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茶树形优美、四季常青、花大色艳且花期长,深受人们喜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不过,除常见的花冠红色或白色的山茶外,还有一个群体开着黄澄澄、金灿灿的花,显得格外醒目和与众不同,它们就是金花茶植物。
文 / 刘付永清
山茶树形优美、四季常青、花大色艳且花期长,深受人们喜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不过,除常见的花冠红色或白色的山茶外,还有一个群体开着黄澄澄、金灿灿的花,显得格外醒目和与众不同,它们就是金花茶植物。
太阳鸟吸食金花茶植物的花蜜(图虫创意 供图)
寻找传说中的黄色山茶
在我国,关于黄色山茶花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的《本草纲目》:“山茶产南方……深冬开花,红瓣黄蕊……或云亦有黄色者。”但长期以来人们都未见过开黄花的山茶,这种与众不同的山茶只存在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
1839—1860 年,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 福琼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派遣 4 次来华寻找茶叶资源,不过他一直未能找到开黄花的山茶。20 世纪 40 年代,日本植物学家津山尚抱着同样的目的踏遍东南亚,最终也空手而归。他失望之余写下了《幻想的黄色山茶花历险记》,认为“黄色山茶”并不存在。
金花茶花朵(图虫创意 供图)
直到 1933 年,我国植物学家左景烈在广西防城县(今防城港市)大菉(音:lù)乡首次发现并采集到开黄花的山茶属植物标本。后经植物学家戚经文鉴定,将其命名为亮叶离蕊茶(Camellia nitidissima)。1958 年,我国植物学的奠基人胡先骕在广西邕(音:yōng)宁县(今南宁市邕宁区)再次发现了同种的黄色山茶。但他当时并未注意到已发表的C. nitidissima,将这种在邕宁发现的黄色山茶定名为金花茶(Theopsis chrysantha)发表,种加词chrysantha 意为“金黄色的花”。从此,开黄花的山茶一举成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此后,随着我国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开黄花的山茶新种被发现。1981 年,中山大学的植物学家张宏达等以金花茶为依据建立了隶属山茶科山茶属山茶亚属的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 Chang),并将此前发表的金花茶植物都归入该组中,本文称其为“金花茶植物”。1998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共记录了金花茶植物 18 种 2 变种,其中我国有 16 种 2 变种,越南有 4 种。近年来,广西的隆安县和德保县以及云南的富宁县等地又相继发现了喙果金花茶、德保金花茶、富宁金花茶和毛花金花茶等新种,在越南北部也发现了几十个新种。
金黄色花朵的秘密
一般来说,植物花朵的颜色除与生长环境的酸碱度(pH 值)和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等有关外,还与自身的代谢物有关,主要是类黄酮、查尔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等四类。类黄酮的花青素苷属于红色系,使花朵呈现红、蓝、紫等颜色;查尔酮、黄酮和黄酮醇等属于黄色系,使花朵呈现黄色;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使花朵呈现黄色、橙色或红色;甜菜色素由使花朵呈现(深)红色的甜菜红素和使花朵呈现黄色的甜菜黄素组成。
花冠金黄色的金花茶(图虫创意 供图)
金花茶植物的花色多为金黄色,少数种类为黄色具红晕或红斑。研究表明,它们的花瓣显色与花瓣中的类黄酮成分和含量有关,不同的种呈现不同的黄色。例如,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的主要类黄酮成分为槲皮素 3-O- 葡萄糖苷(Qu3G)、槲皮素 -3-O- 芸香糖苷(Qu3R)和天竺葵素 -3-O- 葡萄糖苷(Pg3G)。槲皮素 7-O- 葡萄糖苷(Qu7G)、Qu3G 和 Qu3R 是决定金花茶组植物花瓣呈现黄色的主要成分,圣草素与花瓣红晕显著正相关,Pg3G 影响花色的鲜艳程度。
药食同源的植物
金花茶植物是广西壮族和瑶族等民族的传统民间用药,当地人还常用其叶和花泡茶、煲汤或制作茶、酒饮料。据《广西药材标准》记载,金花茶植物的叶具有清热解毒和利尿消肿的作用,主治肾炎、水肿、咽喉炎、痢疾和高血压等症。科研人员从金花茶植物中鉴定出了 400 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茶色素、咖啡因、蛋白质、脂肪酸和 β- 胡萝卜素等天然成分,其中的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所有茶叶中最高的,因此金花茶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药理研究证明金花茶植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和抗衰老等功效,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植物,经济价值也很高。
金花茶植物可以制茶(图虫创意 供图)
金花茶植物的花茶金黄透亮,入口微苦继而回甘,且淡雅清香、沁人心脾。2010 年,金花茶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为新食品原料。截至目前,广西颁布实施了《代用茶ᅠ金花茶干花加工技术规程》(2016)《代用茶ᅠ金花茶干茶加工技术规程》(2020)等多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金花茶植物饮料和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野外种群岌岌可危
金花茶植物的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的西南部和南部,国外见于越南北部,个别种类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贵州。其中,广西是我国金花茶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中心。
金花茶植物喜暖热、潮湿,不能忍耐阳光直射;多生于海拔 50 ~ 650 米的丘陵低山、台地、山间的沟谷两旁或溪边处,以及石灰岩峰丛洼地底部及湿度和荫蔽度较大的坡面。根据生境的不同,可将金花茶植物分为石灰(岩)土金花茶和酸性土金花茶两种类型。目前尚未发现可在石灰土和酸性土两种生境中生长的金花茶物种。但人工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多数石灰土金花茶植物可以在酸性土中正常生长,酸性土金花茶植物难以适应石灰土环境,保护难度更大。
金花茶植物演化潜能低、种子较大,传播方式受限(仅依靠重力传播)且对强光适应性差等原因,使得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种群数量有限。而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也破坏了金花茶植物的生境,威胁其生存和繁衍。同时,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金花茶植物的花朵和植株成为不法分子的掠夺对象,导致野生种群遭到毁灭性采摘和盗挖,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时刻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金花茶组所有种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德保金花茶花朵 (胡仁传 供图)
