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39)起初的谈判(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08:12 2

摘要:北朝鲜官员向代表们出示了被使用过的凶器,例如一根美军的标准棒球棍。还有一条条鲜血流过的痕迹玷污了走廊里木制的地板,走廊里面的小屋正是关押过受害者的地方。

1951年5月底,一个由英国左翼分子莫尼克·费尔顿和其他左翼分子组成的代表团完成了他们漫长的查访工作。

这一组织,取名为“调查美国及李承晚军队在朝鲜所犯暴行国际妇女委员会”。

他们所提出的正式报告,以生动详细的材料,披露了几乎被彻底毁坏的平壤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情况。

在有些城镇,平民受到韩国军队和美国军人的拷打,该委员会成员不能相信后者作为基督徒,竟会犯下如此野蛮的暴行。

北朝鲜官员向代表们出示了被使用过的凶器,例如一根美军的标准棒球棍。还有一条条鲜血流过的痕迹玷污了走廊里木制的地板,走廊里面的小屋正是关押过受害者的地方。

一位妇女控诉了她怎样受到严刑的拷打,她的指甲被烧得通红的针头插过,她伸出手来让人们看清了她手上的伤痕。

她还描述了她所看到的有人被活活地扔进深坑的事例,代表们察看了井坑,报告书上说:

这井坑看上去有7、8米深,在早晨明亮的阳光下,人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井底的残骸。”

费尔顿博士注意到,在井口附近,还有一具身穿黑色外衣的小男孩的尸体,衣服上的钮扣光亮闪烁。人们还把费尔顿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领到了一个埋人坑现场。

他们看到:

“这些墓坑已被挖开,以便大家能够察看这里的残骸。躯壳残缺不全,无法确定身份。除了残骸以外,还能看到小孩的鞋子、妇女的发髭、书籍以及其他私人用品,还有曾经用来把人们捆绑在一起的绳索”。

有一个叫韩辛野的证人揭露了这样一件事,她母亲被活埋,但她母亲又设法挖开泥土爬出了泥坑,她说:

“随后她又被捕获,并再次被活埋。在这个墓坑里,据说活埋了450人,而在这个山坡上,这样的墓坑有20个。人们还告诉代表团成员,这种被用于同样目的的山坡大约有12个。”

当费尔顿的小组成员惊诧地倾听这些控诉的时候,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听到了来自平壤省与上述一样的消息。人们告诉正在北朝鲜考察的第3小组成员,联合国军的飞机故意沿着很多施行过拷打和屠杀的地方,点燃了6处森林大火。

图片来自网络

由每一位成员签名为证的代表团的调查结论如下:

“朝鲜人民受害于美国占领军残酷而系统的灭绝人性的战争,这不仅与人道的原则相抵触,而且也与海牙会议和日内瓦公约所制订的战争规则相抵触。”

当这一结论被共产党国家接受的时候,西方人并没有对这个恐怖的应答祈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代表团的考察访问是由北朝鲜政府操办的。

毫无疑问,南朝鲜人犯下严重的暴行,而且一些美国人可能也犯下了一些暴行。但是,当这些证词被善良的委员会成员们当作事实而接受下来的时候,这些证词是不能为任何一个民主的法庭所接受的,因为缺少进一步确凿的证据,没有进一步讯问——只有那些失去了亲人、并想复仇的狂怒的人们所作的陈述。

但是,在客观公正的西方专家眼里,美军飞机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北朝鲜平民,这几乎是无可怀疑的。这些残暴的行径从天而降,落在无辜的老百姓头上,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认同。

那年春天,在华盛顿举行的麦克阿瑟听证会上,空军将领埃米特·奥唐奈的发言,生动地反映了公众的这个态度,他描述了北朝鲜5个重要城市遭受轰炸的情况:

“我们能炸毁这5座城市,我可以在10天之内把它们夷为平地,我们以为这种快速轰击的效果也许十分可怕,会给他们以极大的震动,从而能迫使他们逃离这些地方。”

事实是,一位参议员向他问道,那些城市实际上没有被摧毁,是吧?他说:

“噢,对啦,不管怎样,我们在后来把它们全部毁了,……我想说的是全部,几乎整个朝鲜半岛就是一片可怕的废墟堆,一切都遭到了破坏,没有留下值得一提的耸立着的建筑。”

美军轰炸朝鲜城市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5月的最后一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东京发去电报,取消以前所有的指令,澄清早些时候困扰过李奇微的涵义模糊之处,再次拒绝授权李奇微在中国军队实施突破的情况下,对中国发动报复性的袭击。

