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高人民法院6日发布2024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用“中国速度”和“东方经验”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二是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方式的意愿。(来源:央视网)
【高层法治动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6日发布2024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用“中国速度”和“东方经验”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二是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方式的意愿。(来源:央视网)
【国咨说】
此次案例发布集中展现了中国海事司法在提升国际公信力、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三个维度的显著成效。通过灵活运用调解等东方智慧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有力提升了中国作为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的吸引力。尊重当事人对仲裁、诉讼等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权,更能彰显中国司法的包容性与国际视野,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海事司法样本。
【最高检: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
6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在会上表示,各级检察机关要持续保持对洗钱行为的严惩态势,完善行刑协同机制。要统筹数量和质量,坚持落实“一案双查”制度。要注重把反洗钱工作与涉外检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典型案例培育,加强涉外检察人才培养。(来源:最高检)
【国咨说】
严惩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要求内部侦查监督与公诉部门联动落实查上游犯罪必查洗钱式的一案双查,是提升打击精准度和效率的关键。将反洗钱工作与涉外检察统筹推进,则是敏锐地把握了跨境洗钱犯罪日益增多的趋势,通过加强国际司法协作、培育具有示范意义的涉外洗钱案例,有助于构建更严密的国际反洗钱法治网络。
【国内热点】
【浙江:栏杆降落砸碎行人百万手镯,法院判驳回上诉】
王某通过某小区大门的机动车道时,与降落的栏杆发生碰撞后倒地,其佩戴的翡翠手镯断裂。经专业机构鉴定,该手镯受损前市场价格为140万元。王某认为物业公司及栏杆生产商需承担赔偿责任,遂起诉。余姚市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后认定,王某违反人车分流规则且未尽审慎注意义务,判决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咨说】
法院驳回了王某索赔请求,清晰界定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责任范围与行人自身的注意义务。物业设置栏杆管理机动车道通行秩序具有正当性,王某选择行走机动车道且未尽基本观察义务,构成重大过失。判决未因标的物价值巨大而动摇过错责任原则,鲜明体现了“谁过错,谁担责”的司法理念,既维护了物业正常管理权,也警示公众必须遵守公共规则并对自身安全负责。
【内蒙古:3岁女童被虐致死案二审将择期宣判】
6月6日,“内蒙古三岁女童被虐致死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该案件将择期宣判。据报道,此前因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被判无期徒刑的女童生父田某龙上诉,希望将罪名改判为虐待罪。此前报道,三岁女童甜甜疑遭生父田某龙及其婚外同居女友文某桃虐待致死。一审判处田某龙无期徒刑、文某桃死刑。两人当庭未上诉。(来源:红星新闻、大象新闻)
【国咨说】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幼小生命!生父田某龙上诉要求将原判故意伤害罪改判为虐待罪的原因可能是想让法院从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而一审法院认定生父田某龙犯故意伤害罪的原因是,田某龙不仅长期虐待,更直接参与了致命伤害行为。因此,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需严格审查证据,区分虐待与故意伤害的行为性质及各自责任,确保罚当其罪,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国际热点】
【美国:BayCare医疗集团因泄露患者隐私被罚80万美元】
据报道,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近日与BayCare医疗集团达成80万美元和解协议,以解决其涉嫌违反《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的案件。调查显示,该机构一名非临床岗位的前员工曾未经授权访问患者电子健康记录,暴露出系统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多项违规行为。根据协议,BayCare须执行整改计划,包括全面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方案、修订内部政策,并对全体员工进行HIPAA合规培训。(来源:上海市法学会)
【国咨说】
机构对非临床员工访问患者电子健康记录的权限管控存在严重失职,从而暴露出内部管理漏洞,80万美元和解金及强制整改要求正是针对此情况。该和解协议的核心在于要求BayCare系统性修复,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计划,这也能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提供借鉴,比如强调内部访问的控制,高额罚款可以与整改令相结合,机构需建立起持续的风险评估和员工培训机制。
【学者观点】
【徐小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海量作品的使用具有著作权法上的目的正当性】
技术中立是科技革命以来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因复制技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引发的利益冲突中发挥着协调与平衡作用,并暗含技术发展优先的价值倾向。结合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三步检验法”,因为人工智能模型在技术系统中属于底层技术资源、技术效果具有普惠性,所以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海量作品的使用具有著作权法上的目的正当性。此种使用既也不会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并且在其他著作权保护机制的配合下也不会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看,著作权人可以通过在数字作品上设置技术措施来限制自动抓取,以及参考避风港规则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设置合理注意义务来防止人工智能模型被滥用并给著作权人造成不合理损害,最终形成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著作权保护与利用秩序。(来源:《法学评论》2024年第4期《技术中立视角下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著作权合理使用》)
【国咨说】
AI模型作为底层技术资源具有普惠性,训练使用通常不影响原作品的正常市场利用,且可通过技术措施和设定开发者合理注意义务来防止对著作权人的不合理损害,从而在促进AI发展与保护著作权间达成平衡。此观点能够为当前全球争论激烈的AI版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在保障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寻求版权保护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使用。
【本期资讯团队】:
来源:危机公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