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乐的时间旅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6 00:54 2

摘要:不知不觉,春天早被几场落雨冲刷殆尽,而窗外的喧闹声日渐隆重。阳光日渐强烈,河水更加嘹亮,树叶一日更比一日绿得厚重。在更漫长的白天和更短暂的夜晚里,夏天成片成片地袭来。天地间充满生的豪情,风里梦里都是不屈的欲望。

不知不觉,春天早被几场落雨冲刷殆尽,而窗外的喧闹声日渐隆重。阳光日渐强烈,河水更加嘹亮,树叶一日更比一日绿得厚重。在更漫长的白天和更短暂的夜晚里,夏天成片成片地袭来。天地间充满生的豪情,风里梦里都是不屈的欲望。

夏天的树叶更加繁茂了,从苍翠的树林,到野花盛开的山坡,到处散发着浓郁的草木气味,仿佛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在呼喊。万仞阳光倾泻下来。人间各地深深浅浅的绿荡漾开来。阳光像熔化的金箔,顺着村庄的青瓦屋檐、城市的玻璃幕墙,缓缓流淌下来,在晒得发烫的石板路、柏油路上,碎成粼粼波光。

科学家说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空间的一个维度。但我们普通人对它的存在有着无可非议的、尖锐的体验。古往今来无数人企图描写时间,我最喜欢的是博尔赫斯写的:“时间是构造我的实质。它是将我卷走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它是吞食我的老虎,但我就是老虎;它是燃烧我的火焰,但我就是火焰。”你说时间是什么?时间并非客观存在,而是我们记忆与印象的集合。对时间的体验是人类意识的标志。

时间本无形,不可感知,不可触摸。那它是从何时切入了生命的轨道,又是如何成为如实体一般的束缚和负累呢?想象最初时,时间大约只是一片无名的茫茫。如苍茫白雪,如汩汩河流。我们的祖先身处其间,在与土地的厮磨中渐渐体察出一些变化规律,于是以自然的流转为时间命名,而有了“春”“秋”——春之播种,秋之收获,是两个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节点,后来才又产生了“冬”“夏”。四时概念的建立,使我们从此有了春夏秋冬。

你不去真切地体验四时,又怎能真正拥有属于你的春夏秋冬?当浆果饱满地挂在高高的山上,深深的林中,挂在不属于任何人的野枝上,我只想整天晃悠在那样的低垂枝条下,什么也不想,只是伸出不怕被划破的胳膊,把夏日的颗颗浆果塞进嘴中。当云像神圣的大鸟飞过,天空一片高远无垠,我只想在一个懒洋洋的下午,躺在山坡上浮想联翩,任阳光盖在身上,青草铺在身下,仿佛一只草丛中的昆虫,一动都不动,不摇摆,也不飞翔,只是眼神遥远地沉浸于,远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青碧、透明和空无。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编码和存储记忆。你说春天难道只是悄无声息地枯萎了吗?像是落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没有留下一丝踪迹。不!春天生长出了夏天。在繁茂的夏之后,还有明媚的秋,萧瑟的冬,在漫长的岁月里,排序而来,循环往复。谁把光的尘粒磨得无比纤细,这轻盈的黄金弥散在整个世界,人们如嗡嗡飞翔的蜜蜂一样,打开内心的花朵,感知体外的时间涨落。

当钟表测量时间的幻觉褪去,我们触摸到的其实是意识本身的流动。衡量生命的不该是时间长度,而应该是意识穿透时间的深度。只想做一个自得其乐的时间旅人,眼眸照亮一岸春花春柳,手指摘下夏日枝叶间的浆果,鼻子缭绕秋天落叶的幽深气味,最后从身上拍落两场弥漫旷野的寒冬大雪。

来源:西安交大黎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