的本事
很多人对销售的最大偏见,就是“不稳定”。
可这个世界,哪还有什么稳定?
几十年前,一辈子干一个厂是常态;现在,一年跳两三次槽都不稀奇。
原来公务员是终极目标,现在也有人裸辞下海,做直播、卖水果、搞短剧,原因只有一个——原来的稳定,不够稳定了。
变化太快,规则在改,平台在换,连行业都说变就变。唯一不变的,是那些能“自己掌握资源”的人。
做销售的人,摸市场、看人脸色、接触前沿,一天要解决几十个问题,哪一个不是在和不确定搏斗?
他们早就不靠环境给饭吃,而是靠自己找饭吃,甚至做饭给别人吃。
你卖保险、卖房子、卖课程、卖直播账号,本质上是在说:我能让这个东西产生价值,我能让客户买账,我能从混乱里捞出结果。
在一个连“上班”都开始变得模糊的社会里,这样的能力,才是真的硬通货。
销售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懂”人性
真正做销售的人,都不只是懂产品,更懂人。
什么样的人愿意买,为什么现在不买,他是想便宜、想面子、想安全感,还是单纯不信你说的?这些都要一一揣摩。
这和普通的“卖货”不一样。
卖货是讲流程,销售是搞关系,是搞信任,是搞共情。
谁最早知道房产税的政策变了?房地产销售。
谁最先知道年轻人都去哪旅行、穿什么衣服、怎么花钱?电商销售。
谁最能判断一个产品火不火、广告有没有用?一线销售。
这些人,站在最前面,感知社会变化,就像是城市的“前哨兵”。你还在犹豫要不要换工作,他们已经知道哪个行业风口起来了。
而一个人要是能长期保持这种敏锐,不管是创业、升职还是投资,往往都能先人一步。
钱的流动,本质上就是“销售力”的胜负
为什么说销售是铁饭碗?
因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背后都是一次次的销售。
你写了一本书,没人买,那只是文字。有人买了,它就成了商品,有了价值。
你拍了一段视频,没人看,那是文件。有人看了,转发了,它就有了流量,有了收入。
包括每一个企业的运转,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扩展,到最后赚钱,都是在销售。
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拿话筒、跑客户,但每个人都要懂得,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怎么让别人愿意为你的价值付费。
有的人会说,我就是不想低声下气,不想求人。
但问题是——不销售,就要等人来找你。这个年代,等,是最奢侈的事。
一个连“自己”都卖不好的人,还能卖什么?
有个扎心的现实:大部分人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不会表达。
该露脸不露脸,该说话不说话,该抓机会时还在犹豫。
别人已经在舞台中央打灯光,你还窝在角落里考虑“会不会被人笑话”。
太多人对“销售”有误解,以为这是“厚脸皮”“吹牛”“套路”。
其实真正的销售,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把价值讲清楚,把人打动。
不是忽悠,是沟通;不是油腻,是表达;不是强卖,是互赢。
而一个人,连自己都“卖”不好,别说赚钱了,连被看见都难。
销售不是职业,而是一种社会活法
最后想说一句:
销售,从来不是一个岗位的事,而是一种对抗风险的方式,是一种“把自己活成资源”的能力。
不是人人都要做销售,但人人都该有销售思维。
你活在社会,就在被评估、被选择、被比较,那你就要能主动出击、能展示亮点、能说服别人、也能影响环境。
这不是套路,是生存的底层逻辑。
那些在变幻莫测的年代里还能活得漂亮的人,从来都不靠运气。他们靠的是一种能力——把话说到点子上,把人打动,把价值变成收入。
销售,看上去是卖东西,其实是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最彻底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说到底——会销售的人,不靠饭碗生存,他自己就是饭碗。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
你觉得现在最吃香的技能是什么?
是代码、写作、金融、AI,还是别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不论技术怎么变,不管平台怎么换,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吃上饭的,还是:他有没有让别人“愿意掏钱给他”的能力。
那这个能力的名字,恰好就叫——销售。
来源:亮哥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