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支原体肺炎、鼻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家有萌宝请关注

B站影视 2025-02-05 07:01 1

摘要:这几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儿科诊室内多了不少感染甲流的患儿。近段时间,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组团”向孩子们“袭来”。“在学龄儿童中间,流感的发病数也呈上升趋势。”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周向明说,“经诊断,大部分为‘甲流’。”

转自:嘉兴日报

■朱静燕 禹 霆

这两种病毒进入流行期

早确诊早吃药

这几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儿科诊室内多了不少感染甲流的患儿。近段时间,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组团”向孩子们“袭来”。“在学龄儿童中间,流感的发病数也呈上升趋势。”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周向明说,“经诊断,大部分为‘甲流’。”

“我家娃发烧三天了,虽然用了降温药,但症状始终不见改善,赶紧带孩子来看一下。”在儿科诊室内,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根据呼吸道病原体抗原检查结果,孩子确诊感染了甲型流感。

周向明认可这位妈妈的做法,他提醒,如果已经确诊流感的儿童发热时间超过两天、精神差,甚至出现呼吸急促或胸痛、胸闷等情况时,要及时带孩子来看医生,以免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危险。

“针对流感,可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就是奥司他韦和马巴洛沙韦,一旦感染甲流,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越早效果越好。”周向明解释两者的区别,奥司他韦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小孩,但需要在病程当中吃满5天疗程;马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以上的小孩,全程一次口服即可。

除了流感外,近期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还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虽然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学龄儿童较为常见。

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差别不大,患者普遍病程较长,整个急性病程大约持续2至3周;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后续咳嗽逐渐加重且以夜晚为主,可伴有黏痰。“感染肺炎支原体,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支原体肺炎。有些支原体肺炎孩子,甚至会出现‘白’肺。”周向明提醒说,“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上一般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进行对症治疗,但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如果孩子反复感冒

需要警惕鼻病毒

近日,还在上幼儿园的乐乐(化名)有流涕等感冒症状,一开始情况并不算很严重,但第三天半夜,孩子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喘气喘不过来的现象,“孩子声音沙哑,后来感觉呼吸都被堵住了。”家长心急如焚,赶紧把孩子送来医院。

“经确诊,孩子是感染了鼻病毒而引起的感冒,继而导致喉炎症状。”周向明说,鼻病毒是导致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只是以往检测得少,公众知晓率较低,而近段时间因为天气日渐寒冷,因鼻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他提醒说,鼻病毒还是哮喘儿童的“大敌”,对于有哮喘病史,或既往出现过喘息的儿童,鼻病毒感染后容易导致哮喘的加重,或再次喘息,部分儿童会出现低氧血症并需要住院治疗。

因鼻病毒感染属于病毒性疾病,能够反复感染人体,目前无疫苗或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孩子感染后保持水分摄入、多休息,做好对症护理即可,同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发热超过3天,伴有严重咳嗽、喘息等情况,就要积极就医。

医生提醒,预防鼻病毒,个人卫生至关重要,勤洗手,同时尽可能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风险场所,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接触类似病例时要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

除了呼吸系统

这个病毒还攻击胃肠道

近段时间,同样呈高发趋势的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它是引起2~3岁以下的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家里的小宝宝最近老是咳嗽、打喷嚏,呼吸的时候还“呼哧呼哧”像小拉风箱一样,极有可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在作怪。

因为这个病毒主要攻击呼吸系统,感染后,孩子常常出现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它也是导致小婴儿喘憋型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周向明说:“尤其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病的高危新生儿而言,合胞病毒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化名)因为反复高烧、咳嗽、拉肚子等症状,而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经验血、鼻咽拭子检测,确诊为合胞病毒感染,医生说小宝不仅有肺炎,还伴有胃功能紊乱,“合胞病毒不止攻击呼吸道和肺,还会攻击胃肠道。”

此外,婴儿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还可能会增加长大后出现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概率。“当孩子出现高热、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提醒说,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毒感染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并且由于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患者也可能会反复感染,所以一定要注意防范。“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其的特效药,大多依赖医生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但家长们也不用慌,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最好给宝宝戴上小口罩;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卫生;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通风等,做好预防和护理措施,就能让宝宝少受折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