人工培育和种植
为了培育更多的黄色茶花新品种和实现金花茶植物的人工栽培与种植,我国科学家从 20 世纪 7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该类群的杂交育种、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技术研究。
杂交育种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从 1973 年开始,以金花茶为父本或母本与其他山茶开展杂交育种,于 1994 年成功培养出黄色山茶花新品种“新黄”和“金背丹心”。
1982 年起,广西南宁市金花茶公园以金花茶、显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扶绥中东金花茶为母本,以云南山茶、茶梅和岳麓连蕊茶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新黄”“冬月”“冬梅迎春”“碧柳金花”等黄色山茶新品种以及“新紫”“睡美人”“潋滟佳人”“娜月红颜”等其他花色的山茶新品种。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目前通过金花茶植物与其他山茶杂交获得的黄色茶花新品种还有“金辉” “蜜月”“黄海内宝珠”等几十个。
有性生殖 研究表明,通过种子进行金花茶植物的人工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该类群的结实率低且自然萌发困难,故无法采用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种苗。
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技术包括组织培养、扦插、嫁接和空中压条等,可以避免种子繁殖的弊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育苗生产中。2012 年,广西师范大学的邓荫伟等利用芽苗砧嫁接的方式,一次性培育出金花茶植物植物苗木 7 万多株,苗木成活率在 85% 以上。2016 年,广西某公司采用老枝条进行扦插育苗,成活率高达 95%,出圃率超过 90%,后使用该技术培育出金花茶植物苗木 10 万多株。
随着金花茶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使其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目前,金花茶植物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被列为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的花卉优势品种。截至 2023 年,广西防城港市、钦州市和北海市的金花茶植物种植面积超过 10 万亩,年产值近20 亿元。金花茶植物产业在乡村全面振兴政策支持下,通过“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农户”等模式帮助大量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淡黄金花茶的花瓣有红斑(韦素娟 供图)
多种措施留住金黄色
为了保护珍贵的金花茶植物种质资源,我国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引种回归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首先,在金花茶植物集中的防城港市、龙州县和宁明县等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金花茶植物的多数种群开展了就地保护。
其次,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区)都对金花茶植物开展了引种栽培,并在广西的防城港、南宁和桂林等市建立了金花茶植物种质资源库。其中,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种了 28 种金花茶植物,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引种了我国分布的绝大部分金花茶植物和少数越南分布的金花茶植物,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引种了 20 种金花茶植物(含变种变型)。
最后,科研人员在开展金花茶植物的回归引种实验中发现,宜优先选用实生苗种植,并选择具有中等遮阴环境的野外生境进行回归。2016 年,科研人员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回归试种,两个样地的金花茶回归实生苗成活率高达 94.57%。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付永清 供图)
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科研人员已利用杂交试验培育出许多黄色和其他色系的山茶花新品种。同时,金花茶植物富含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且无细胞毒性,在食品、药物、保健品和日化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国已开发了金花茶植物茶砖、花茶、袋泡茶、口服液、浓缩饮液、含片和胶囊等多种产品。随着对金花茶植物的营养成分、药效成分和药理机制认识的深入,会有更多的产品走进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在金花茶植物的保护工作中仍面临不少难题,除一些自然种群还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外,一些由于外因(人为破坏、气候环境影响)和内因(演化潜能低、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差等)导致的种群数量减少也亟待恢复,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金花茶植物新物种多为极小种群。
因此,保护金花茶植物仍需要多方齐心协力。我们要尽快设立更多的保护站对保护区外的极小种群实行就地保护;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摘和盗挖金花茶植物以及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对不同金花茶植物物种生境的跟踪和调查,通过回归引种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式,帮助极小种群壮大起来;加强对金花茶植物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意识。
作者单位:广西自然博物馆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5年第1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来源:生活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