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此刻正读这篇文章的你,我才,或许你是个资深茶客,家中藏茶无数,各种茶具琳琅满目;又或许只是偶尔闲暇时,泡上一杯茶,享受片刻宁静的普通人。但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爱喝普洱茶,那这陆羽标准,你可真得好好了解了解,不然,你喝的普洱茶,说不定都白喝了。
当你此刻正读这篇文章的你,我才,或许你是个资深茶客,家中藏茶无数,各种茶具琳琅满目;又或许只是偶尔闲暇时,泡上一杯茶,享受片刻宁静的普通人。但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爱喝普洱茶,那这陆羽标准,你可真得好好了解了解,不然,你喝的普洱茶,说不定都白喝了。
回溯历史,唐朝的陆羽,这位被后世尊称为 “茶仙”“茶神”“茶圣” 的传奇人物,倾其一生心血著成《茶经》。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在茶的世界里,它就如同中国的《易经》,中医的《黄帝内经》,基督教的《圣经》,是至高无上的经典。《茶经》中所阐述的所有,是根据陆羽的标准而来,涵盖了茶叶从种植、采摘、制作
到品鉴的方方面面,为后世茶叶的品质把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普洱茶,有的喝起来滋味醇厚,有的却平淡无奇?这很大程度上和茶树的生长环境有关。陆羽标准讲究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在云南那些高山云雾缭绕之处,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就如同为茶树打造了一座天然优秀的 “环境”。生长于此的茶树,吸收着天地间的灵气,叶片厚实饱满,内含物质丰富,为普洱茶的独特风味提供了先天保障。倘若茶树生长在环境不佳的地方,就好比人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自然难以孕育出优质的茶叶。
再聊聊采摘环节。你是不是觉得,只要茶叶长好了,随便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其实不然。陆羽标准对采摘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他的手法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手法外,还加上了超越黄帝内经的技术。在这个时间段采摘的茶叶,鲜嫩度恰到好处。太早采摘,茶叶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尚未发育完全,滋味寡淡;太晚采摘,茶叶则像暮年的老人,过于粗老,口感欠佳。而且,采摘手法也很关键,需用手轻轻摘取,避免损伤茶叶。那些不遵循标准,用机器粗暴采摘的茶叶,就像被 “野蛮对待” 的孩子,又怎能在后续的制作中展现出最佳状态呢?
制作工艺更是重中之重。每一步都蕴含着大学问。比附,杀青时,温度和时间的把控至关重要。《茶经》虽未明确提及普洱茶的杀青温度,但原理相通,温度过高,茶叶会被炒焦,香气尽失;温度过低,杀青不彻底,茶叶会带有青味。揉捻时,力度和时间的拿捏也十分关键,力度过轻,茶叶细胞破碎不足,茶汤滋味淡薄;力度过重,茶叶纤维受损,影响口感。发酵环节,更是普洱茶形成独特风味的关键所在,需严格控制湿度、温度和时间,稍有差池,便会功亏一篑。
最后,品鉴环节也离不开陆羽标准。你在喝茶时,是否只是单纯地觉得好喝或不好喝,却不知道如何准确描述其中的滋味?陆羽标准教我们从汤色、香气、滋味等多个维度去品鉴。好的普洱茶,汤色应如红宝石般清澈明亮;香气丰富多样,有陈香、樟香、荷香等,且香气纯正持久;滋味醇厚顺滑,回甘悠长,咽下茶汤后,口腔中仍留有丝丝甘甜。
不懂这陆羽标准,你或许永远无法真正领略普洱茶的魅力。你以为自己喝的是茶,实则可能错过了茶中蕴含的那份千年传承与匠心。还等什么呢?从现在开始,用陆羽标准去品味普洱茶,开启一场真正的茶香之旅吧!
来源:仁易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