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触及2008年以来的高点;30年期日债收益率向上触及2.9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30年期德国国债和同期限英国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行。
谁被“恐慌”击中?
全球市场再遇关键时点
—— 股指期货专栏 ——
近日全球长期限债券利率普遍上行。.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触及2008年以来的高点;30年期日债收益率向上触及2.9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30年期德国国债和同期限英国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行。
全球市场再次被“恐慌”击中,提心吊胆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关注哪些?
一、行情回顾:美日债市巨震
1.美债拍卖惨案
5月22日凌晨,美国财政部20年期国债标售数据出炉,本次发行的最高中标利率达到5.047%,较预发行利率5.035%高出约1.2个基点,也是近6个月来最大尾部利差,投标倍数也从近六个月平均水平2.57下降至2.46。
在20年期美债拍卖表现不佳的影响下,美债收益率大幅飙升。其中,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升至4.604%,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升至5.096%。
无独有偶,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引发股市、汇市交易者情绪进入悲观,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的黑色星期三。
美债拍卖前后收益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
2.日债“信仰”崩塌
2025年5月20日的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历史性溃败,投标倍数跌至2.5倍(2012年以来最低),尾差飙升至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14,直接导致4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59%的历史高点。
拍卖结束后,二级市场中的最新发行的30年债与40年债的利率也突破了历史新高。
日债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
二、债市危机:流动性会枯竭吗?
我们回溯历史,看看三次震撼全球的债灾,如何影响全球资产市场流动性,又是如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将市场推向深渊的。
1.2008 年雷曼时刻:从次贷到全球崩盘
起初是大量房贷违约,接下来是次级贷款违约,MBS 价格暴跌。市场投资者大量抛售,造成流动性危机。即使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也未逃脱,国债价格随之大幅下跌,最终导致股债双杀的惨烈局面。与此同时,商品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原油价格从 147 美元暴跌至 33 美元,铜价直接腰斩,整个市场陷入了恐慌性抛售的恶性循环。
从数据上看,这场危机相当惨烈。标普 500 指数累计跌幅高达 57%,国债期货贴水达到惊人的-5%,这意味着市场对未来国债价格极度看空,大量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而爆仓,引发了市场的踩踏式抛售。市场流动性几乎枯竭,金融体系濒临崩溃边缘。
2.2013“缩减恐慌”
2013 年,一场因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引发的 “缩减恐慌”,给全球新兴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暗示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市场预期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债收益率短短时间内跳涨 1%。
新兴市场国家经历的是噩梦一场。印度卢比在危机期间贬值幅度高达 25%;巴西股市更是遭受重创,累计跌幅达到 40%,与此同时,大宗商品铁矿石、原油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30%。
3.2020年美元荒上演无差别抛售
2020 年初受事件冲击下,市场陷入了极度恐慌的状态,投资者抛售各类资产,疯狂囤积现金,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 “美元荒”。
美债收益率一度降至 0.5%,但即便如此,依然无人问津。市场的流动性几乎消失殆尽,所有资产在投资者眼中都仿佛成了 “垃圾”。
三、下一步关注什么?
首先,美债方面,令人紧张的重点是6月的“天量”国债到期,同时叠加有部分计划新发国债,对于流动性紧张的担忧情绪有所升温。
具体来看2025年6月到期的美国国债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占全年到期总量(约9.2万亿美元)的70%以上。另外,美国计划在6月新发国债约1.4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续发长期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短债滚动发行等。
美债到期额
数据来源:WIND
其次,日债迎来了拍卖“高峰期”。日本财务省将在5月28日、6月3日、6月5日分别进行40年、10年、30年的国债拍卖,其中6月3日的10年国债拍卖尤为重要。届时如果10年国债的拍卖依旧“疲软”,则有可能带来日本收益率曲线的进一步整体上升。
另外,短期债券利率上行,资产波动率加大,市场恐慌情绪有上升,周内黄金、比特币等货币属性凸显,在市场资金炒作下表现不俗。后市市场或更关注资金流动性变化,如果投资者因担心资金流动性问题,而推动“去美元化”行情再次上演,黄金或再次受资金青睐。另外,美债或将“有惊无险”,谨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带来的全球资产价格共振。
来源:光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