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美关税谈判将落地:对含中国原料商品征22%关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6-06 06:40 5

摘要:华盛顿的谈判桌上,美越贸易协定第二轮磋商释放出关键信号含中国原料的越南商品可能面临22%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条款看似推动越南本土化,实则暴露了东南亚制造业的致命软肋: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华盛顿的谈判桌上,美越贸易协定第二轮磋商释放出关键信号含中国原料的越南商品可能面临22%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条款看似推动越南本土化,实则暴露了东南亚制造业的致命软肋: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越南享受低关税的前提是“纯本土制造”,但2024年中国塑料原料出口越南暴增70%至120万吨的数据表明,越南电子、家电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几乎绕不开中国。以金发科技越南基地为例,其改性PP、ABS直接供应三星、美的等企业,若按新规计税,一部越南组装的智能手机成本将骤增15%-20%。这种“关税剪刀差”策略,本质是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迂回围堵。

协议鼓励越南建立自主产业链,但现实是残酷的。越南塑料年产能缺口超过300万吨,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原料。更关键的是,越南出口商品的35%最终流向中国市场,若因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其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条款,可能迫使越南企业转向马来西亚、泰国采购原料,反而加速东南亚供应链重组。

今日国内ABS现货价格急跌140元/吨,反映出市场对关税政策的提前反应。贸易商清楚,一旦越南削减中国原料进口,国内过剩产能将加剧价格战。但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全球制造业格局如果连越南这样的“世界工厂2.0”都难以摆脱中国供应链,其他新兴经济体更可能选择与中国深化绑定。

未来的三种可能性

1. 短期妥协:越南或争取过渡期,延缓关税实施;

2. 产业链迁徙:中企加速在越建厂,将“原料”转化为“本土生产”;

3. 贸易转移:越南出口商通过柬埔寨、印尼等第三国转口避税。

这场关税博弈远非简单的贸易调整,而是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一次压力测试。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切割产业链时,市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更紧密的亚洲区域协作。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技术升级与海外产能布局,将成为应对变局的双重保险。

来源:莫离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