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1995年的夏天,我刚从部队退伍回来。记得那天,我骑着解放牌自行车从镇上办事回来,远远就听见村口的老槐树下吵吵嚷嚷。走近一看,三婶正和几个婶子吵得面红耳赤。
“穷人家的孩子读什么大学,早点出去打工才是正道。”这是二十年前农村的普遍观念。可农村也有执拗的人,有时候这种执拗,却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叫王大勇,今年四十五岁,在我们樟树村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说起我们村的三婶李秀英,那可是个让人又敬又怕的人物。
那是1995年的夏天,我刚从部队退伍回来。记得那天,我骑着解放牌自行车从镇上办事回来,远远就听见村口的老槐树下吵吵嚷嚷。走近一看,三婶正和几个婶子吵得面红耳赤。
“秀英啊,你这不是傻了吗?一亩好田卖了,又借了一屁股债,就为了让你表外甥上大学?”张婶捶胸顿足地说。
“就是就是,现在城里打工一个月都有四五百块了,你让娃儿去读什么大学啊?”王婶也在一旁帮腔。
三婶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布衫,头发有些凌乱,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我李秀英做事,不用你们操心!”
这三婶啊,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倔驴”。早年丈夫得病走了,膝下又无儿女。全村人都劝她改嫁,她却死活不肯,一个人住在村头那间老瓦房里,靠种地、养猪过活。
她的表外甥小涛,是她妹妹的儿子。妹妹有精神病,女婿早年出车祸没了,小涛跟着年迈多病的奶奶过。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书读得好,今年高考更是考出了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可问题是,全家就靠着奶奶一个人种几亩薄田,连日常生活都难,更别说上大学的费用了。正发愁时,三婶突然说要卖田借钱供小涛读书。
“你们知道什么?”三婶瞪着那双倔强的眼睛,“小涛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以后是要当大夫的!就算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完大学!”
村里人都说三婶是个傻子。那时候大学一年要五六千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更何况,农村娃读完大学,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是个问题。
可三婶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她把自家最好的一亩水田卖了,又东拼西凑借了一万多块钱,总算是把小涛的第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凑齐了。
那年八月,我和三婶一起送小涛去火车站。站台上,三婶从布包里掏出一个破旧的信封,里面是辛苦凑的钱:“拿着,够你一学期的了。记住,好好学习,别辜负了大家的心意。”
火车缓缓开动时,我看见三婶的眼眶红了,但她还是倔强地扬着头,目送火车消失在铁轨尽头。回村的路上,三婶一个劲地跟我念叨:“大勇,你说我这么做对不对?”不等我回答,她又自言自语道:“我李秀英这辈子没做成什么大事,要是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也值了。”
从那以后,三婶更拼了。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去镇上的餐馆刷碗。就连过年也不休息,专门找些零工干。村里人都劝她:“你这是何必呢?一个外甥,又不是亲生的。”
三婶总是抹一把脸上的汗,笑着说:“我李秀英这辈子就认准这一件事。等小涛毕业了,咱们村就有自己的大夫了,到时候你们都沾光。”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涛每个假期回来,都帮三婶干农活。那孩子懂事,看见三婶的手上全是茧子,心疼得直掉眼泪。三婶却笑着说:“傻孩子,你要哭,就等你当上大夫再哭。”
转眼到了第三个年头,三婶的身体开始扛不住了。常年的辛苦劳作,让她的腰压弯了,头发也白了大半。更要命的是,她积劳成疾,得了重病,住进了县医院。
村里人又开始说:“这下好了,人躺医院了,钱往哪里借?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小涛听说三婶生病,从北京赶回来。看见三婶躺在病床上,还在担心学费的事,当场就跪下了:“三姨,你别担心,我申请了助学贷款,还在学校找了家教,能维持学习了。”
三婶拉着小涛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好,好,你能这么想,三姨这病就值了。”
2000年夏天,小涛终于从医科大学毕业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被北京一家大医院录取了。三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说什么来着?我李秀英的眼光准着呢!”
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小涛在医院干得不错,很快就当上了主治医师。每个月都给三婶寄钱,要给三婶买房子,被三婶死活拒绝了:“我这老房子住惯了,你留着钱娶媳妇吧。”
2015年春天,三婶的病突然加重了。这次比上次更严重,整个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小涛接到电话,立刻请了假往回赶。让全村人没想到的是,一辆崭新的救护车开进了村子,车上除了小涛,还有好几位专家。
“这是我们医院最好的专家,我求他们来给三姨看病。”小涛红着眼睛说。那些专家仔细检查后,立即决定给三婶动手术。手术很成功,三婶转危为安。
更让人意外的是,小涛宣布要在村里建一个卫生院。“这是我欠乡亲们的,也是我欠三姨的。”小涛说。如今,这个卫生院已经建好了,不仅给村民看病,每个月还专门有一天给贫困户免费诊疗。
前些日子,我去卫生院打针,看见三婶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她身边围着一群孩子,正给他们讲故事。阳光下,三婶的白发闪着银光,脸上是藏不住的幸福。
那些当年说她傻的人,现在都说她是村里最聪明的人。可三婶依旧那么倔强:“我李秀英不傻也不聪明,我就是认准一件事,一直往前走罢了。”
这不,昨天又有一辆救护车开进村子。原来是镇上有个危重病人,特意来找小涛看病。听说这些年,小涛已经成了北京有名的专家,但他始终记着要回来回报乡亲。
看着那辆白色的救护车,我忽然明白了:有时候,在别人眼里的”傻”,或许就是最大的”智慧”。就像二十年前那个倔强的决定,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未来。
来源:猛猛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