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年,张雪家里衣橱里挂满了马面裙、宋襦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服饰,春节前特地为自己准备了几件精美的“新春战袍”,“之前被朋友‘种草’后便爱上了这种既有传统古典元素,又有现代风格的服饰。现在无论上班工作还是闲暇时和朋友逛街聚会,首选绝对是新中式服饰。”
杭州一家服装城内,店铺罗列的新中式服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摄
刚收到印有水墨图案对襟衬衫的张雪,便迫不及待地上身试了起来,并将照片发在闺蜜群里炫耀:“这件衣服仙不仙?”
最近一年,张雪家里衣橱里挂满了马面裙、宋襦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服饰,春节前特地为自己准备了几件精美的“新春战袍”,“之前被朋友‘种草’后便爱上了这种既有传统古典元素,又有现代风格的服饰。现在无论上班工作还是闲暇时和朋友逛街聚会,首选绝对是新中式服饰。”
2025年开年,新中式服饰迅速霸榜社交平台。“新中式穿搭”“新中式的风吹到了韩国”等接连成为话题,不但再度将这一潮流推向巅峰,也使其成为不少人过年服饰的不二之选。
从曾经的小众圈层到如今的破圈热潮,新中式服装发展颇为迅猛。“最近几个月都在车间和办公室轮轴转,晚上睡觉随时会被客户追加订单的电话吵醒。”在浙江经营着一家服装厂的林毅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尽管自己早在2024年中就做好准备,但仍没想到市场会如此火爆,自己和同行几乎开足火力加班赶制各款新中式服饰,“毕竟春节前后是市场销售高峰期,谁都不愿意错过这波‘泼天富贵’。”
新中式服饰店面。
刮起春节“热风”,“不少热门款的尺码已经断货”
绣着水墨牡丹的对襟系带小袄、仙鹤图案的紫金色盘扣布衣……浙江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里,商场通道两侧店铺的货架上,挂满了各种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元素的服饰。
“无论是马面裙还是对襟棉衣,这些新中式服饰都太美了。”00后邓可正拉着闺蜜穿梭在各家店铺里挑选,每每遇到心仪的便上身试穿。
服装城的另一侧,浙江女孩悦悦根据朋友发来的图片同样不停地选着衣服。她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朋友得知自己正在购物后特意打来电话委托帮忙购买。
“以前穿衣基本都以都市白领或休闲宽松等现代风格为主,现在觉得新中式服饰更适合自己。”自从半个月前在社交平台上接触到新中式服饰后,悦悦便被迅速“种草”,几乎每天都会和朋友聊及类似话题,“这些衣服不仅过年穿着端庄贵气,还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班等场景。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自然被众多女性所追捧。”
新中式服饰成为年轻男女的“新春战袍”,迅速席卷其衣橱和朋友圈。在他们眼里,新中式服饰并没有精确的定义,诸如马面裙、对襟棉衣这些既保留传统中式风格,又植入现代时尚元素设计的服饰,都能统称为“新中式服饰”。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新颖的设计外,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传承,以及与其他文化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审美特征,都与年轻消费群体对独树一帜的个性品位追求相契合。抖音平台上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到上亿次,微博上类似话题总阅读量达到数百万次。而在小红书上,“新中式穿搭”为关键词的笔记达到300多万篇。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式服饰已经破圈到海外市场。不少来自韩国、欧美等地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身着新中式服饰的视频,并称赞“极为华美”“衣服流露着浓郁的中国元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新中式服装相关产品商品交易总额增速很快。仅是在2023年新中式服装市场规模就已达10亿元级别。
“今年生意特别火爆。无论是线下零售还是批发订单都比往年有着明显提升。”一家新中式服饰店铺的老板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近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接待多拨儿客人,“从小朋友穿的拜年服到成人服饰都成为销量主流。不少热门款的尺码已经断货。现在不断催促着工厂加班赶制,以最快速度补货销售。”
厂商接“泼天富贵”,叫停其他服饰生产“赶工”
浙江一家服装工厂园区,一箱箱新中式服饰整齐地堆放在空地,工人们将货物装载进停靠在旁的货车上,几分钟后,这些衣服便将发往全国各地。
“每天都辗转于办公室和车间,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服装厂负责人林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半年多前推出新中式服饰后,自己每天都会接到合作商家催进度的电话,“不但工人们加班到深夜,实在忙不过来自己都会亲自上阵裁剪布料以及缝纫。”
