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3:14 2

摘要:容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玉林市东部,东与岑溪市相邻,东南靠广东省信宜市,西和西南交北流市,西北和东北分别与桂平市、平南县、藤县接壤。容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容县山清水秀生态

容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玉林市东部,东与岑溪市相邻,东南靠广东省信宜市,西和西南交北流市,西北和东北分别与桂平市、平南县、藤县接壤。容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容县山清水秀生态美,全县森林覆盖率高,是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的县、玉林市第一个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还获评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深呼吸小城”。容县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富集,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曾到此游历,并留下精美的诗文,目前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8家。核心景区景点有唐经略台以及明朝1573年在台上建造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天南杰构”真武阁、以丹霞地貌著称的道教第二十洞天都峤山、民国将军别墅群等。容县连续五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获授予“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荣誉,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广西#

历史沿革

秦朝,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容县地属象郡辖地。

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容县属合浦郡合浦县地。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将今县境东北部之自良、古旺、大里、同江、思旺一带划出在苍梧郡下置鄣平县,今县地既属合浦郡合浦县地又属苍梧郡鄣平县地。建安八年(203年)设立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和苍梧郡鄣平县归交州所辖。

三国,容县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和苍梧郡解平县地。

晋朝(公元281-420年),将合浦县分置合浦、荡昌二县,隶属交州合浦郡,今容县地属荡昌县地,县治所设于今容城城区。是容县地置县之始,距今1700余年。

南北朝,前期(420-465年)荡昌县(今容县)属交州。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年),交州改越州后属越州。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改荡昌县为阴石县,置阴石郡,属石州(州治在今藤县),郡治设于阴石,是容县置郡之始。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阴石郡,改阴石县为奉化县。开皇十五年(595年),将今县地东北之鄣平县改为安人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安人县为宁人县。开皇十九年,将奉化县改名普宁县,隶属扬州永平郡(郡治在今藤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合浦郡之北流县和永平郡之普宁县置铜州,州治设于北流县,又从北流县分置宕昌(今容县地西南部)、新安(今容县地西部)二县,从普宁县分置渭龙县(今容县西南部)。宕昌县建治不久便析入普宁县和渭龙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令各州县以所在地之名山大川命名,铜州境内有名山大容山,因改铜州为容州,此时置容州普宁郡。贞观十一年(637年),将新安县划归渭龙县和普宁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将原属藤州辖下之宁人县更名欣道县,划旧容州管辖。此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陵城、渭龙、欣道和陆川等六县。开元中,容州升格为都督府,移容州郭下之北流县于西南60里,自此,北流县与普宁县、渭龙县载然分域。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置容州管内经略使,领14州60余县,普宁县(今容县)及渭龙、欣道县(其地大部在今容县地)均隶属容州。元和年间(806-820年),容州治所和普宁郡治所由北流徙至普宁县,容县成为州治之始,随之成为祖国南疆的政治、军事重镇。

五代十国,今容县地属普宁、渭龙、欣道县地,隶属容州宁远军。

宋朝,开宝五年(972年),废欣道县、渭龙县,其地并入普宁县。皇祐五年(1053年)置容州路(领11州),建炎年间(1127-1130年)复设容管,普宁县为路、管治所驻地。

元朝,普宁县地概有今容县地,隶属容州,当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陆川三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普宁县,其地并入容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改容州为容县,隶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自此容县之名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容县属广西省梧州府。2年属郁江道。3年属苍梧道。15年废道后属苍梧行政督察委员。19年属玉林民团区。21年属梧州民团区。23年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起属梧州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8日容县解放后即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玉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迁署容县办公,称容县专区,时容县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分别设立梧州、玉林两专区,容县划归玉林专区管辖。自1971年至今,容县属玉林地区。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容县属玉林市。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容县军政委员会成立。1950年元月6日容县人民政府成立,进行划区、乡建政,设杨梅、南和、松山、自良四大区和容城镇。

松山区辖乡:松山、沙田、厢西、思传、罗江、石头。

杨梅区辖乡:杨梅、峤山、石岭、江口、秉公、忠正、守奉、取益。

南和区辖乡:南和、罗面、行仁、河口、灵山。

自良区辖乡:自良、永义、长河、十里、靖安、靖北、保安、振维。

容城镇辖村街:东光、北门、横石、大地村及容城各街道。

同年8月行政区域有所调整,增设城厢区,将原为松山区管辖之思传、厢西乡,杨梅区管辖之峤山、江口乡和自良区管辖之十里乡划归城厢区管辖,原黎村区之灵山乡划归杨梅区管辖,容城镇为县直辖。全县行政区域即为5区一镇。