如果中国军队发起这种突破,他将从朝鲜撤出部队而保卫日本。

眼下,他的任务是:

“要利用朝鲜的地理(及其附近的海域)使北朝鲜和中国的军队遭受到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损失”。主要目的是“为解决朝鲜冲突创造有利的条件。”

不过,他还是得到准许,可以继续在朝鲜境内进行空中和海上的军事活动,但不得对苏联的领土,对满洲,以及鸭绿江沿岸的水电站采取任何军事手段,同时,他也将约束地面军事活动。

这些命令已清楚地向李奇微表明,华盛顿正在为谈判解决这场战争做准备。

6月2日,范佛里特对新闻界散发了一份油印的声明:

随着南朝鲜境内(临津江以西以前属南朝鲜的大部地域内)敌军再次被歼,第8集团军的追击阶段现在宣告结束。”

在东京和美国的报馆改写员大肆渲染这些消息,整个世界都传播着停战就要开始,和平就要来临的谣言。

战地记者们故意对战争的结束唤起幻想,即使范佛里特向他们吐露过他要把战争打下去的打算。他打算把战线向北推进,试图把敌军从平康-铁原-金华这重要的铁三角地区驱逐出去。

两天以前,乔治·凯南非正式地会见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雅各布·马立克。

凯南用俄语向马立克声明,他不是作为政府官员去拜访他的,因为他在政府中没有职位,而是作为一个与美国政府关系接近的人物拜访马立克的。

他说:

“我认为,如果我们打算关注朝鲜的这种局势,并且希望看一看,是否存在任何会导向停战的对话可能性,那么,这样的会晤也许是值得的。我向他作了说明,我意识到,我们俩谁都不能使我们的政府表明态度,这纯粹是试探性的接触。”

6月5日,他们再次会晤。这一次,马立克明确表示:

苏联政府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并且要在尽可能早的时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认为“她不能参与停火问题的任何讨论”,这个问题应当与北朝鲜和中国商谈。

随后, 凯南在美国国务院向他的上司报告了会晤的情况,并保证:

马立克所说的话“确实反映了莫斯科方面经过非常细致、反复考虑的官方决定,我们可以相信这一决定。如果我们准备继续进行对话,指望停战,那么,苏联人就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手段来利用,而使我们处在尴尬的境地。”

凯南认为:

马立克关于与北朝鲜和中国取得联系的建议,意味着苏联已对北朝鲜和中共方面施加了影响,要他们自己“来表明他们自己对停火建议的接受”。

他敦促美国国务院“知难而上。”但是,在进行这几次最初的外交活动的同时,人们仍在进行战斗,伤亡仍在发生。

美军和白善烨的韩国第1军团正在进行艰苦的搏斗,力图拿下位于杨口以北约25英里处的火山喷发口。

耸立在火山口底面以上几百英尺的地方,是刀片一样锋利的喷发口,守卫的部队在这里挖起了坚固的战壕,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但阵地几乎没有易手。

这场战斗在继续之时,一场代号为“打桩机作战”的重大攻势朝着“铁三角”方向展开。

范佛里特深信,中国军队已被重创,期待着军队迅速推进。米尔本的第1军将用2个师的兵力坚守临津江左边的地方,而其他3个师——骑兵1师,步兵第3师和步兵第25师——将越过汉江,夺取“铁三角”的底部。

结果,第一天(6月3日),步兵第3师就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还有一个营被赶回汉滩河。第步兵第25师也遭到了驻守在高地上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第二天,右翼的阿尔蒙德第10军重新开始其对火山口的进攻,凶猛的战斗进行了5天,可是收效甚微,以致本来准备在他们进行残酷战斗之后充当预备队的第7海军陆战团,连同在他们右翼的第1海军陆战团,以及在他们左翼的韩国海军陆战队都被派往前线。

11日上午2时,韩国海军陆战队在一次夜间袭击中,奇迹般地解决了他们的北朝鲜敌手,这一胜利使他们得以向火山口推进。

到此为止,“打桩机作战”才取得了进展,后来,在联军攻占了位于“铁三角”底部四面山脚下的铁原城以后,中国军队放弃了东部城市金华。

三天以后,李奇微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他对未来60天内朝鲜局势的预测。虽然他们取得了最新胜利,但是,无论是他,还是范佛里特都担心中国军队会发起一次猛烈的进攻。

李奇微认为,向北发动一场全面的攻势将会丧失第8集团军目前对敌人所拥有的军需供应上的优势。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中国人可能保留着全面进攻的主动权,至少,他们能够发动一场破坏性很强的进攻。

一星期以后,即6月23日,雅各布·马立克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广播讲话。

马利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他的讲话按惯例首先对美国在朝鲜进行臭名昭彰的武装干涉作了一番谴责,并宣扬了苏联巩固世界和平的纲领,但他的讲话最后部分号召结束朝鲜战争。

他说:

“苏联人民相信,保卫和平的事业是能够做到的。苏联人民进一步相信,目前最为尖锐的问题——在朝鲜的武装冲突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苏联人民认为,作为实现停火和停战的第一步,交战双方应当开始进行讨论,以便为双方从三八线撤出武装力量作好准备。采取这一步骤可能吗?

