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加剧洗牌:有的困于生存,有的年赚20亿!

B站影视 2025-01-17 11:14 2

摘要:橡树实验室以7家港股民办高等教育企业(中教控股、希教国际控股、中国科培、新高教集团、中汇集团、中国职业教育、中国通才教育)为样本,梳理它们近期陆续发布的年报。

有的困于生存,有的年赚20亿

民办高校的两极分化,正在逐渐拉大。

近期,港股上市民办高等教育企业相继披露了2024财年业绩,大部分赚得盆满钵满,最低的也少不了一个小目标。

但另一方面,去年多地民办高校被曝出现生存困境,有的招不满学生,有的则面临停办。

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民办高校789所,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94.38万人,比上年还增加了69.49万人。

橡树实验室梳理这一波企业业绩向好的密码,仍在于这两点:

一是在竞争中能否获取更广泛的生源,二是生均学费是否上涨。

还有的企业,在做着一些看似不起眼利润却还不错的生意,比如校服、宿舍床上用品和日用品。

年关将至,又到了上市公司比拼业绩的时候。

橡树实验室以7家港股民办高等教育企业(中教控股、希教国际控股、中国科培、新高教集团、中汇集团、中国职业教育、中国通才教育)为样本,梳理它们近期陆续发布的年报。

7家公司合计收入超过180亿元,全部实现了盈利不说,且七成以上净利润同比增长。

在这7家企业中,中教控股(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最高拔得头筹。

2024财年,中教控股的收入达到65.79亿元,同比增长17.1%;经调整净利润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7.9%;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19.71亿元,同比增长3.3%。

对于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中教控股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的在校学生人数及生均收入的增长。”

年报显示,中教控股主要涉及职业教育,其业务范围在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均有布点,公司也于201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截至2024年8月,中教控股拥有14家学校,包括江西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西安铁道技师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

从生源上说,其全日制在校生约27万人,同比增长约9%,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22.4万人,同比增长约12.5%。

虽然中教控股收入、净利润规模领先,但在增速上要略微逊色于中汇集团(中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82.HK)。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中汇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17.2%至约23.12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则同比增长15.6%,约为7.15亿元。

中汇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廖榕把这一成绩归结于“学生规模和平均学费取得了稳步增长”

中汇集团涉及民办商科高等及职业教育,目前在国内外运营广州华商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等9所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为95630人,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11%。

相比之下,希教国际控股(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中国通才教育(中国通才教育集团有限公司,2175.HK)交出了一份略显“矛盾”的答卷。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受益于在校学生人数显著增加以及收费标准提升,希教国际控股收入增至37.32亿元,同比增长4.2%;但经调整净利为6.93亿元,同比下降20.76%。

同期,由于招生人数增多,中国通才教育的收益也同比增加2.5%为3.31亿元,溢利约1.08亿元,同比下降21%。在这七家公司中“垫底”。

中国通才教育是山西一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运营着山西工商学院,其为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23/2024学年,该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9416名,较上一学年上升2.3%;新招学生5639名,较上一学年上升3.7%。

学生人数增加,中国通才教育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是什么?橡树实验室曾就相关问题给中国通才教育留言,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一边是七家民办高等教育企业合计挣了180亿,另一边则是一些民办高校困于生存。

去年9月,南京一所由民转公的高校被曝疑似停办,多名教职员工被解聘。上海一所民办高校今年在江西、四川、河南、贵州等地招生都面临不同程度断档,特别是在上海首轮投档更是创下“零报考”的记录。

放眼海外,美国高校也迎来一波“倒闭潮”。去年4月以来,美国两所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韦尔斯学院、费城艺术大学相继宣布闭校。另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美国高校关闭速度急剧加快,平均每周有1所高校停办。

从财报上看,这7家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盈利增长的原因极为相似,除了学生人数增长,另一个就是上涨学费,精准“狙击”家长的钱包。

以新高教集团(中国新高教集团有限公司,2001.HK)为例,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12.2%,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3.8%至24.1亿元,其中八成以上的主营收入来自学费和住宿费

2024年,新高教集团学费贡献的收入约为21.28亿元,涨幅为13.17%;住宿费贡献的收入为2.64亿元,同比上涨了18.92%。

新高教集团也在财报中直言,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持续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持续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促进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稳步增长。

新高教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孝轩介绍,目前,集团举办了云南工商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恩施学院等8所高校,在校生13.9万余人。由此测算,新高教集团2024年的平均学费约为1.5万元。

而新高教集团2023年年报显示,学费收入约为18.98亿元,在校生14万人,平均学费约为1.4万。

一年时间,新高教集团平均学费上涨了14%

同样上涨学费的,还有拥有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的中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控股有限公司,1756.HK)。

