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场关于《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草案)》的征询活动,再次点燃师生参与立法的热情。作为上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该校两年来推动10余部法规征询,75条“青年方案”中有7条直达政策层,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校实践范本。
最近,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场关于《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草案)》的征询活动,再次点燃师生参与立法的热情。作为上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该校两年来推动10余部法规征询,75条“青年方案”中有7条直达政策层,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校实践范本。
“学生从法律课堂走向立法一线,从法律学习者成长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正是新时代思政育人的生动答卷。”东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龙燕说,未来,学校将持续为科学立法贡献青年智慧,深化“普法—实践—立法反馈”的育人闭环。
立法征询“热”起来在东海学院的一堂思政课上,思政教师陈飞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立法的意义、程序以及如何参与立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对立法工作的兴趣。这是该校思政课堂的日常,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将立法知识融入日常教学。
《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是学校首次开展的立法征询活动,也是学校收获最多的一次——共有5条建议被采纳。
经过广泛的讨论,大三学生蔡旭琳一人提出的3条建议均被部分采纳,她提出“在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卫生观念,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推动卫生环境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可加入一些关于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规定,以确保地方政府在卫生城镇创建工作中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保障。此外,还应明确相关监督部门和监督措施,确保卫生城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防止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建议。
“关于这部条例,师生都比较有共鸣。”教师张瑞杰介绍,作为学校首部参与立法征询的条例(草案),学校做了广泛的发动,她也仔细研读了条例原文,当读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候,想到了数字治理的安全隐患,提出了要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最终被采纳。“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立法征询活动,当拿到采纳证书后,还是很激动的。”张瑞杰介绍,之后的立法征询活动,她也都积极参与。
模拟法庭+律所共建
让法律从书本走进现实
在龙燕看来,在立法征询这件事中,师生能够一呼百应,与学校之前积累的学法、普法氛围不无关系。目前,东海学院已建立了“一月一主题”的常态化普法机制,每月选取不同的法律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每年11月底12月初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其中,法治演讲比赛吸引着全校学生参与,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选手们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热点,阐述对宪法的理解和感悟;宪法知识竞赛也已举办两届,覆盖全校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积极性。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姚懿祯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她说:“高中时候,我因为看《令人心动的offer》对法律产生了兴趣,后来一入校就参加了第七届法治演讲比赛,还获第一名,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后来我还参加了“尚法杯”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在车轮战中我成长了很多,也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龙燕介绍,学校有约7000名在校生,此前,由于门前的虹梅南路有道路施工,公交车不具备靠站条件,师生只能步行前往相邻约1公里的站点坐车。为此,不少师生通过张贴于校内的“码”上约代表海报留言,要求在学校对面设一个公交站。
区人大代表、时任学校校长王刚结合师生们的出行困扰,在闵行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撰写提交了增设公交站点的人大代表建议,这一情况也很快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如今,师生们能够在校门口坐上闵行38路抵达沈杜公路站换乘轨交线路了。全校师生也通过这件事,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参与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的实践中,学生亲身体验到我国民主法治的显著优越性。他们以科学立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题,踊跃参加各类比赛并斩获佳绩,有力彰显了学校“大思政课”的卓越育人成效。以“科学立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题,学校还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连续斩获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一等奖。
“今年,我们计划拓展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比如加强与周边中小学的合作交流,开展法治教育共建活动;组织师生走进中小学,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实践活动,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实现不同学段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龙燕表示,“之前我们走进了华东师大永德学校,给小朋友讲《国家安全法》,探索如何将法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很热烈。用大家的话说,这节课幸福感超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