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与梁文峰思维解密-----中国企业理论界的急迫任务

B站影视 2025-02-04 01:14 3

摘要:今天立春,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唐朝诗人元稹有“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的诗句。在这个春节里,满脑子都是梁文峰。因为春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都在放假,关于梁文峰的声音没有多少,但是在自媒体上却是铺天盖地,出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最大的思考,不是DeepSeek现在的

DeepSeek与梁文峰思维解密

-----有待出版的书、研究的课题与研讨会主题

李 锦

今天立春,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唐朝诗人元稹有“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的诗句。在这个春节里,满脑子都是梁文峰。因为春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都在放假,关于梁文峰的声音没有多少,但是在自媒体上却是铺天盖地,出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最大的思考,不是DeepSeek现在的能力,而是梁文锋跑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组织尖端高密度人才的组织创新方式与创新理念,破除了唯硅谷膜拜。梁文锋的勇气与思维,敢于打破过去30年,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只有表层应用创新的共识和惯性,超越了一众VC大佬,科技大佬们与传统产业大佬,真的显老了。

每天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看微信,感兴趣的是梁文峰。夜里起来看手机还是梁文峰。一个年轻人,他是1985年才出生的,刚过春节,按说还不到40岁,一个39岁的人竟然引起起整个世界的关注。万物含新意的是,还有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他的新思想。

最近几天,梁文峰的好多观点语录出来了,很有意思。我看北京开了很多研讨会、论坛,很热闹,真正就能能留下启示的,有多少?恐怕连值得报道的新观点记者也很难提炼出来。我看大多数是报纸语言的重复。正确的,而无新意的,几无创新价值。其实,中国实在该举行一次梁文峰和DeepSeek论坛,这是我们国家现实中最迫切的需要。新质生产力需要新思维,现代化需要新思维。

DeepSeek与梁文峰的贡献,这次引起世界的反响,这个自不必说了。有人认为他是人工智能上甘岭村的“黄继光”,有人认为说是中国的“马斯克”,各种说法很多。对科学意义的认可,随着实践的解密,人们会逐步认识,我们作为外行不宜做过多的评论。但是作为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思想,我觉得梁文峰的意义很不一般。他的很多语言常常有新耳目之感,或者说是具有颠覆性的观点。

我们现在看到的企业管理很多说法还是不错的,正确的。但是价值不大,就像喋喋不休的老农,总是说“地旱了,要浇水”,“要科学种田”等等,都是陈词烂调。作为一名80后技术精英,他能给这个古老东方国度所带来的深刻意义,超越了张瑞敏,超越了马云,他不是改革开放年代的代表,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的象征,除了成就,还有他的认知。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访谈中每一句话背后所透露出的深意。譬如说,“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这话说得多么好呀!硬核创新者,从来不为衙门的官员认可的,需要事实与过程。

梁文锋的材料,这几天,我看到五个材料,《暗涌》主笔于丽丽于2023年5月和2024年7月发表的两篇专访《疯狂的幻方:一家隐形AI巨头的大模型之路》和《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这里讲得充分。还个三个材料,一个是2019年在当年的金牛奖颁奖仪式上所作的主题演讲《一名程序员眼里中国量化投资的未来》实录,一个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电话采访实录,一个DeepSeek梁文锋除夕夜最新发言,回复冯骥盛赞 DeepSeek「堪称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的言论。整体感觉,有新的理性光芒!

梁文峰的语言很朴实,没有高大上的东西,但是很多是真知灼见、与众不同,有“0-1”观点,这些观点是他原创的,或者从他的认识中出来的。他的话很有人性,人本主义的,我多同意。

很多企业家总是喜欢讲为国家,为人民。那些话是需要说的,如果光说那些话,总觉得是真是假,让人看不明白。梁文峰讲的一个人的创新与欲望,一种对新的东西的追求是人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我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年轻人是讲了实话的。梁文锋是一名纯粹的技术工作者,早年进军私募行业,算是形势造就。毕竟这是一个提倡“科技+金融”的年代,但回归初心,他还是向往那个最终的技术理想。

“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之差"“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过去三十多年IT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这些话,说得多么坦诚,一针见血!

从梁文锋接受媒体的专访可以看出,这份对技术的终极追求,才是他真正的事业方向。金钱,可能只是一个工具。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用人标准上。“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梁文锋的用人,不要海归,只要本土工程师,不要老手,偏爱应届生;没有KPI,全凭兴趣干活。"8年以上工作经验” ——这可能是硅谷创业圈听到最匪夷所思的招聘标准了。但梁文锋有自己的道理:"经验包袱太重的人,创新动力不足。我们要的是能够打破常规的年轻人。”

他还认为不在于投资多少,关键是路子对。他还认为不是为了要赚钱,就是为了实现这个价值得到认可。他说不需要管理,不需要批准,自己说了就干。他还说,自信是最重要的,相信一个是需要,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按照平常观点来讲,这都算不上“高大上”,但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创新性的思维,一个人才创新的思维。如果用高大上的东西,也还是能套得上的,但是最本质的实在的东西,他说出来了。是属于新质生产力有其内在的科学,应该认识这种科学。

