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定要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5:20 2

摘要:《资治通鉴》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既需火候,亦需巧手。”世间万事,皆如行舟逆水,不进则退。然世人常困于“未备周全”之虑,踌躇不前,终失良机。司马光笔下的千年兴衰,早已道破玄机:成事者,未必始于完美,却必成于果敢。上车虽易,调整姿势却需智慧;然若不先登车,纵有

《资治通鉴》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既需火候,亦需巧手。”世间万事,皆如行舟逆水,不进则退。然世人常困于“未备周全”之虑,踌躇不前,终失良机。司马光笔下的千年兴衰,早已道破玄机:成事者,未必始于完美,却必成于果敢。上车虽易,调整姿势却需智慧;然若不先登车,纵有万般能耐,亦不过空谈。

《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恰是“先上车”之典范。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步步紧逼,李世民若再犹豫,恐性命不保。彼时,他手中兵力不足,人心未定,甚至连亲信尉迟恭亦劝他“速决”。李世民深知,若待万事俱备,必为他人鱼肉。于是当机立断,率八百亲兵伏于玄武门,一举诛杀太子与齐王。

事成后,朝野震动,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然此时的大唐,内有权臣猜忌,外有突厥虎视,可谓危机四伏。但李世民未因乱局而退缩,反而以“先上车”之魄力,迅速推行三省六部制,广纳谏言,终成贞观之治。司马光评其“临危不惧,以寡制众”,正是因其敢于在动荡中起步,再借势调整。

反观隋炀帝杨广,虽雄才大略,却因苛求“完美开局”,耗尽民力修运河、征高句丽,终致天下大乱。司马光叹曰:“炀帝非无才,惜其不知进退。”可见,先登车者未必全胜,但畏首畏尾者注定败亡。

今人处世,亦当如此。职场新人常因“经验不足”而怯于担当重任,殊不知机会稍纵即逝。昔有程序员张一鸣,初创字节跳动时,算法未精、资源匮乏,却敢以“今日头条”试水,边做边改,终成巨头。司马光若在世,或会笑言:“车已启程,何惧颠簸?”

上车易,行车难。《资治通鉴》中,汉武帝刘彻的边疆政策,恰是“调整姿势”之绝佳案例。初登基时,匈奴屡犯边境,汉朝屡战屡败。刘彻未因一时失利而放弃征伐,反而以“马邑之谋”为起点,逐步调整战略。他先派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以骑兵突袭瓦解匈奴主力;后又设河西四郡,移民实边,化军事胜利为长治久安。

然此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元狩四年,霍去病率军远征,因粮草不济,险些全军覆没。刘彻未因此否定全局,而是迅速改革后勤,设“均输法”调配物资,并启用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以财力支撑战争。司马光评其“善因势利导,不拘成法”,正是因其能在行动中不断修正策略。

反观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虽初衷甚善,却因固执“祖宗之法不可变”,强推青苗法、保甲法,终致民怨沸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汉宣帝故事讽之:“治国如医病,需对症下药,岂能一刀切?”

今人谋事,亦需懂得“动态平衡”。企业家雷军创立小米时,以性价比手机切入市场,后遭供应链危机,几近崩盘。但他未固守旧模式,而是迅速调整,布局生态链,投资芯片研发,终使小米绝处逢生。司马光若见之,或会颔首:“车行崎岖,能调轮轴者,方为良御。”

《资治通鉴》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终未能克复中原。后人或叹其“逆天而行”,然细观其策略,实为“先上车”之典范。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本欲以奇袭夺陇右,却因马谡失街亭而功亏一篑。若按常理,此败足以令人心灰意冷,但诸葛亮未困于挫败,反而迅速调整战术,改以屯田固守、分化魏国内部。此后五次北伐,他或联合东吴牵制曹魏,或以木牛流马解决粮草之困,甚至以“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司马光评曰:“孔明用兵,如弈棋布子,虽局变无穷,然步步为营。”其高明之处,正在于不惧开局之险,且在行动中不断汲取教训,化被动为主动。

反观同时期的袁绍,官渡之战前手握精兵良将,却因优柔寡断,错失战机。曹操曾讥讽其“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恰是因袁绍总想“万事俱备”再行动,最终反被曹操以弱胜强。《资治通鉴》借荀彧之口点破:“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一味等待“完美时机”,实为怯懦之托词。

今人治事,亦需此等灵活。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初入电动车领域时,技术尚不成熟,电池成本高昂,甚至被嘲讽为“白日做梦”。但他未因困难止步,反而以Roadster跑车“先上车”,打开市场;随后边量产边改进,从Model S到Cybertruck,每一代产品皆融入新技术。期间遭遇产能地狱、自动驾驶事故等危机,他却以“快速迭代”之策化解,终使特斯拉成为行业标杆。司马光若见之,或会叹:“车行颠簸,然驭者能因势而变,故险途亦成通衢。”

《资治通鉴》中,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举,堪称“调整姿势”的深远布局。建隆二年,大宋初立,藩镇割据、武将跋扈之患犹存。赵匡胤未效仿汉高祖诛杀功臣,反设宴邀石守信、高怀德等大将,坦言“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众将惶恐请辞,他顺势收归兵权,改以文官治军、枢密院统调。此举看似温和,实为“边行边改”的智慧:既避免天下动荡,又将权力集中于中枢,为宋朝三百年基业奠定根基。司马光赞其“以柔克刚,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其不贪一时之快,而以长远眼光步步为营。

反观五代十国的短命王朝,如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勖,皆因得势后急于享乐、疏于调整,最终身死国灭。《资治通鉴》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总结此类悲剧,恰是因他们只知“上车”,却不懂“行车需修车”之理。

现代商战中,亚马逊的崛起亦是此理。贝索斯早年以在线书店“先上车”,随即不断调整战略:从引入第三方卖家、推出Prime会员,到布局AWS云计算、收购全食超市。每一步看似跨度极大,实则环环相扣。即便遭遇互联网泡沫破裂、电子书垄断指控等危机,亚马逊仍以“长期主义”坚持革新,终成万亿帝国。司马光若读此案例,或会提笔批注:“治国如植木,初栽时或歪斜,然岁岁修剪,终可参天。”

《资治通鉴》有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历史长河中的成败兴衰,无不印证“先上车,再调整姿势”的至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诸葛亮北伐……这些人物未必起步完美,却皆以果敢开局,以智慧应变。

今人立于时代洪流,机遇常裹挟风险,完美筹备多是幻梦。若学宋神宗固守“祖宗之法”,或效袁绍空待“万事俱备”,终将错失良机。唯有效司马光笔下之“良御”,先登车以握方向,再调轮以稳行程,方能在颠簸中行稳致远。

诗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车易,行车难;然不行车,何以至沧海?

来源:史韵拾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