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天,入地,下海!2024年,我们迎来中国科技的又一波高光时刻,接连涌现出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这些超级工程与大国重器,见证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了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硬核实力,也成为齐鲁晚报不惜版面、重磅报道的绝
于梅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梅君
上天,入地,下海!2024年,我们迎来中国科技的又一波高光时刻,接连涌现出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这些超级工程与大国重器,见证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了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硬核实力,也成为齐鲁晚报不惜版面、重磅报道的绝对“主角”。让我们一起回眸“绽放”在齐鲁晚报封面版上那些“国之重器”高光时刻,为了不起的中国力量点赞!
“天宫”首迎“90后”,“嫦娥”月背挖宝归
11月15日23时13分,伴随着点火指令,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本年度最后一次空间站任务圆满收官。
2024年,是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5周年,也是中国空间站建成两周年。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实施了4次重大发射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和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陆续升空,空间站两次上演在轨“换班”,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天宫”,在太空“胜利会师”。自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34次发射任务。
探索太空,相约月宫。2024年,航天科技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成就,莫过于我国成功实施嫦娥六号任务。6月25日,嫦娥六号历经53天的探月之旅,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携带1935.3克样品返回地球。
自2004年正式立项至今,我国探月工程已整整走过20年。20年来,我国在探月领域成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伟大跨越,中国深空探索的脚步愈发坚实。
从神十八乘组全员“80后”到神十九乘组首次出现“90后”,航天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未来不仅要完成空间站任务,还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天穹之上、星河之中,中国航天人“探月追星”,一次次书写逐梦的壮丽篇章。
“福建舰”海试成功,“三航母”劈波斩浪
5月8日下午,经历了8天海试的福建舰,驶回江南造船厂码头,按计划顺利完成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12月13日,国防部发布消息称,福建舰将逐步展开后续试验项目。
福建舰是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的全面试验,不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也为未来建造同类型甚至更大类型的航母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今年是中国海军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12周年和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5周年。伴随着福建舰首次海试的圆满完成,中国海军迈向“三航母时代”。
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两艘航母舰艏高昂,劈波斩浪;歼-15战机组成楔形编队飞过双航母编队上空,锤炼提升了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航空母舰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重要标志,12年间,中国人民海军航母部队从无到有、跨越发展,迈向“三航母时代”,大国重器劈波斩浪,一次次在深蓝航程上跑出中国速度。
歼-35A亮相,利剑破长空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开幕,多型武器装备首展首秀。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红旗-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舰载战斗机歼-15T、舰载电子战飞机歼-15D、舰载直升机直-20J等首次公开亮相。
歼-35A亮相航展,意味着我国空军已同时拥有歼-20和歼-35A两款隐形战斗机,中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歼-35A的隐身性能目前排世界第一,作战半径更远、飞行速度更快,将为中国空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新质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75年来,从“飞机不够,再飞一遍”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人民空军走出一条非同寻常的“逆袭之路”。75岁的中国人民空军风华正茂,正壮志凌云、振翅高飞。
极地求索四十载,硬核“极”建世界瞩目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在南极罗斯海域正式建成。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
11月1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南极科考之旅。这次考察,是中国在南极科研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历经40年探索,我国已基本创立了独立自主的南极考察研究科学体系,成为国际南极研究不可或缺的力量。
南极被誉为“解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和“天然科学实验室”。极地求索四十载,我国已形成“五站两船一基地”的南极考察格局,正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应有贡献。
“梦想”号钻探船入列,挺进陆海更深处
近年来,中国在推进对月球、火星等深空探索的同时,不断向深地和深海空间拓展。
水深超过2000米的大洋,一直是人类难以到达的秘境。11月17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梦想”号船长179.8米、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和海域11000米钻探能力,能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16级台风下安全生存,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可满足基础地质、无机地球化学等海洋全学科实时研究需求。
深地、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向下“钻研”的脚步从未停歇,不断叩开地球深处的“大门”,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最“深”实力。
巡天探宇“中国天眼”,国之重器“地下捕手”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崇山峻岭之间,“中国天眼”仰望苍穹,将人类“视界”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作为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自投用以来,已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助力人类不断拓展对宇宙的认知边界。而在建设地下大科学装置、捕获宇宙“幽灵粒子”方面,中国也抢占先机、“遥遥领先”。
从1956年人类发现中微子以来,对它的探索研究从未停止,然而由于中微子极难探测,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为深入探索中微子的奥秘,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2015年开建,并于今年12月18日启动液体灌注工作,灌注任务结束后,将于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预计运行约30年。这个深藏地下700米的大国重器有望捕捉“幽灵粒子”,探索更多宇宙奥秘。
编辑手记
科技筑梦,强国有我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2024年已进入倒计时。回望这一年,我国在航天、深海、科研等领域的众多国之重器纷纷亮相,它们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断前行的生动注脚。
这一年,嫦娥六号月背“挖宝”凯旋,续写“嫦娥奔月”浪漫史诗,不断拓宽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边界。从2000多年前屈原写下《天问》叩问苍穹,到如今“嫦娥”揽月、“神舟”飞天,“问天”不仅是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浪漫追求,更是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程的缩影……
这一年,“福建舰”横空出世,劈波斩浪,承载国人的深蓝憧憬,宣告我国海军步入“三航母时代”……
这一年,歼-35A战机亮相,犹如长空利剑,引万众瞩目。先进的航电系统、卓越的隐身设计,为我国领空编织起严密防护网,在它凌厉身姿背后,是我国航空工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厚积薄发……
这一年,“梦想”号深潜器勇闯万米深海,抗压、供氧、智能操控难题被逐一攻克,“梦想”号得以穿梭深渊,探寻神秘海底世界,驱动经济多元发展……
这些国之重器,宛如璀璨星辰闪耀在时代舞台,它们不仅是科技结晶,更是我国稳步迈向世界前沿的底气所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新闻媒体,我们是伟大祖国辉煌成就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技梦想的播种者。
大国重器见证向上的中国,也浓墨重彩、骄傲“绽放”在齐鲁晚报封面版上,诉说着大国崛起的豪迈故事,和读者一同见证、一同雀跃、一同豪情满怀:国之重器就是国之底气,科技筑梦,强国有我!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