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假如大家真诚希望结束朝鲜的流血战争的话。”

就在新闻界要求马立克对这番讲话作进一步的阐述,他突然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国务院通过发布新闻对此做出反应:

“如果马立克的广播讲话意味着金日成和志愿军现在愿意结束在朝鲜的行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乐于发挥我们的作用结束敌对行动。并且防止其重新爆发。”

杜鲁门当时正在田纳西州参加一个航空工程奠基仪式,他利用这一机会做出了口头反应。他说:

我们无法断定苏联统治者将要做什么。”

虽然他认为,克里姆林宫仍在想方设法分裂自由世界,但他仍断言,自由世界一定乐于在朝鲜采取任何有助于世界和平进程的步骤。他说:

“我们必须避免后果严重的、冒失的行动,这种行动会冒世界大战的危险,是不必要的。我们也必须避免较弱的行为,这种行动会助长侵略势力。”

在苏联,马立克的建议得到了大肆渲染。不过,北京电台几乎沉默了两天,最初的评论来自《人民日报》。在宣布中国由衷地支持马立克的建议之后,《人民日报》谴责美国人“占领中国领土台湾”。

同时,中国人对苏联的不满,在两天以后发表的《为了持久和平,为了持久民主》一文中表现了出来。

在一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的报刊中,文章的作者不怎么提斯大林在中国共产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把中国的成功归功于毛泽东的理论和领导,虽然俄国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它只适合于工业化国家。

北朝鲜也做出了犹豫不决的反应,它显然不赞同苏联对停战谈判的态度。平壤电台提醒听众,他们自己为自由而进行的战斗,也将有助于对苏联的支持。

而且,美国正在重新武装日本,“以便继续进行对朝鲜、中国、越南以及其他爱好和平的亚洲国家的人民,以及对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侵略。”

北京和平壤双方发表的评论,清楚地显示了中国和北朝鲜不满于苏联对战争的干涉。虽然,这两个国家的声明都接受了马立克的建议,显然都怀疑它们这个巨大邻邦所抱的目的和承担的义务。

在马立克发表讲话的第二天,李奇微将军给他的下属指挥官们发出警告,要部队克服任何松懈散漫现象:

“有两件事不应当忘记,其一是,苏联人口是心非、善于欺骗,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另一件事是,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样审慎的机构要做出明确的行动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二天是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年,李奇微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电文,电文说——停战谈判可能很快就要开始。于是,他立即派他的一位参谋去和范佛里特进行磋商。

李奇微问,第8集团军要夺取介于目前的前沿位置和拟议中的停火线之间的那块高地是否可行?这一行动是否值得考虑?

范佛里特回答道,在东部前线作这一进攻,将使美军付出惨重的伤亡,而且得到的只是这么一块土地的占有权。

他接着又说,停火谈判将考虑礼成江以西、三八线以南的地区。他没有占领这片地区的想法,但是,为了在西部地区获得想要的土地,占领这片地区可以在谈判桌上用做交易。

29日,李奇微从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到指示,就可能的停战谈判与对手进行接触。

第二天,根据杜鲁门的指示,他向朝鲜的志愿军司令部播送了一条信息:

“我获悉你们可能想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在朝鲜停止敌对和一切军事活动,为维持这种停战提供充分的保障。一旦从你处得到消息,期望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我就准备指定我的代表,届时,我也愿意提出一个可以让他与你的代表进行会晤的日子。我建议在元山港的一艘丹麦医疗船上举行这样一次会议。”

那天深夜,布雷德利将军将一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给李奇微的最新指示草案呈送给总统。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

对于停战谈判取得圆满结局的最佳时机“至少可依赖于开始阶段的保密程度,所以,不打算公布这些指示。”军事方面的首要注意点在于停止敌对行动及联合国军的保护。讨论必须“严格限于军事问题”。

杜鲁门同意了这个草案,随后,草案被发送给李奇微。

来源:子名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