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国还在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之时,以色列真的会不顾后果地率先动手吗?一旦以色列行动,中东是否会陷入新一轮大战的泥沼?
据多名知情官员透露,以色列正在为打击伊朗核设施做准备,军事演练与武器部署等迹象已悄然浮现。
在这个敏感时刻,所有人都在关注:在美国还在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之时,以色列真的会不顾后果地率先动手吗?一旦以色列行动,中东是否会陷入新一轮大战的泥沼?
以色列的军事准备,绝非虚张声势
据美国情报机构披露,以色列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层频繁发出强硬言论,似乎在为一场大战造势。
而在实地行动上,更是调动空对地弹药进行空军演习,这显然不是普通的军事训练,而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准备行动。
回顾历史,以色列在开战前夕常常会采取类似步骤。1981年,以色列轰炸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让伊拉克的核计划瞬间化为泡影;2007年,以色列又对叙利亚核设施发动打击,再次展现其在核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有了这些先例,此次以色列的行动显然并非虚张声势那么简单。
此外,以色列对于美国主导的伊核谈判始终抱有深刻疑虑。
在以色列看来,如果协议无法禁止伊朗的铀浓缩活动,或者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做出过多让步,那么以色列很可能会选择单方面行动,试图通过既成事实打破谈判进程,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以色列为何此时考虑动手?
从军事与战略态势来看,当下对以色列而言,似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动手窗口。
首先,伊朗正处于几十年来最为虚弱的状态。内部政治方面,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与政府之间在是否对美妥协的问题上分歧加剧,这种内部分裂无疑削弱了伊朗的决策效率和凝聚力。
在地区影响力上,伊朗支持的抵抗之狐,如哈马斯、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近年均遭重创,这使得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经济上,西方常年制裁叠加疫情、通货膨胀等问题,让伊朗的经济陷入困境,战略回旋余地严重受限。
其次,美国在当前阶段对伊朗并无明确军事介入意图。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仍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核问题;另一方面,美军正将更多精力转向亚太和欧洲,对中东的直接介入意愿趋弱。
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意味着在对伊朗采取行动时,受到美国掣肘的可能性降低,可操作空间更大。
动手容易善后难
然而,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以色列即使对伊朗发动空袭,也很难实现“一锤定音”的效果。
伊朗的核设施大多深藏于掩体之下,要摧毁其核心能力,需要高精度钻地弹药。但目前这种武器以色列仍高度依赖美国援助,若没有美军空中加油与后勤支持,其独立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打击效果也将十分有限。
伊朗的报复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尽管伊朗没有核武器,但其拥有的大规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系统足以对以色列构成毁灭性威胁。
而且,伊朗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地的代理人仍具有较强残存火力,一旦以色列发动攻击,中东很可能迎来一波连锁式冲突,局势将彻底失控。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以色列此时采取行动,美伊谈判恐怕也会因此彻底破裂。这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是打乱了其全球战略布局,尤其是在对华对俄等战略方面。因此,美国未必真愿为以色列的单方面军事冒险买单。
以色列的可能行动:小规模试探性打击?
从目前迹象分析,以色列采取某种小规模试探性打击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例如,利用夜间或假期时段突袭选择性轰炸1至2个目标设施,像伊斯法罕、纳坦兹、霍福尔多核中心。
在突袭成功后迅速撤离,并控制消息传播,确保冲突不扩大。同时,结合外交施压与舆论战,迫使伊朗让步,终止铀浓缩活动。一旦这种定点清除战略有效,且伊朗未大规模报复,则以色列达成了既定目的,打破谈判,延迟伊朗核进程,又能避免全面战争。
但如果伊朗不退反进,那么局势将彻底失控,中东战火必将重燃。届时,美国很可能被迫介入,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航母打击群恐一并成为伊朗的打击目标。
当前,以色列正处于战略焦虑之中。不满伊核谈判进展,又无法接受未来一个可能会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而美国虽是以色列最大靠山,却也在台前推行以谈促稳的中东策略。
以色列是否动手,既取决于伊朗的回应,也取决于美国是否最终妥协。一旦美伊达成一项以色列无法接受的协议,那以色列政府很可能会选择孤注一掷。
中东局势,就像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成为那根点燃战火的导火索。未来究竟走向何方,是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还是战争的阴霾笼罩中东,我们拭目以待。
但无论如何,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平与稳定才是中东地区人民最渴望的福祉。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