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35岁便香消玉殒,为何还能够被冠以千古第一贤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6 13:47 5

摘要:如果现在让网友们票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后的话,那么笔者充分相信,唐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将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选择。

如果现在让网友们票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后的话,那么笔者充分相信,唐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将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选择。

可问题在于,长孙皇后从公元601年出生,到公元636年,便以35岁的芳龄香消玉殒了。

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长孙皇后究竟做了什么,方才得到了这么广泛的赞誉。

长孙皇后是在国都长安出生的,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代,家族背景相当显赫。

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也是一个著名的外交家;而母亲高氏则是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

身为一名将军,长孙晟从小聪慧灵敏,文武双全,擅长骑射,有着“一箭双雕”的美誉,曾经多次奉命出使突厥,为分化瓦解突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多次在战场上领兵战胜突厥,为隋朝北疆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一个女儿,长孙皇后自然无法继承父亲的骁勇善战,但却继承了他的聪慧灵敏。

小时候的长孙皇后十分的知书达礼,在13岁的时候便嫁给李世民,那时候正处隋朝末年,李世民还不是太宗皇帝。

这段婚姻本质上是属于两个大家族的政治联姻,有利于巩固李家和长孙家在朝中的政治地位。

虽如此,两位结婚的新人,也可算是郎才女貌,十分搭配,一点都不会委屈了对方。长孙皇后聪慧贤淑,李世民也有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抱负,遇到事情时临机果断,不拘一格。

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婚后生活过得十分融洽,夫妻两人互相扶持。

到了公元618年,长孙皇后被顺利册封为秦王妃。

这一年三月份,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杨广在618年被叛军勒死,标志着隋朝的正式灭亡。

与此同时,李渊于当年的5月正式称帝,建立唐朝,并将年号定为“武德”。

此时,李世民依旧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已经开始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

在这段时间里,长孙皇后没有任何作妖行为,只是全心全意地侍奉公公李渊,对嫔妃们也十分恭顺。

通过这样的一种帮助,一方面可以避免被李建成抓住把柄,用于攻讧李世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李世民尽力化解同李渊和嫔妃们之间的矛盾摩擦。

不仅如此,当李渊和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长孙皇后在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还有余力去帮助那些因战乱而受苦受累的老百姓,帮助李世民积攒越来越多的名望。

到了玄武门之变爆发之后,李世民在玄武门带领将士,入宫授予铠甲,以资奖励。而长孙皇后也为此亲自跑去慰问勉励他们,使得这些将士们无不深受感动。

所以,长孙皇后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相当完美的贤内助。

故而,当李世民顺利登基,成为太宗皇帝的时候,长孙皇后也以无可置疑般的争议,成为了一国之母。

当上一国之母后的长孙皇后,其表现依旧相当出色。

首先,就是生活上十分勤俭节约。吃穿用度,都是只求够用就行了,这使得李世民对她更加礼遇,经常同其商量国家事务。

对此,长孙皇后也委婉表示这样的行为不妥,称:“母鸡报晓,是家道败坏的征兆。我作为妇人,怎敢议论政事呢?”

当李世民始终坚持同其讨论国家大事时,长孙皇后便选择闭口不作答复。

长孙皇后有一个哥哥叫做长孙无忌,他从小就和李世民有所交往,之后又在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时,立下了一定的功劳。

故而到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便将长孙无忌视为自己的心腹,进场召他来自己的卧室谈论政事,接着还准备给长孙无忌一个高官,让其得以光明正大的地参与朝政。

对此,长孙皇后表示反对,认为自己已经当上一国之母了,尊贵已经到来极限,不能再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充斥朝政。这可能会让国家重覆汉朝吕后和霍后时期错误。

但李世民并不听从,依旧坚持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长孙皇后无奈,只好暗中派人,苦苦哀求长孙无忌,让其辞掉官职。

到了这时,李世民方才无奈,将长孙无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得到了太宗皇帝爱屋及乌般的宠爱。等到了她后来准备出嫁的时候,李世民便下令让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一定要比长公主多一倍。

对此,魏征明确表示不同意,认为长公主的级别就是比公主高,无论陛下你怎么宠爱长乐公主,让她的礼遇高于长公主就是不行的。

接着,李世民把魏征的这番话告诉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也同意魏征的说法,称赞他是一个正直社稷的好臣子,希望李世民能够听从他的劝告。

如此,李世民也只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乐公主的嫁妆。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因为随从李世民跑到九成宫,不幸感染了恶疾。太医用了很多药,依旧无力让其好转。

太子承乾在入宫侍奉的时候,便秘密启奏长孙皇后,表示希望通过奏请赦免囚徒的办法,希望借此能够得到上苍的福佑。

对此 长孙皇后表示反对,认为生死有命,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况且她自己这一辈子也没有做过坏事,也不是没有行善过,但依旧患上了这样一种恶疾,这就说明当下所患疾病,就是她该有的命数。

后来,有人将此事告知给李世民,李世民坚持通过大赦天下犯人,来为长孙皇后祈福,但长孙皇后坚持不肯,李世民只好作罢。

当时正好碰到了贤相房玄龄因为受到谴责,而被迫离开朝堂留在家中。

为此,长孙皇后在临死之前还劝诫李世民表示,房玄龄是一个有能力的大臣,跟了陛下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希望陛下不要轻易放走他。

同时,还希望在自己死后,不要大肆修建陵墓,劳费天下。只需要依山而葬就可以了,不必起坟,也不必有棺椁,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用木瓦装就可以。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在去世前,曾经亲手撰写了古代妇人的善事,将其编撰成十卷,名叫《女则》,并亲自为之作序。

里面的内容主要是罗列了一些长孙皇后所认为的古代贤后典范,希望借此来确认后宫嫔妃的行为典范,以及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比如:包括谦逊、节俭、不干预朝政、辅佐君王等。

李世民在读到《女则》后深受触动,认为:“皇后的这本书足以流传于后代。”

故而下令让人将其刊印发行。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简直让人挑不出一毛病出来,有出身有见识,性格温良,喜欢行善,但又不会太过于妇人之仁。

李世民能够坐拥江山,长孙皇后也是在幕后出了不小的一份力的。

也正因为如此,长孙皇后才被普遍视为千古第一贤后。

来源:浅谈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