1951年7月,容县土地改革结束,将原有区、乡重新划分,全县划分为10个区、一个镇、58个乡、286个村。区名按数字排列。

第一区辖乡:甘旺、十里、大明、厢西、祖立、宁冲。

第二区辖乡:石寨、上烟、峤北、大荣、思传、厢南。

第三区辖乡:杨梅、成美、河口、石岭、陂背、灵山、华娘。

第四区辖乡:黎村、平洛、四维、思贤、满垌、同心。

第五区辖乡:鱼产、六居、踏田、东华、马良。第六区辖乡:六王、尤华、谭螺、守奉、双善、江口、谭和。

第七区辖乡:本善、中平、思旺、长寿、浪水。

第八区辖乡:冠堂、金龙、龙山、久隆、古燕、荣塘。

第九区辖乡:松山、慈堂、沙田、顶良、黎木。

第十区辖乡:石头、务底、泗福、水口、石剑。

容城镇辖村街:北门村、大地村、横石村、东光村及容城镇各街道。

1952年调整为11个区、179个乡(镇)、4个街。

第一区辖乡:甘旺、十里、黎读、杨外、琼新、大坡、大萃、江口、流冲、腾冲、大明、翰坡、杨叶、竹冲、周口、宁冲、石扶。

第二区辖乡:石寨、上烟、下烟、合柳、大荣、古兆、三益、佛子、石城、华六、深柳。

第三区辖乡:杨梅、成美、和丰、河口、熊胆、三德、白石、灵山、守善、仁勇、六良、罗权、当中、陂背、大水、石娘、六肥、六图、华娘大陆、泗端、和睦。

第四区辖乡:黎村、珊萃、平洛、六吟、六莪、同心、同和、六振、四维、和联、满垌、旺安、温泉、振新、荣丰、思贤、六扬、六胜。

第五区辖乡:鱼产、竹山、六居、六湖、高垌、踏田、横山、当发、坡亮、东华、平贯、峡河、六福、大军、马良、太平、山心。

第六区辖乡:六王、六高、六槐、古泉、土柱、思良、陈村、龙头、谭螺、谭和、金库、莲塘、尤华、塘垌、六青、大公、双善、佳香。

第七区辖乡:道知、龙镇、思旺、同江、河步、古旺、古济、云松、司禄、中平、泗利、扶昨、泗河、浪水、白饭、长寿、涛门、大里。

第八区辖乡:冠堂、久隆、复联、古练、河儿、古例、荣塘、平安、四关、合同、高坡、竹山、龙山、旺黎、古燕、古长、大坡、平河。

第九区辖乡:松山、慈堂、沙田、顶良、黎木、寻阳、三合、平车、合同、文仰、大石、三岸、岑冲、石扶、大水。

第十区辖乡:石头、旺广、大良、甘冲、务底、湴洞、泗福、和衷、贤塘、六夏、螺北、水口、大扭、营垌、上石、上垌、石剑。

第十一区辖乡:容城镇、西山、平坡、思传、厢西、礼信、环城村。

1955年9月至1958年3月,设11个区、146个乡,区名以驻地命名为:

甘旺区、石寨区、杨梅区、黎村区、杨村区、六王区、自良区、县底区、松山区、石头区、容城区。

甘旺区辖乡:甘旺、十里、杨外、大坡、大萃、江口、流冲、琼新、大明、大新、三和。

石寨区辖乡:石寨、上烟、石城、峤北、木井、励志、厢南、华南。

杨梅区辖乡:杨梅、成美、河口、三德、白石、灵山、守善、仁勇、罗权、当中、六肥、六图、华娘、四端、和睦、六美、天堂、六良。

黎村区辖乡:黎村、平洛、六吟、同心、同和、六振、和联、满垌、温泉、荣丰、六扬、六胜、太平、思贤。

杨村区辖乡:杨村、鱼产、六居、高垌、踏田、横山、当发、坡亮、东华、平贯、六福、大军、马良。

六王区辖乡:六王、六槐、古泉、龙头、陈村、谭螺、谭和、金库、莲塘、尤华、塘垌、六青、大公、双善。

自良区辖乡:自良、道知、思旺、古旺、河步、同江、古济、云松、司禄、浪水、泗利、泗河、长寿、白饭。

县底区辖乡:县底、久隆、龙山、竹山、泗关、复联、古长、古燕、荣塘、河儿、古例。

松山区辖乡:松山、黎木、顶良、岑冲、大石、沙田、大水、合同、石扶、文仰、平车、寻阳、三合、慈堂、三岸。

石头区辖乡:石头、泗福、和衷、螺北、旺广、大良、务底、甘冲、营垌、大扭、上垌、上石、石剑。

容城区辖乡镇:容城镇、环城、厢西、平坡、西山、思传、大荣、古兆、华六、深柳、礼信、杨叶、宁冲乡。

1958年4月根据上级撤区并乡的决定,将原11个区调整为29个乡、1个镇,辖公社144个。乡镇名为:容城镇、厢西乡、江口乡、甘旺乡、杨叶乡、峤北乡、石寨乡、古兆乡、杨梅乡、灵山乡、黎村乡、河口乡(同年5月并入杨梅乡)、思贤乡、平洛乡、六居乡、鱼产乡、东华乡、六王乡、尤华乡、自良乡、司六乡、浪水乡、冠堂乡、荣塘乡、泗关乡、黎木乡、松山乡、沙田乡、石头乡、务底乡、水口乡。

同年8月将30个乡镇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9个,下辖乡镇30个,工区209个。公社命名为:红旗人民公社、超美人民公社、英雄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超英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上游人民公社、卫星人民公社、先锋人民公社。

红旗公社辖乡镇:容城镇、厢西、甘旺、杨叶、江口、峤北、石寨、古兆乡。

超美公社辖乡:杨梅、灵山乡。

英雄公社辖乡:黎村、平洛、思贤乡。

东风公社辖多:六居、鱼产、东华乡。

超英公社辖乡:六王、尤华乡。

火箭公社辖乡:自良、司六、浪水乡。

上游公社辖乡:冠堂、泗关、荣塘乡。

卫星公社辖乡:松山、黎木、沙田乡。

先锋公社辖乡:石头、务底、水口乡。

1959年3月撤销9个人民公社,调整为:容城、厢西、十里、石寨、杨梅、六王、黎村、杨村、县底、自良、松山、石头等12个公社,辖大队193个。并将容城公社所辖容城镇划出,单独成立“容城镇办事处”作为县人民委员会和公社联社之派出机构。

1960年4月撤销“容城镇办事处”,成立容城镇公社,将容城公社原辖晓光、东光两大队划归管辖,此时容县有13个公社。

1961年3月8日容城人民公社改称城厢人民公社。

同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城厢公社分出峤北公社,厢西、石寨、容城镇公社依原规模不变,十里公社分出江口公社,杨梅公社分出灵山公社,六王公社分出尤华公社,黎村公社分出温泉公社,杨村公社分出东华公社,县底公社分出荣塘、泗关两公社,自良公社分出浪水公社,松山公社分出沙田、黎木两公社,石头公社分出水口公社。全县13个公社分设为25个公社。

1962年10月28日县人民委员会通知设区,划小公社,将全县25个公社分别并为13个区1个镇,下辖187个小公社。

1963年3月,将浪水区撤销,原所辖公社归入自良区管辖,此时全县分为12个区1个镇,辖179个小公社。

1969年7月按原区镇改为13个公社,179个大队,3245个生产队。

1984年9月起,改变“政社合一”之体制,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原辖大队改为行政村,村设村民委员会,街设居民委员会。行政区域分为容城镇、杨梅镇、黎村镇、自良镇四镇和容厢、石寨、十里、灵山、六王、杨村、县底、松山、石头9个乡,共辖村179个。

1987年7-10月,容厢乡分置容西乡,松山分置黎木乡,自良镇分置浪水乡,自此行政区域为16个乡镇。同年各村建立村公所,并将部分村划小,计全县村公所有220个,(11个街设居委会),各自然村设置村民委员会共648个,下有村民小组5547个。

1995年5月,六王乡改为六王镇。县底乡撤改为县底镇。 黎木乡改为罗江镇。石头乡改为石头镇。

1996年12月,灵山乡改为灵山镇。杨村乡改为杨村镇。松山乡改为松山镇。

2002年8月,石寨乡改为石寨镇。

2005年6月,容城镇和容厢镇合并为容州镇。

2013年,撤销十里乡,设立十里镇。撤销容西乡,设置容西镇。撤销浪水乡,设置浪水镇。

2024年容县辖15个镇:容州镇、杨梅镇、灵山镇、六王镇、黎村镇、杨村镇、县底镇、自良镇、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石寨镇、十里镇、容西镇、浪水镇。

目前行政区域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5个镇,227个村(社区),总人口88万人。

大美广西欢迎您!

来源:大坎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