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间有句老话:“养儿防老”。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有人说,养老院是儿女遗弃亲人的地方。但我在养老院工作了十五年,见证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世间有句老话:“养儿防老”。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有人说,养老院是儿女遗弃亲人的地方。但我在养老院工作了十五年,见证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叫李建国,江南县福利院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今年45岁。说起来,我来这里纯属机缘巧合。那年我刚从工厂下岗,在家整日萎靡不振。直到一次偶然路过福利院,看到院里的老人正在晒太阳,忽然想起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便鬼使神差地走进去应聘了。
十五年间,我见过太多人生百态。有子女定期来看望的欢声笑语,也有孤苦无依的凄凉悲戚。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夏天送来的那位张德山老人。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一辆黑色奔驰停在院门口。从车上下来一对衣着光鲜的中年夫妇,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搀扶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一瘸一拐地往院里走。
“这是我父亲张德山,前段时间突发性瘫痪,需要专业护理。”西装男子递给我一份材料,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
老人紧紧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包,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布包很普通,是那种老一辈人常用的蓝色帆布,边角都磨得发白了,但老人抱得很紧,像是在守护着什么珍贵的东西。
“爸,到了新家了,您放心住下。”西装男子说着场面话,“我们每个月都来看您。”
“你跟你媳妇忙工作就好,不用管我。”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这布包里是我的换洗衣物,别扔了。”
签完入住手续,儿子和儿媳便匆匆离开了。老人站在门口,目送着那辆黑色奔驰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我注意到,他的眼角有泪光在闪烁。
收拾房间时,我才知道张德山老人是退休小学校长。他的床头放着一本泛黄的教师证,上面的照片是个精神矍铄的中年男人,与现在枯槁的模样判若两人。
老人很安静,整日守着那个布包发呆。有时半夜巡房,能听见他房间传来压抑的啜泣声。我问他要不要打电话给儿子,他总是摇头:“别打扰他们,年轻人工作忙。”
转眼一个月过去,说好要来看望的儿子始终没有出现。每到月底,老人就早早坐在院门口的长椅上,目光炯炯地盯着门外的马路。等到太阳落山,他才默默回到房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有天夜里,他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儿子,对方说在国外出差,让我们先垫付医药费。
在重症监护室外,我翻开了那个神秘的布包。里面除了几件旧衣服,还有一叠存折和一本发黄的日记本。翻开日记,密密麻麻的字迹讲述着一位父亲的艰辛往事。
原来,年轻时的张德山是县里最好的小学校长。为了供儿子读大学,他和老伴卖掉了唯一的住房,搬进学校的教工宿舍。后来学校拆迁,他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款,全都存进了银行,准备留给儿子结婚用。 儿子结婚后,儿媳嫌他们影响小两口生活,要求分居。张德山二话不说,带着老伴搬进了郊区的老房子。去年老伴走后,他突发性瘫痪,儿媳就以照顾不便为由,坚持要送他进养老院。
日记最后一页,是张德山颤抖的笔迹写下的遗嘱:存折里的钱全部留给儿子,但他不能动用,要等到他老了,也住进养老院的那天才能使用。
看完日记,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一位慈父用毕生积蓄,只为给儿子准备养老钱,这份心意该有多重。
医院的抢救很及时,张德山老人转危为安。当他得知存折的事情被发现后,反而松了一口气:“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把这笔钱告诉他们。现在看来,还是不说为好。”
“可这是您的养老钱啊。”我有些不解。
老人摇摇头:“钱再多,也买不来儿女的孝心。这些年,我看透了。与其指望他们养老,不如把这笔钱捐给福利院,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
就这样,张德山老人主动申请转院,临走前将所有存折都捐给了福利院。那天,他穿着整齐的中山装,站在院门口,目光坚定地说:“好人终有好报,我相信这笔钱会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他的背影,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金钱更珍贵。那就是人心。当一个母亲用了一辈子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子女的冷漠,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现在的养老院,确实成了一些人甩掉负担的场所。但在这里,我也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就像张德山老人,在经历了最深的伤痛后,依然选择用大爱回报社会。
那么,当我们的父母老去,我们又该如何善待他们的晚年?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来源:缤纷青山EfQy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