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市场步入调整周期:结构性分化下的行业变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23:15 2

摘要:根据航运网站shippingherald报道,2025年的全球造船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周期性调整。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丹麦船舶金融(Danish Ship Finance)以及国际知名经纪公司BRS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三年

根据航运网站shippingherald报道,2025年的全球造船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周期性调整。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丹麦船舶金融(Danish Ship Finance)以及国际知名经纪公司BRS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三年订单激增与投资热潮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新船订单量与价格同步下滑,标志着行业从繁荣期转向结构性调整阶段。这一转变不仅折射出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也揭示了航运业绿色转型与产能过剩交织的复杂挑战。

自2022年全球贸易复苏以来,造船市场曾一度呈现井喷式增长。航运公司为抢占市场红利,争相下单扩充运力,推动新船价格在2024年达到历史高位。然而,这一趋势在2025年戛然而止。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全球新船需求同比锐减57%,新船价格指数较年初下跌1.2%。尽管降幅看似温和,但这一转折点打破了此前连续三年的上升通道,成为市场疲软的重要信号。

细分市场的分化尤为显著:油轮价格受能源运输需求放缓冲击最大,年初至今已下跌5%;散货船价格跌幅为2.2%,集装箱船则为1.4%。这一差异映射出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动——能源供应链重构导致油轮运力过剩,而集装箱船因电子商务与区域化贸易支撑仍具韧性。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集装箱船新订单逆势增长至113艘,远超2024年同期的18艘,表明部分船东仍在押注区域航运网络的长期需求。

市场调整的根源在于全球宏观经济与行业周期的共振。VesselsValue统计显示,2025年1-4月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新订单仅369艘,较2024年同期下降37%,较2023年同期减少26%。这一收缩与三大核心因素密切相关:

运费率下行削弱投资意愿
2025年初,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与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步回落,船东盈利空间收窄。以散货船为例,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放缓叠加巴西农产品出口季节性波动,导致即期运费较2024年峰值下降30%。收益预期的恶化迫使船厂通过降价争夺订单,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全球不确定性抑制资本支出
BRS报告指出,地缘政治冲突、能源转型政策摇摆及欧美经济体通胀压力,使船东对新造船投资趋于谨慎。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碳排放强度指标(CII)的修订方案尚未最终落地,部分船东选择推迟投资以观望技术路线。产能过剩与船厂竞争激化
当前全球造船产能仍高于实际需求,尤其是中小型船厂面临生存危机。丹麦船舶金融报告显示,未获得长期合约的船厂为维持产能利用率,不得不接受更低利润率订单。韩国现代重工、中国船舶集团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与技术壁垒,进一步挤压中小船厂市场空间。

市场调整周期中,船厂竞争力分化的核心逻辑已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前全球至少50%的新造船需满足零排放燃料要求,这一趋势倒逼船厂加速技术创新。以甲醇动力船与氨燃料船为例,2025年此类订单占比已从2023年的12%跃升至28%,且溢价能力显著高于传统船舶。

然而,绿色转型亦加剧行业马太效应。大型船企凭借雄厚的研发资金与专利储备,主导清洁燃料船舶市场。例如,韩国三星重工推出的氨燃料推进系统已获得马士基等巨头的批量订单,而多数中小船厂仍困于内燃机船的技术路径依赖。BRS预测,若新船价格跌幅超过10%,将有至少20%的亚洲中小船厂被迫退出市场

短期来看,市场调整压力仍将持续。BRS预计,2025年新船价格整体跌幅可能扩大至10%,其中油轮与散货船承压最重。但从中长期视角,三大结构性机遇正在浮现:

区域化贸易催生细分需求
北美近岸外包与东南亚制造业崛起推动支线集装箱船需求增长。2025年集装箱船订单逆势上升即印证这一趋势,2000-8000TEU中型船舶成为船东配置重点。替代燃料船舶进入爆发期
随着绿色融资成本下降与碳税政策落地,LNG双燃料船与甲醇动力船订单占比将持续提升。克拉克森研究预计,2026年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比将突破40%。老旧船队更新需求释放
当前全球商船队中,15年以上船龄占比达22%,其中散货船与油轮占比更高。IMO碳强度监管趋严将迫使船东在2025-2030年间加速淘汰高排放船舶,为新造船市场提供托底支撑。

2025年的全球造船市场正处于“减速换挡”的关键节点。价格回调与订单萎缩虽引发短期阵痛,却也倒逼行业摆脱粗放扩张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船厂而言,能否在绿色技术研发、数字化生产体系与供应链成本控制上构建护城河,将决定其在下一轮周期中的生存地位。而对船东来说,审慎评估运力供需、锁定低碳船舶技术路线,则是穿越市场波动周期的关键策略。

来源:海员气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