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三峡巫山,共融教育新篇

B站影视 2025-01-15 10:56 2

摘要: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偏远地区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栖霞市教学研究室慕文华便是其中一颗,她跨越一千六百多公里的距离,从山东烟台来到了重庆巫山,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支教乐章。

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15日讯 (通讯员 刘扩 摄影报道)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偏远地区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栖霞市教学研究室慕文华便是其中一颗,她跨越一千六百多公里的距离,从山东烟台来到了重庆巫山,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支教乐章。

心怀使命,踏上征程

2024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以及对支教工作的初心使命,慕文华与她的同伴们在烟台市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从蓬莱机场出发,历经飞机、地铁、动车的长途辗转,耗时十多个小时,抵达了素有“壮丽三峡,秀美巫山”美誉的隐秘山城,就此开启了一场跨越一千六百多公里的教育修行之旅。

酷热试炼,初心如磐

初到巫山,慕文华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高温持久战,整个巫山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气温连续多日高达38℃。她居住的地方离支教单位有三十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在这酷热的天气里,这段路程成为了对她耐力与意志力的双重考验。每一步踏在滚烫的地面上,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每一次高温下的前行,都进一步锤炼了她内心的意志;每一滴流淌的汗水,都成为了她坚守初心的见证。“我既然选择了来到这里,就一定要为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做点什么。”慕文华坚定地说。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巫山师生的关爱,支撑着她在酷热中坚守,每天按时往返于住处与支教单位之间,全身心投入到重庆市巫山县教委教学研究室的支教工作中。

下庄取经,汲奋进力

去年9月15日,在烟台驻巫山挂职干部的带领下,慕文华与其他支教教师一同来到了竹贤乡下庄村,开展“学习下庄精神,致敬时代楷模,谱写支教新篇”的活动。在那里,通过参观历史照片、文物以及观看《绝壁上的天路》纪录片,慕文华深刻感受到了“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了她在支教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灯塔。她下决心要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支教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要像下庄人那样,坚守信念,毫不退缩,牢牢把握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宝贵契机,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巫山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坚实力量。

讲座赋能,播撒理念

为助力巫山县初中化学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新教材,10月9日,在巫山县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新教材培训会议上,慕文华老师精心准备并做了题为《基于大概念统领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程标准的核心要点、教材内容的深度剖析、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等多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形势与方向,强调教学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化学观念的构建,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次讲座为巫山县初中化学教师在运用新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清晰、具体的思路与方向。讲座结束后,许多教师纷纷主动与她交流,他们表示,这场讲座为自己拨开了教学的迷雾,对新教材的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对未来的教学也更有信心。“能为这里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在教学上有新的思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慕文华欣慰地说。

课堂深耕,助校提优

深入当地学校,全面掌握教学实况,是慕文华支教工作的核心。每到一所学校,她都会认真观摩每一堂课。听课时,她仔细记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师生互动情况。课后,她会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坦诚的交流。在评课环节,她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能敏锐捕捉闪光点,给予教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又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且具实操性的改进意见。一次,慕文华观察一位老师讲解化学实验,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随后的评课她便建议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亲力亲为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沿教育理论知识,慕文华还积极为当地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助力他们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组织与呈现教学内容,到精心策划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每个环节都给出细致入微的建议。在慕文华的努力下,巫山县许多化学教师的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稳步且有效的提升。

暖情相伴,谊结异乡

巫山地形复杂,不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山路崎岖艰险,车辆行驶颠簸剧烈,曾一度让慕文华吃尽了晕车的苦头。当地同事们很快留意到了她的艰难处境,从那以后,只要一同乘车出行,同事们总会第一时间贴心地把副驾驶座位让给她,他们深知,这个位置相对颠簸较小,能稍稍缓解她的不适。一路上,同事们还会陪她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让这段原本难熬的路途,多了几分温暖与慰藉。除了晕车,语言不通也是横亘在慕文华面前的一道难题。每次和老师们研讨教学,语言障碍就格外突出。老师们谈兴正浓,方言如连珠炮般不断,她只能尴尬的努力捕捉零碎字词,试图拼凑出完整的意思,内心却满是焦急与无奈。好在支教单位的同事很快察觉到她的窘迫,此后,只要有她参与的交流场合,同事们总会及时且贴心地提醒:“大家说普通话哦,方便慕老师一起交流”。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恰似暖阳,温暖着她的心。而每逢节假日,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细心的同事总能在这时热情相邀,与她一同前往巫山当地的风景名胜,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巫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领导与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下,远离家乡的慕文华不仅真切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更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让她在异乡的生活也充满了温暖与归属感。

夕阳洒下暖橙色余晖,给街道披上一层薄纱。结束一天的忙碌,慕文华缓缓走在下班的路上,忽然,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呼喊声,她抬眼,见巫峡初中的一位化学老师,正笑着快步走来。热情说到:“慕老师,您今天忙了一天,辛苦啦!”随后,便分享起自己的课堂趣事与教学新想法。看着老师真诚的模样,慕文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些为拉近与老师们的距离所付出的努力,为解决教学难题而绞尽脑汁的日夜,此刻都有了价值。在这远离家乡的支教之地,能收获如此真挚的情谊与认可,她确信,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站在支教时光的节点上,慕文华的目光坚定而炽热。她深知,自己的支教生涯不过才拉开序章,未来的日子,她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为专业的素养,全身心地扎根于巫山教育的土壤之中,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支教情谊,化作一座坚固桥梁,紧密连接起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事业,共同书写教育公平与发展的壮丽篇章。

责编:赵巍巍

来源:大小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