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如此碰瓷工科:工科学得越深,越需要文科?

B站影视 2025-02-06 19:19 2

摘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四十年前非常流行,显现出理工科的极端重要性。现在虽然很少有人再提及此话,但人们更加注重理理工科,文科遭遇更大尴尬。文科生就业率低迷,文科专业被压缩,从国外到国内皆是如此。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四十年前非常流行,显现出理工科的极端重要性。现在虽然很少有人再提及此话,但人们更加注重理理工科,文科遭遇更大尴尬。文科生就业率低迷,文科专业被压缩,从国外到国内皆是如此。

这是正常现象。在农耕时代,文科一统天下;在工业时代,工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科技时代,工科成为发展进步的绝对主力,工科、医科、农科等有着巨大发展需求,由此拉动了理科的发展。

社会需求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但是有些人却得出文科消亡的结果。其实,这并非文科的消亡,只是回归其本位。文科只是基础,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细究一下就知道,如今的文科生就业率低迷,文科专业被压缩,是供给超出需求的结果,也是去泡沫化。在高考大扩招之中,文科专业象吹气泡一样,急剧膨胀。为了承载更多的学生,文科专业不断分解,搞得支离破碎,每个专业的内容实在太少。现在只是泡沫破灭或是去泡沫化,并不是文科的消亡。文科不可能消亡,否则人类就会回到旧石器时代。

拿新闻传播学专业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水专业。一个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个文笔好的理科工科毕业生,都可以写出一手的好新闻,以前的知名记者,都不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可是,高校为了扩张,硬是将语言文学拆分成几个专业,新闻传播学就是其中之一。再比如编辑出版学,根本不应该有这个专业,因为各个专业的书籍只能由本专业的学者编辑,哪有通晓所有学科的编辑?再说,编辑与出版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却硬是拼成一个专业。

绝大多数文科专业都是这么一个状况,细分之后再细分,已经没有知识可言,白白浪费学生的青春与年华,只是催生了大量的教授和博导。再看看这些教授和博导,也只是空有名声,金融学教授不懂金融,管理学教授不懂管理(有的连自己和家庭都管不好),文学教授不会写作,哲学教授没有哲学思维……一些文科专业基本是靠玩弄概念、制造新词、解析遥远的传说糊弄人们。这些专业被压缩理所当然。

拿文科消亡化来说,就是文科人提出的概念,缺乏起码的逻辑,更无事实依据,根本看不明白沉淀了几千年的文科是不可能消亡的。为了强调文科的重要性,一些文科人却又是要与蓬勃发展的理科和工科抢风头,说是要评选文科院士,让人无语。现在又有人采取碰瓷的方式,强说文科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检索文献资料。过去需要到图书馆分门别类地翻找,现在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这是科技提供的方便,有人却说这推动了文科发展。发展了什么?文科的内涵变化了吗?没有。没有变化何谈发展?查找资料是文科吗?仓储、物流、零件、商品、货物、邮件以及车票、机票等等,不都是依靠电脑检索吗?

为了显示文科的重要性,一些人又发明了学习理科工科,必须要有文科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是无厘头的故意碰瓷。难道没有文科素养,就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师?古代的能工巧匠、原来的民间手艺人不少是文盲。

又有人说,越是顶级技术高手,越需要文科素养,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现实之中的顶级技术高手,有的确实具有很高的文科基础,有的则是未必。这只能证明一个人能够成为文工双全的顶级高手,丝毫不能证明没有很高的文科素养就不能成为顶级工科高手。至于说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文科素养,也就更不能证明技术越高越需要文科素养了,因为管理本身就是文科。#高考择校#

网友们,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工科是必需的,文科也是必需,而且文科的起源远早于工科,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所仰仗的是工科,而非文科。文科是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就像是高山的低层,没有必要与山尖争高低。一些人采取碰瓷的方式证明文科的重要性,却只是证明文科应该去泡沫化,没有社会需求的文科专业应该撤销,工科也是如此。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百家号“人生透镜”原创、首发,谢绝搬运;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参阅文章(文中信息的拓展):

裁撤专业,压缩规模:是文科消亡还是文科去泡沫化?

名牌理工院校大办文科,能解“文科发展之困”?

压缩文科规模就是“文科无用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来源:欣妍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