梁文峰不是一个高调的人,他是一个坦诚的人,从现在网上看的文章来讲,不少他的观点,我觉得可以出一本梁文峰思维解密的书,可能对整个社会都有用,这种创新思维是很有价值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有一个时代的思维特征,或者叫新质生产力时代。企业家、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包括政治家们都要看到梁文峰的意义。

作为出版社来讲,如果出一本梁文峰思维解密,肯定是一本受欢迎的书。这本书不光是讲他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思维,重要的是创新时代思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对梁文峰的思维特征,思维特点,主要内容、本质特征、思想来源、意义价值,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北京那么多研究会、学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那么多研究机构,还有新闻出版机构,应该多做点与企业实践有联系的事情,推动实际工作的事情。有一些同志喜欢做课题,喜欢搞活动,都是花钱的事情,拉关系的事情。做那么多课题有什么用?开那么多研讨会有什么用?梁文峰是来自民间的,来自乡土的。梁文锋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精英,梁文峰就是在民间的一个高手。一个不到40岁的年轻人,一个在广东三线城市,一个父亲是普通小学教师的青年人,一个跨行转到这个领域的人,一切都很平常。但是他这种惊天的巨变带来人工智能国运的变化。我们来研究梁文峰,实在是中国企业理论界、管理界、新闻界、智库界一件应该的事情。

梁文锋是极少数还没被“广泛解读和学习”的顶级CEO。现在,这个故事应该开始。现代新国企的“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也是可以对照的。‌

马上要上班了,政府企业管理部门、大学科研部门、企业管理研究部门、新闻出版机构,该把梁文锋现象列为课题研究,或者开会,或者出版了。我看到,官方与企业管理有关的部门、单位、媒体微信在整个春节期间对DeepSeek 梁文锋现象,大都没有表态,与自己无关似的。梁文锋是从来不放假的,搞科学研究是从来不放假的。

36 氪旗下的「暗涌」团队分别在 2023 年 5 月、2024 年 7 月采访了甚少露面的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以下是梁文锋谈及关于创新的观点,按照主题进行了整理分类。我觉得有意义,就转到这里来了。

36 氪旗下的「暗涌」团队分别在 2023 年 5 月、2024 年 7 月采访了甚少露面的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以下是梁文锋谈及关于创新的观点,按照主题进行了整理分类。

一、技术创新观

原创性差距

"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之差"

▶ 必须突破技术跟随惯性,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架构突破

"Llama结构在训练效率和推理成本上,和国外先进水平估计也已有两代差距"

▶ 主动研发MLA等新型架构替代传统结构

效率革命

"国内训练效率与数据效率存在双倍差距,合起来要多消耗4倍算力"

▶ 通过算法创新突破算力依赖

二、商业模式观

定价逻辑

"我们降价是因为成本先降下来了,AI应该是普惠的"

▶ 基于真实成本定价,拒绝烧钱补贴

开源战略

"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开源更像文化行为而非商业行为"

▶ 选择永久开源建立技术生态

专业分工

"我们专注基础模型,其他公司构建应用,形成产业上下游"

▶ 构建"基础模型+垂直应用"分工体系

三、组织文化观

管理哲学

"每个人随时可以调用训练集群的卡无需审批"

▶ 实行无层级架构,资源自由调配

创新机制

"创新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 自下而上探索替代KPI驱动

价值观筛选

"选人标准是热爱和好奇心,远超对钱的在意"

▶ 通过精神驱动筛选人才

四、人才策略观

人才标准

"核心技术岗位以应届和毕业一两年的人为主"

▶ 重基础能力,轻行业经验

培养理念

"交给他重要的事不干预,让他自己想办法"

▶ 通过实战项目自主成长

五、行业趋势观

算力泡沫

"训练成本1/20的降维打击,揭穿了万亿算力泡沫"

▶ 算法突破正在重构产业逻辑

终局预判

"最终存活2-3家,有价值的东西会换种方式存在"

▶ 精细化运营者方能生存

六、研发投入观

算力储备

"万卡储备是逐步发生的,主要源于好奇心驱动"

▶ 16年持续积累算力基础设施

长期主义

"AGI可能在2年、5年或10年实现,但必定在我们有生之年"

▶ 接受长周期研发现实

分类维度

代表性原话

技术突破

"当算法智慧碾压算力霸权,科技平权的拐点已至"

商业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烧钱补贴逻辑在大模型领域重现"

组织建设

"我们的护城河是能创新的组织文化"

行业竞争

"大厂有现金流业务也是它的包袱"

人才战略

"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系统性低估的"

创新本质

"创新首先是个信念问题,需要敢想敢为"

李锦的《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出版发行

征订回执下载

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征订单(李锦).docx

● 习近平重要讲话及高层会议精神解读

● 国企改革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