中国职业教育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的平均学费为21564元,相比2023年的19110元,平均学费上涨了12.84%。

对此,中国职业教育相关负责人向橡树实验室表示,“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逐步优化的收费标准,带动了平均学费的上涨。”

此前,ABC排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办大学普通类专业学费最高为149985元,最低为6000元,中位数为21000元

橡树实验室梳理发现,以厦门一所民办高校为例,自2015年以来,其学费在9年内历经3次调整,涨幅超过50%。

被网友戏称为“高校刺客”的上海兴伟学院,仅学费加住宿费,本科4年共需向学校缴纳64万元,“加上生活费和其他杂费,70万也不一定能读下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民办学校上涨学费,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他看来,民办学校跟公办学校不一样,必须靠学费来维持生存,随着各方面物价上涨,民办学校的学费自然也就会上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民办学校涨学费,实际上也是正常现象,“随着整体的办学成本提高,包括教师队伍的薪酬待遇提高,民办学校就有涨学费的这种需求。”

橡树实验室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上市公司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学校不得不涨价应对成本上涨压力,但更多的钱却是进了老板和高管的钱包。

以中教控股为例,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其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中的“薪金及其他津贴”为17.64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1亿元。其中,于果、谢可滔、喻恺、王睿等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的薪酬合计为805.3万元。

财报显示,于果、谢可滔均为中教控股的控股股东。2024胡润百富榜显示,于果、谢可滔均以53亿元的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

喻恺,39岁,于2024年6月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和提名委员会主席,为于果之子。王睿,35岁,同样于2024年6月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则为谢可滔的外甥。

最新的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中教控股现金储备66.26亿元,因此董事会建议派送末期每股股息10.28分,合计2.79亿元。2023年,中教控股分红金额为3.45亿元。

有分红计划的不止中教控股,还有中汇集团。

年报显示,中汇集团董事会建议向公司股东宣派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总额约为1.178亿港元。此前,中汇集团也有分红。2022年和2023年年度,中汇集团派发的末期股息分别为9211.4万元、9326.1万元,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公司还派发了1亿元的中期股息。

在涨学费和分红之间,老板们选择了两个都要

“花几十万读个民办本科,究竟值不值?”2024年秋季开学,这一话题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

在储朝晖看来,“只要家长、学生认为读这个学校值,自然会愿意出这个钱。”

熊丙奇则认为,民办学校学费高还有学生去读,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民办学校本身就是跟学生提供一些差异化的选择,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学生在报考的时候选择这个民办学校,也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学生他可能想上本科院校,但是按照自己的分数实力不够上好的公办本科院校,就可能会选择民办本科。

“这也是一些家庭的现实,这些学生家庭可能经济情况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为了获得一个本科学历。”

熊丙奇也提到,随着教育观念转变,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上了本科线,但是由于家庭情况不是特别好,会放弃民办本科去选择公办的高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自2022年起,这是全国人口负增长的第二年,而且降幅从-0.60‰扩大到-1.48‰。

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直言,高等教育人口增长还有十年的增长期,预计将在2035年前后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结构中,民办学校目前处于非优势地位。若人口下降,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随着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以及出生人口减少,这些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又该如何应对?

“我们不会只局限于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相关负责人向橡树实验室表示,目前集团和投资者也关注到了这个变化,未来集团对学校的规划是发展成一个大学园区、产业园区。

据了解,中国职业教育旗下的办学用地都是出让土地,接下来集团会顺应近几年产教融合这个大方向,不只是跟企业合作,给企业输送人才,而是直接把企业引入到大学园区里面,更好地利用学校自持的土地、建设楼和设备,二者相辅相成。这不仅能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学校和企业、产业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熊丙奇看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大学不能再追求规模发展,而是要走特色办学之路,特别是民办高校,通过提高教育回报率,苦练内功,提升自己在行业里的竞争力,从而吸引学生报考,提高被录取学生报到率。

如果民办大学收更高的学费,而不能提供差异化的教育,那么,“退场”或不可避免,只要学生不再选择,民办大学就将没有生存空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也曾表示,民办教育要转型,从做大转向做强,人口规模大的阶段就做大,人口规模小了,就转向做强,教育强国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做强,民办不能成为短板。民办学校的强,未来更多指向优质与特色。今后对民办教育的评价不能还拿规模说事儿,更多的要从质量、特色上去评价。

同时刘林认为,民办学校也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应从学生家庭可承受能力和实际成本出发制定收费标准,收费高低要与学校质量、特色挂钩,而不是追求利润率,坚决反对为牟取暴利而高收费。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