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4。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被誉为地球第三极。这片广袤的土地养育了古老的民族,同时也演绎着独属于第三极的自然传奇。让我们一起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4。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被誉为地球第三极。这片广袤的土地养育了古老的民族,同时也演绎着独属于第三极的自然传奇。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去聆听这片高原上的生命演奏的独特乐章。
青藏高原的范围
提起青藏高原我们就会联想到高寒和荒芜,然而这片神奇的土地并不是生命的禁区。相反,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最富传奇色彩的动物世界。由于青藏高原相对独立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特有的物种。说起这里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那可就太多了,有金丝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喜马拉雅塔尔羊、藏野驴,西藏棕熊,亚东鲑鱼、藏弥猴、藏马鸡、白唇鹿等等。
野牦牛是偶蹄目牛科牛属哺乳动物,又称亚归、髦牛。头形稍狭长,脸面平直,鼻唇面小,耳相对小,颈下无垂肉,四肢粗壮,蹄大而宽圆,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头脸、上体和四肢下部的被毛短而致密,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被长毛;尾部长毛形成簇状,下垂到肩部;头上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上颚无牙,下颚的牙也不大。
野牦牛群
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雄性最大个体可重达1000公斤。寿命约为25—30年。野牦牛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北部延伸至新疆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喜群居。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各种环境中。
野牦牛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在中国青藏高原有2万—3万头,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总数不足8000头。作为易危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
金丝野牦牛和普通野牦牛体态相当
野牦牛里还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金丝野牦牛,这可是比大熊猫更为稀有的物种,据统计金丝野牦牛的数量不超过200头。金丝野牦牛在体形特征与生态特征方面与普通的野牦牛没有明显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毛色呈金黄色。目前就金丝野牦牛是否为普通野牦牛基因突变形成的,还是将其单独列为野牦牛的一个亚种还存在许多争议。金丝野牦牛数量稀少且只分布在羌塘自然保护区。
金丝野牦牛
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20-140厘米,尾长14-16厘米,肩高65-70厘米。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该物种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背毛厚密。上体淡棕褐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均白色。背毛色同体背,尾侧及尾尖白色,尾腹面裸露。
藏羚羊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大多数时间是通过植物和雪获得水分。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和新疆),少量见于拉达克地区。
2024年,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经过多年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高原精灵藏羚羊野外种群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万只。
藏原羚与藏羚羊
在青藏高原还有一种羚羊它的名字与藏羚羊相差无几,但两者实际差别很大,这种动物就是藏原羚。藏原羚是牛科、原羚属动物。体形比普氏原羚瘦小,体长84-96厘米,体重11-16千克,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耳朵狭而尖小。四肢纤细,蹄窄;被毛浓而硬直,脸、颈和体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黄棕色边缘的白斑,其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内侧及尾下部白色。
藏原羚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经绒蒿等草类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为主要的摄食时间,同时也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在食物条件差的冬春季节,则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觅食活动。
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西藏黄羊”之称。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几乎遍布整个青藏高原(中国),向印度的两个毗邻地区(拉达克、锡金)延伸一小段距离。超过99%的范围在中国。
喜马拉雅塔尔羊,是偶蹄目牛科塔尔羊属动物。喜马拉雅塔尔羊外形很像山羊,体型比普通山羊大,体型粗壮。头形窄长,脸面显直,颌下无胡须,头骨显著窄长,额、鼻面平直,鼻骨亦窄长,前端尖削,后端较钝。雌、雄皆具同形角,雄羊角比雌羊角粗大。通体被毛粗硬,除头部、四肢下部的被毛短而紧贴以外,其余各处毛长而蓬松。全身几呈暗灰褐或褐黑色,老年雄羊色调更深暗,体色随大小、性别的不同而异。尾色与体色相同。
喜马拉雅塔尔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为喜马拉雅山系特有种,主要集中在中、西段喜马拉雅山,仅分布于山体的南麓林区。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克什米尔以及印度的旁遮普等地区。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间的山地森林带的山崖平台和僻静的林缘陡坡。喜马拉雅塔尔羊喜群居,一年四季有较固定的活动区域,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白天隐身于陡峭山坡上的茂密灌丛里,傍晚出来觅食。老年雄羊在夏季离群,组成小群,爬上山林中栖居,直到9月中旬返群,一起过冬。性机警,难接近,视觉、听觉、嗅觉均发达。以食草本植物为主。冬季发情交配,翌年5~6月产仔,每胎1~2仔,寿命约18年。
喜马拉雅塔尔羊又称狮子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分布范围相当狭小,被捕杀现象时有发生,种群数量稀少,仅有500头。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近危(NT)等级;《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中国已成立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西藏樟木口岸自然保护区和西藏江村一冲色自然保护区等。
藏野驴
藏野驴是奇蹄目马科马属哺乳动物,别名藏驴、野马。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灵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
藏野驴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新疆阿尔金山、昆仑山、乔戈里峰等地。栖息于海拔4200-5100米间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山地荒漠带。通常出没于开旷的山间盆地、平缓的河谷阶地、丘陵、湖滩地等。6-9月间,可见结群活动,每群6-10头或20-40头不等,大群可见100头或200头以上,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行走路线较固定。以白草、固沙草、芨芨草、苔草、各种针茅等为食。每年7—12月为繁殖季节,每胎产1仔。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特产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全球范围仅有三种野驴,分别为:非洲野驴、藏野驴、蒙古野驴。而我国就分布有藏野驴和蒙古野驴,大家知道藏野驴和蒙古野驴的区别么?
