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鲁门下定决心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第二天,也就是1951年4月6日星期五,他把马歇尔、布雷德利、艾奇逊和哈里曼 (柯林斯不在华盛顿)召集到白宫,开会讨论有关麦克阿瑟的问题。
杜鲁门下定决心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第二天,也就是1951年4月6日星期五,他把马歇尔、布雷德利、艾奇逊和哈里曼 (柯林斯不在华盛顿)召集到白宫,开会讨论有关麦克阿瑟的问题。
不过,杜鲁门没显露出已作出解除将军职务决定的任何迹象,他首先询问与会者的意见。
哈里曼说:
“总统先生,这个问题您去年8月就遇到了。你当时曾决定晚些时候再解决的。”
而马歇尔告诫总统,要谨慎从事,特别是国会正在讨论军事拨款问题,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很可能会对国会的讨论产生不利影响。
布雷德利同意马歇尔的意见,他对麦克阿瑟是否 “真的违反军规,做了不服从军令的事”深表怀疑。建议慢慢来,希望 “能有时间进行思考,并与参谋长们讨论这个问题”。
艾奇逊尽管认为应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但他还是赞同布雷德利的意见。他说:
“如果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您这届政府将面临一场恶战。”
杜鲁门说:
“我再好好想一想。”
当天下午,4位顾问聚在马歇尔的办公室讨论了两个小时,马歇尔建议给麦克阿瑟家打电话进行磋商,可是,其他人坚决反对,马歇尔最后收回了他的建议。
那天晚上,杜鲁门的情绪仍然非常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
“麦克阿瑟通过乔·马丁又投掷了一颗政治炸弹。这看上去像是让人不能忍受的最后一击。我已决定,必须罢免我们这位驻远东的司令官大人。”
次日清晨8时50分,4位顾问又与总统会面。他们建议总统把采取行动的时间推迟到下个星期一,那时,乔·柯林斯就回来了。
美国白宫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杜鲁门很不情愿地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但是过后不久,布雷德利便产生了疑虑:
“作为总统和总司令,杜鲁门制定了进行朝鲜战争的政策。而麦克阿瑟对他进行公开的、对抗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
当天下午,布雷德利召集参谋长全体会议。他通报了总统正考虑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情况,并请大家发表意见。
与会者虽然也不太情愿,但还是一致赞同,认为应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当天下午4时,一群表情悲痛而庄重的官员来到马歇尔办公室,向国防部长汇报讨论结果。
作为一名当事人来讨论罢免一位杰出军官的职务,个中滋味并不好受,他们每个人都发表了意见。
马歇尔直率地提示布雷德利,第二天应向杜鲁门汇报参谋长联席会议所达成的一致意见。
星期一早晨,在总统与他的主要顾问们召开的会议上,布雷德利转达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
曾经认为应重新考虑处理办法的哈里曼和艾奇逊,这时也认为应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这时,杜鲁门才泄露,早在几天前他就已作出决定,一定要罢免麦克阿瑟。
那么,谁来接替麦克阿瑟呢?
布雷德利说:
他们认为,詹姆斯·范佛里特将军应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杜鲁门对这两个人选表示赞同。
就在华盛顿对麦克阿瑟的命运做出决定时,他正在向难得能有一周休假的阿尔蒙德告别,看上去郁郁不乐:
他说:
“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那么,再见吧,内德。我已经陷入政治纠纷之中了,很有可能会被总统解职。”
阿尔蒙德,这位麦克阿瑟的真正崇拜者,根本不相信他说的话:
“噢,麦克阿瑟将军,我认为那样做是荒谬的。我不信总统想采取那种极端的行动。”
次日下午3时,4位首席顾问又与总统会面。杜鲁门同意让当时呆在朝鲜的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立即回到东京,当面向麦克阿瑟转达解职命令的建议。
这样做,可以使得他避免由军方渠道直接传达命令而带来的难堪。而且,让穆乔大使转给佩斯的第8743号电报已经拟好,并拍发出去。
很不凑巧,《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电台的一位记者给该报社拍回电报,说根据权威渠道的秘密消息,麦克阿瑟将要被解职。
可是,艾奇逊对《芝加哥论坛报》得到秘密消息一事不以为然,而其他顾问们却对此事极为关注,担心麦克阿瑟会对杜鲁门进行反击,并提出辞职,他们决定立即向麦克阿瑟传达一项命令。
同时,还决定于星期一凌晨1时召开前所未有的记者招待会。于是,一份公告也匆匆忙忙地拟好:
我非常遗憾地得出结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他的职责范围内,已经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制订的政策。
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职责,我已决定,必须撤换远东司令官。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且任命马修·李奇微陆军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不久,这一消息就通过新闻广播传到了东京。
东京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旧址
当时,麦克阿瑟正在午餐上款待客人。突然,麦克阿瑟夫人发现他的助手西德尼·赫夫站在门口。
于是,她朝赫夫走过去。当赫夫告诉她从收音机中听到的消息时,眼中充满泪水。
随后,麦克阿瑟夫人走回桌边,拍了拍她丈夫的肩膀,悄声告诉麦克阿瑟这一消息,声音轻得连同桌就餐的人都听不到。
一时间,他的面孔呆滞了,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望着他的妻子,她的一只手仍放在他肩上,麦克阿瑟温柔地说: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
接着,他继续与来宾交谈,仿佛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当客人们离去后,他打电话给惠特尼:
“考特,听说那件新闻了吗?”
