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热度持续攀升,成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圈关注的焦点。5月10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一番话,更是让外界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充满遐想。他透露,目前包括宇树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爆满,人才需求激增
最近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热度持续攀升,成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圈关注的焦点。5月10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一番话,更是让外界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充满遐想。他透露,目前包括宇树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爆满,人才需求激增,行业处于飞速发展的良好状态。
与此同时,国际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也发布重磅报告,明确唱多人形机器人赛道,预计到2050年全球市场年收入将逼近5万亿美元,累计装机量突破10亿台。这个数字,预示着一个比新能源车、智能手机还要庞大的全新产业风口正在成型。
那么,为什么人形机器人突然这么火?它未来的市场空间、发展瓶颈以及对普通人、创业者和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一、为什么突然爆火?人形机器人正值“天时地利人和”
人形机器人并不是新鲜概念,早在上世纪便有不少科幻电影展现过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共存的生活场景。但过去受制于硬件、AI算力和成本,始终停留在概念阶段。如今,这个情况正在快速改变。
一是AI技术成熟带动。随着大模型技术爆发,AI不再局限于软件,已经可以与硬件结合,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语音交互、物体识别等复杂操作,让人形机器人具备真正“服务型”应用价值。
二是产业链配套完善。受益于近几年新能源车、3C电子产业链的发展,动力电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大幅下降,人形机器人整机价格逐渐可控。
三是政策红利释放。中国政府近年将机器人、智能制造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多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成立机器人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研发、融资、落地试点等全方位支持。
四是人力成本持续攀升。在制造业、物流、安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高效、可重复、全天候工作的智能劳动力需求日益强烈,催生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迫切性。
二、行业现状:订单爆单,人才短缺,上海成为创业热土
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演讲来看,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进入快速上升期。“很多企业订单都爆掉了”,这句话背后透露出两点:
一是市场需求强烈超预期,不只是大型企业,一些新创公司也接到海外教育、零售、仓储、展览等订单。
二是人才严重不足,从文职、采购、销售,到技术、研发、市场全线缺人,行业正处于“谁先招到人,谁就能多出货”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王兴兴专门强调:“AI时代属于年轻人,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多得多。”这与当前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职业转型意愿强烈的现实完美契合。
而上海,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备的科创生态和政策优势,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创业和投资的热土。宇树科技已在上海布局分公司,未来计划深化与城市协同,抢占市场先机。
三、摩根士丹利看多:5万亿美元超级赛道,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Humanoid Horizons: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US & China》报告,正式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站台”,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将达到近5万亿美元,累计装机量突破10亿台,成为继智能手机、汽车之后第三大颠覆性硬科技产业。
更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专门提到,中国企业已经占据全球前10强中的7席。自2020年到2024年,中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量达5925件,远超其他国家。再加上企业积极开源核心技术、共享模组化设计,持续拉低行业准入门槛,中国正在构筑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A股财报、新闻报道、科创板招股书中的出现频率暴涨,成为科技投资机构、券商研报、产业园区争抢的热门赛道。
四、未来展望:终极形态是端到端智能机器人,2-5年迎来技术拐点
王兴兴判断,未来2-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窗口期。当前行业主要瓶颈在于:
低成本硬件量产。如何将核心零部件成本进一步压降,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
算力获取难题。人形机器人对算力、推理速度、AI算法优化要求极高,需要完善本地部署与云端协同方案。
大模型落地问题。真正实现端到端智能机器人,需要AI大模型、感知系统、运动控制三者深度融合。
但这也正是创业公司和年轻人入场的绝佳窗口。产业越早期,越容易找到细分赛道和技术空白点,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环节也都充满机会。
五、写在最后:AI+机器人,属于敢闯敢拼的年轻人
当年移动互联网崛起造就了无数新富阶层、商业传奇。而今天,AI+机器人正复制这个过程,且市场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远超当年。
不管你是想投身研发、做销售市场,还是创业运营,甚至只是炒股投资,这场5万亿美元的超级风口,不该错过。
宇树科技的王兴兴说得好:“AI时代,属于年轻人。” 这个时代不再是学历和背景的门槛,而是敢拼、敢学、敢干的人最容易被产业趋势推上浪潮之巅。
5年后的今天,等我们再回头看,或许你会庆幸,自己曾经抓住了这波人形机器人热潮。
如果你也关注人形机器人和AI产业,不妨点个赞、留个言,我来持续帮你追踪最新动态和机会窗口!
来源:魏家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