西藏棕熊
西藏棕熊是食肉目熊科棕熊属哺乳动物,又称藏马熊、蓝熊、马熊。西藏棕熊体长约1.8-2.1米,肩宽约1米,体重最大者接近400千克。躯体粗壮强健,头宽而吻尖长,耳壳圆形,站立时肩部隆起,尾短,前足腕垫不与掌垫相连,毛被丰厚,脚掌裸露,具厚实的足垫。毛色以棕褐色为主,老年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颈部有一白色领环;胸前有大的白色月牙形斑,一直向背延伸到肩部;两耳和四肢一般呈黑褐色;爪色随四肢色而变化,多为淡色。
西藏棕熊主要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以北、以东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等地。属高寒种类,多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针叶林,寒漠和草原草甸地带。独居,昼行,善攀爬,能游泳。常有冬眠习性。
西藏棕熊数量不多,是中国一种比较珍贵的高原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亚东鲑鱼又叫斑点鱼
青藏高原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等因素当地的藏族不吃鱼,但事实上青藏高原渔业资源并不匮乏,在雅鲁藏布江等河流里有许多西藏特有的鱼,此外羊卓雍错、纳木错等许多湖泊里都生存着巨量的鱼,而且这些鱼几乎从未遭到捕劳。而西藏最为独特的则是亚东县亚东河里的河东鱼。
亚东鲑鱼,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亚东鲑鱼为亚东特产鱼,是西藏自治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鲑形目鲑科鱼类,俗称亚东鲑(或河鲑、山溪高尾鲑)。亚东鲑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且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人工养殖的亚东鲑鱼是一种优质水产品。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亚东鲑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拉萨水产市场上养殖的亚东鲑鱼售价高价300元/斤。
亚东鲑鱼为中小型鱼类,侧扁、俊形,野生常见个体平均不足20厘米;一般重量为0.1-0.25千克。背部绿褐色,从背至腹颜色渐淡,腹部几乎呈白色,头、背、鳍均有黑色斑点,鳍上另有红色和绿色花点,色彩艳丽动人。亚东鲑鱼体肥满、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无肌 间刺,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作脑黄金的DHA、血管清道夫的EPA含量高于其他鱼类数倍。100克亚东鲑鱼含粗蛋白≥17.2克、脂肪≥5.2克,、维生素A≥250微克、维生素E≥1.6毫克、胆固醇≥50毫克、不饱和脂肪酸EPA≥5.55克、DHC≥10.78克、氨基酸总量≥17.5克。
藏弥猴
青藏高原并不完全是高寒缺氧的环境,藏东南的林芝是高山峡谷地带原始森林密布,又是西藏的水汽通道。这里分布着藏弥猴。藏猕猴是猕猴的西藏亚种。体长51-63厘米。主要特征是尾短,大约是体长的一半,约长19-30厘米。具颊囊。躯体粗壮,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
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藏马鸡别名哈曼马鸡。体型较大,体长约85厘米,雄性藏马鸡大于雌性藏马鸡,雄性体重约2.6千克,雌性体重约1.7千克。雌雄羽色相似。全身深灰黑色。头顶绒黑色。眼睛周围红色,面颊红色,白色耳羽簇显著突出于头部,形似白胡子。两翼近黑色。中胸近白。脚红色。尾羽平展排列,蓬松,披散下垂如马尾,中央尾羽特长,且高拱于其他尾羽之上,弯曲的丝状尾羽具紫铜色光泽。
藏马鸡分布于印度的最北部和中国西藏东南部。该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约3000米-5000米的干燥河谷中的森林灌丛、针阔混交林的边界、长满草的土坡和草甸中。
2021年,藏马鸡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4年,藏马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白唇鹿是鹿科、鹿属动物。体型高大,体长为100-210厘米,肩高120-130厘米,尾巴是大型鹿类中最短的,仅有10-15厘米,体重130-200千克。头部略呈等腰三角形,额部宽平,耳朵长而尖,眶下腺大而深,十分显著,可能与相互间的通讯有关。最为主要的特征是,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因白色延续到喉上部和吻的两侧,所以得名,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约在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有垂直移动和水平迁移的习性。10-11月发情,翌年5-6月产仔,每胎1-2仔。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
旱獭
其实青藏高原还有旱獭、西藏狼、高原鼠兔、雪豹、岩羊、秃鹫等许多野生动物,但像旱獭和雪豹等动物并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所以就没有在文中详细加以介绍。总而言之,青藏高原第三极有许多特有的物种,是地球其他区域所没有的。这些高原上的动物赋予了这片土地许多传奇色彩,它们是大自然的宠儿,我们要爱护这些野生动物,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纯净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第三极。
来源:阿玉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