在惠特尼听来,麦克阿瑟好像正在谈论一场重要的足球赛,但他知道是什么新闻,于是,他说:
“是的,将军,我马上就到。”
在去使馆的路上,惠特尼费尽心机冥思苦想,他应该或能够说些什么。当他们见面时,他能够做的就是紧紧地握着麦克阿瑟的手,说:
“将军,我可以肯定,结局会好的。”
但是,令惠特尼诧异的是,麦克阿瑟只想讨论当自己离任后,惠特尼会面临什么局面。他以略带怀疑的口吻打断麦克阿瑟:
“为什么?将军,我陪您来到日本,我当然要陪着您离开日本啦。”
麦克阿瑟平静地说:
“但是,考特,我积极服役的年头,足以符合退休的法定年限,只需国防部的批准。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今晚提出退休申请,是不会遭到华府的反对的。”
随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惠特尼对像秃鹫般聚集在一起的记者们说:
“我刚刚从将军那里来,他庄重地接受了解职令……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美国驻日本大使威廉·西博尔德是在参加日本首相吉田茂举办的花园宴会时听到这一消息的。
吉田茂把他叫到一旁,问道:
“你能证实这条消息是真实的吗?”
西博尔德说,他没得到任何官方的确认,但很可能回到办公室后会弄清真相。
在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之后,西博尔德回到吉田茂的官邸,并在楼上的书房受到首相的接见。
这时,日本首相已换上和服。西博尔德想,身为日本政府首脑的日本首相这样做,是为自己增添几分威严。
西博尔德说:
他希望首相和他的内阁不会为抗议罢免麦克阿瑟而辞职。
因为,这位大使知道,这是日本人一贯的姿态,特别是考虑到吉田茂与麦克阿瑟关系密切,所以他才这样讲。
吉田茂看得出明显地受到了震惊,最后终于同意不辞职。
接着,西博尔德来到第一大厦。麦克阿瑟将军面带礼节性的微笑接见了他。西博尔德既紧张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沉默了难以忍受的片刻之后,大使艰难地说:
“将军,在处理这类事情方面,你是一个远比我出色的战士。”
麦克阿瑟忧郁地答道:
“在陆军服役了52年之后,竟会受到这种公开的侮辱,如果杜鲁门事先暗示要他辞职,他本来就会不加反对就退休。”
在西博尔德看来,很显然,麦克阿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也可能是暂时被击败。他后来回忆道:
“看着他,听着他讲话,是我所经历的最痛苦的一次会晤。”
西博尔德问将军是不是会让日本人支持李奇微并与他合作。当麦克阿瑟说他不会那样做时,西博尔德请求他重新考虑一下:
“日本的现状,对您来说,毕竟是个不朽的功绩,我希望应尽一切努力保持这一功绩。”
麦克阿瑟没发表意见,但是他又重新评论说:
同时,他否认曾有过不服从华盛顿命令的行为。
在朝鲜前线,李奇微正陪同陆军部长佩斯视察前线,一位记者问他,是不是可以向他表示祝贺,李奇微困惑不解地说:
“我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
当佩斯接到从华盛顿拍来的一份电报时,他也同样地困惑不解:
别理睬我拍去的第8743号电报。请你通知马修·李奇微将军,他现在是太平洋地区的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 被罢免。请你去东京,在那儿协助李奇微中将接任。
马歇尔
但是,佩斯从未收到过第8743号电报,原因是釜山的供电发生了故障。
这种局面真是令人难堪。佩斯把李奇微叫到屋外,那时正下着冰雹,雹子倾泻而下,砸在他们头上。
佩斯说:
“我的任务是告诉你,你现在就是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麦克阿瑟被罢免了。”
大吃一惊的李奇微说:
“我不信,部长先生。”
大韩民国的总参谋长钟日昆将军听到这一消息后,烦恼至极,他急忙赶到李承晚的住地。泪水正从总统的面庞上滚下。他抱怨说:
“杜鲁门毁灭了我们的希望。”
钟日昆知道,李承晚指的是朝鲜的重新统一,总参谋长同意一席话。
在北京,直到下午7时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这一新闻后,印度驻华潘尼迦大使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评论说:
“一个指挥庞大军队,一度对一个大帝国行使过最高权力的最为孔武有力的大将军,竟因一纸命令而被解职,他别无选择,只好向上司投降,然后离任。”
使潘尼迦惊奇的是,中国人对这件事丝毫不感兴趣。他们的报纸也没作任何评论。
在欧洲,人们正在为这一消息而欢庆。在伦敦,上、下议院里充满欢呼声。伦敦的《旗帜晚报》说:
“麦克阿瑟被解雇了。”