新中式服饰的爆火,让众多服装厂家看到机会,自然也渴望抓住这波“泼天富贵”。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新中式服饰从去年初就在市场隐隐冒头,彼时更集中于马面裙单品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服饰范围逐渐扩展到棉衣、马甲等多个品类,也让林毅和同行们开始设计生产起更多商品。
相对传统汉服或马面裙,新中式服饰在设计上更需要灵感。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在现代服饰中,成为从业者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成功很可能成为市场爆品,稍有失败就会导致衣服滞销。
为了能设计出合适的服饰,林毅和团队埋头研究起各款衣服的风格设计。那段时间里,他推出多款样衣逐一试水,再根据合作商家和老顾客的反馈决定是否追加生产。
“现在手上有两三款儿童拜年服和中式风格的母女装棉衣受到消费者追捧,几乎每隔几天就有商家追加订单。”林毅表示,目前工厂暂时将其他服饰叫停,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这几款服饰的生产上。尽管大货基本都发了出去,但还需要为补货的商家追加产量,“时间特别紧张,毕竟离春节没几天时间了。现在所有人都赶点加班,甚至还把亲戚朋友都叫来当临时工,就是为了能吃到这波‘新春流量’。”
各家服装厂忙碌之外,传统裁缝店同样订单接得“手发麻”。
一家裁缝店里,王秀琪正在缝纫机前为一位顾客赶制印有代表“柿柿如意”图案的棉衣,一旁的店员则忙着给进店的客户量尺寸,并根据对方需求热情地推荐着面料搭配。
从事这一行业已有数十年的王秀琪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和团队伙伴从去年9月起就开始接到春节订单,不少客户不但自己预定,还会给亲朋好友下单,“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甚至不时熬夜赶工。如今差不多完成了上百件衣服,还有很多订单因为忙不过来只能推了。”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满足从电商平台购买新中式服饰,纷纷选择传统裁缝店进行“私人定制”。
“相对工厂生产的商品,还是更青睐裁缝店的衣服。”一位年轻人在店里选购了宋锦和貂绒等面料,计划做一件国风外套,称自己和家人已连续多年在春节前到裁缝店定制衣服,“不仅能亲自挑选布料和款式,版型和尺寸也更合身。最重要的是能和裁缝师傅交流自己对‘新中式’穿搭的喜好,进而得到一件最适合自己的‘新春战袍’。”
面料厂被带火,“厂里机器忙得‘冒烟’”
中式服饰的爆发,也带动了周边产业起飞。
“早在去年初就有部分商家上门寻求合作,最近几个月接到十多家服装厂发来的订单。”在浙江经营着一家面料厂的穆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工厂主要以生产宋锦、香云纱等面料为主,以往客户大多是传统汉服店或线下定制裁缝店。随着新中式服饰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传统服装厂商从各地赶来看货,“现在厂里的机器都忙得‘冒烟’了,根本停不下来。”
交流中,穆越发现厂商们选择布料时格外青睐印有“宝葫芦”“莲花”“牡丹”等中式传统元素的图案,以及红色、紫色等相对鲜艳的颜色,“毕竟厂商在当前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新春元素,而这些喜庆的颜色无疑更符合国人对过年的认知。”
为此,穆越特意钻研起面料的纹样和款式。如今工厂在传统宋锦面料上做了进一步改良,让其质感更加光滑细腻,“不少厂商看到货后当即下了订单,甚至还不断追加补货。”
布料商受益之外,一众配饰商品同样迎来销量热潮。
在浙江义乌经营着一家饰品公司的老熊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工厂早前所生产的商品以珍珠手串为主,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商家在发来订单时希望能提供项链、服饰点缀等商品。一番了解后他得知,原来商家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凸显中国元素会在服饰上添加珍珠、碎钻等饰品。而消费者在购买衣服后,也会购买类似商品进行搭配。
抓住商机的老熊迅速抽调人手投入设计生产,效果也让他颇为满意,“这段时间不但订单量相比去年翻了两三倍,还带动了其他产品线的销量。”
多位从业者坦言,从早前传统汉服到马面裙的走红,再到新中式服饰全面爆发,“中国风”的流行概念经过多年不断更迭后,终于借穿搭场景带动消费热度,也使得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新中式服饰的爆发已证明其无论在受众面、消费需求还是未来趋势上的巨大潜能。”林毅表示,市场在春节的火热不仅让厂商获利,也有助于新中式服饰在全球范围内的破圈。他和多位同行都已收到多笔来自海外市场的订单,“毕竟中国传统元素在全球范围都具有极深的影响力和魅力。随着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必然会推动‘新中式穿搭’今后持续爆发。”(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悦悦和老熊为化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
来源:上上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