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藏高原腹地,广袤的青海草原上,牧草随风起伏,成群的牛羊悠然觅食。近年来,青海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三江源的碧水青山重现生机,黑土滩的退化草地焕发新绿。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生态保卫战中,一家家小微企业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力军,而中国银行城东支行的一揽子
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23日电 (王文博)青藏高原腹地,广袤的青海草原上,牧草随风起伏,成群的牛羊悠然觅食。近年来,青海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三江源的碧水青山重现生机,黑土滩的退化草地焕发新绿。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生态保卫战中,一家家小微企业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力军,而中国银行城东支行的一揽子普惠金融服务,正化作汩汩活水,滋养着高原生态经济的沃土。
急单压顶:八百万资金七日救场
作为扎根高原的生态建设“老兵”,青海某草原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凭借着专业技术和先进设备,深耕草原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领域,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中屡创佳绩。公司在成功落地诸多生态项目后,2025年初,公司再次斩获一合同金额超1500万元的项目。
“高原地区气候特殊,草籽播种时间就只有那一段时间,但那个时候我又刚好在回款期,真实一言难尽啊!”企业主一边回忆,一遍感叹着。
得知企业困境后,城东支行迅速行动。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流贷+政采贷”产品组合,通过“抵押+信用”的融合模式,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8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及时满足了企业采购需求。
“这笔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有了金融支持,我们按时完成了播种任务,今年草原植被覆盖率预计能提升10个百分点。”
破局融资:创新模式激活生态链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银税+政采”深度融合——中行城东支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持续创新。针对生态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该支行优化审批流程,根据企业特点精准匹配普惠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了融资的时间成本。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中行城东支行已累计为生态建设领域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近2500万元,支持项目覆盖草原鼠害防控、荒漠化防治、流域生态修复等多个生态领域。
不止于贷:全链条服务暖企心
除了资金支持,中行城东支行还为这些小微企业匹配了结算、代发工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通过建立专属服务团队,定期回访了解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
“以前办理业务要跑好几趟银行,现在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很多业务都能在线上解决,省时又省心。”一位企业财务负责人说。
2025年年初以来,中行城东支行普惠贷款投放突破2亿元,惠及80多家小微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生态建设、农耕畜牧、产品加工、民生便利等多个领域。这些金融动能不仅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也为支行自身发展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小微企业、支持绿色发展,既是责任所在,也是发展机遇。"中行城东支行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金融产品与企业的适配经验,为青海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青海高原上茁壮成长,成为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城东支行的实践证明,当金融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必将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完)
来源:豪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