法国报纸发表的社论也对此举表示赞同,评论说:
同盟国不能屈服于“一个讲硬话的人”,一个像麦克阿瑟一样讲大话的人。
但是,在仍旧把麦克阿瑟作为幕府时代的将军来崇拜的日本,人们心慌意乱,《每日新闻》说:
“他的罢官,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事件。”
而在美国,愤怒远胜于欢乐,每个普通市民都同情麦克阿瑟。卡恩从朝鲜给《纽约人》周刊打来电报说:
几乎在听到关于罢免麦克阿瑟消息的同时,一阵可怕的大风刮过他正访问的兵营。
“几分钟后,一阵冰雹席卷了这片旷野。在冰雹过后几小时,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由于前几周气候还很像春天一样,这种不合节气的现象引起一位士兵大发议论:“哎呀,难道你认为他是真的上帝吗?”
在收到大批严厉指责他的信件之后,杜鲁门紧接着就犯了个错误。就在发生爆炸性事件的那天晚上,他通过电台向全国发表讲话。
杜鲁门发表讲话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国家正等着聆听他讲突然罢免麦克阿瑟的原因,由于听从了艾奇逊的建议,杜鲁门着重讲了政府的战争政策:
“简言之,我们正在朝鲜做的事情是: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他没完没了地讲,最后才提到他个人对被迫罢免麦克阿瑟一事深表遗憾。
在布雷德利看来,那个讲话“完全是个失败。”杜鲁门没对罢免的原因做出特别的解释,而选择了极玄虚、极枯燥无味的事情来讲,并且没能把全国都动员起来拥护他。
李奇微和佩斯第二天下午便离开釜山,4时40分到达东京,参加过突出部战役的战友多伊尔·希基将军把李奇微带到大使馆的图书馆,麦克阿瑟正等候在那里。
希基受到邀请,留下参加为时一小时的会议。希基回忆说:
“他依然如故——镇静自若,沉着温和、充满友善,并乐于帮助他的继任者。”
“他几次暗示被匆匆解职一事。但他在语气中并没流露出丝毫的怨恨和愤怒。我认为,这件事对处在事业顶峰的一名职业军人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他能如此镇静地接受打击,这是对这个伟大人物豁达性格的赞赏。”
麦克阿瑟确实告诉过他们,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曾告诉他,他本人从总统的医生格雷厄姆那儿得知,杜鲁门患了高血压,并且为此病而困扰,受到迷惑感和思维混乱的症状的折磨。
据大夫们说,杜鲁门只能活半年。
麦克阿瑟还说:
他已收到为能引起轩然大波的50次讲座的30万美元开价。
在回答李奇微的询问时,他说:
他认为在中国人和苏联人之间没有任何分裂的征兆,并且仍旧坚信,后者是不会突然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
麦克阿瑟说:
他希望李奇微离开日本后将成为陆军参谋长,并且称李奇微在第8集团军的表现非常卓越。“如果让我选择接班人的话,我也会选择你的。”
李奇微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
“他的思维总是那样的敏捷。他那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看上去并没有减弱。”
在华盛顿,政府被遍及全国的敌对反应所震惊。在下一次内阁会议上,杜鲁门要艾奇逊讲讲对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这位有尊严的国务卿说:
可以用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军营边的一个家中有位漂亮姑娘的故事,来做一概括。
“这位妻子一直在为他们的女儿所面临的危险担心。一天下午,丈夫发现妻子眼睛红肿,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哭。妻子告诉他,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女儿怀孕了!他边擦着眉毛边说:‘感谢上帝,事情总算完了’。”
除了要求弹劾“白宫中把我们顺流出卖给左翼分子的犹大”的呼声外,绝大多数有影响的报刊都认为,总统的做法是正确的。
《华盛顿邮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纽约时报》同意杜鲁门的做法,尽管他们认为罢免一事处理得不够得体。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社论评论说:
让麦克阿瑟“听从指挥、辞职或把他解职都是必要的”。
《商业周刊》认为:
要求弹劾的提法是不负责的。
而麦考密克、赫斯特、鲁斯、斯克里普斯-霍华德这类保守派出版商们支持麦克阿瑟,攻击杜鲁门。
来源:子名历史